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 《瞭望》1985,(31)
《四世同堂》是我国电视剧中极成功的一部,它包括了老舍先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里最精彩、最感人的部分。一开头,小彩舞(骆玉笙)的演唱,感情饱满,技巧纯熟,把整个故事主题都唱出来了。 北京电视制片厂的领导、编剧、导演和演员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不到10个月,两位曲艺泰斗骆玉笙、马三立相继在天津谢世,不楚使关心曲艺发展的人们扼腕长叹:马三立走了,今后谁还能不温不火耐着性地的“逗你玩”?骆玉笙走了,曲艺界哪里去雪 寻“重整河山”的“后生”?  相似文献   

3.
死神选择2002年悄悄带走了骆玉笙,5月5日凌晨1时,曾使许多观众为之倾倒的一代鼓曲大师骆玉笙,因呼吸系统衰竭在天津辞世,享年89岁。 骆老永远地离开了她所钟爱的京韵艺术和喜爱她的观众走了,身后却留下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京韵大鼓名段,留下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演员与政坛     
演员通常与舞台有关,与政坛似乎没有多少关联。曾有一句旧话云“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看来,演员与政坛又没有不可逾越的“隔离带”。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开始的“中国文化名人独家访谈系列”,已连续在《河南经济日报》整版刊发了穆青、魏巍、李准、姚雪垠、靳尚谊、二月河、张一弓、骆玉笙、常香玉、张贤亮、庞中华等50多位文化名人的访谈录,并将作为一项“文化工程”一直持续下去。此事虽然没有擂鼓筛锣的喧阗,但在国内文化界和海外还是引起了反响。 国内有出版社拟以《20世纪的太阳》为题结集出版这些访谈录,美国有关机构也达成出版意向,日本《中文导报》由此开辟“中国文化名人谈中日关系”的专栏。文化界有人  相似文献   

6.
今天所谓的“明星”,戏曲界过去叫“角儿”。“角儿”要捧,才能红,“明星”也要有人“包装”,有人“吹嘘”,有人“发烧”,才能闪耀天际。 捧角儿也好,捧星也罢,都是文艺演出商业化的产物。商业化的演出,不但使艺术成为商品,也使演员成为商品。于是,就象商品要创名牌一样,演员也要创“明星”。 一般地说,艺术水准越高的演员,越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但也  相似文献   

7.
打鱼在山上     
曾经有一位川剧演员登台错唱:“昨日打鱼在山上。”正在窘迫时,帮腔的人立即衬唱一句:“山上有个大埝圹(池塘)。”才使这位演员顺  相似文献   

8.
薛田 《党政论坛》2012,(10):57-57
相声大师侯宝林到美国去访问,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提出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里根是演员,当了美国总统。你也是演员,你在中国也可以这样吗?"侯宝林稍微一思索,回答道:“我和里根不一样,他是二流演员。”  相似文献   

9.
如今,京剧“富连成”科班中“世”字辈的演员仍然健在的已是凤毛麟角,而象袁世海那样舞台生涯连续60年之久,成为一代名净的演员更是硕果仅存的了。最近,我两次登门拜访袁老,两次不期而遇他的门生专程前来庆贺,此情此景令人感动。2月24日,我与袁老谈兴正浓,中国京剧院著名花脸演员李嘉林跑来了,他拿着自己书写的一幅装裱精美的草书条幅,恭恭敬敬地献给袁世海夫  相似文献   

10.
戏曲著名演员也需要别人给自己“说戏”。碰到两位年资、功力存在差距的演员合作,通常年少的那位总要请年长的给自己“说戏”,这首先是出于礼貌,但又不仅限于此,因为戏曲里的同一出戏,不同演员的处理总不会一样,这样就有一个“谁跟着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报道说,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设立首席岗位制,几十名一线普通工人坐上了“首席员工”、“首席作业手”、“首席班长”的位置,担起了重任,拿起了高薪,当起了“权威”。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13.
王乾荣 《民主》2004,(8):42-42
常香玉去世后,一些报道说她“被誉为豫剧皇后”,有的悼念文章也这样称呼常老。我打小喜欢常香玉唱的豫剧,也看过不少关于她的报道,只知道人们称常香玉为“豫剧演员”、“豫剧表演艺术家”,甚至“一代豫剧大师”,却没听说过什么“豫剧皇后”之类。把这个显赫而霸气的称谓加到常香玉头上,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把杰出的或得过什么奖项的演员封为“皇帝”或“皇后”,是近些年摩登起来的。皇帝是君主专制国家的最高头头,而皇后是国家的“第一夫人”。娱乐记者或评论家的意思,或许是以此比喻、赞颂演员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可这也暴露了他们语言的贫乏和他们潜意识里的腐朽。  相似文献   

14.
焦点人物     
《瞭望》2004,(40)
王伯昭:“打人风波”再起事端 9月29日,香港演员张卫健、谢霆锋与内地演员王伯昭之间的“打人事件”风波再起,王伯昭称将依法追究张、谢两人的侵权责任。王伯昭声明表示,对张、谢关于打伤他的书面道歉声明很不满意,因此“将诉诸法律追究他们的侵权责任。”据悉,有关起诉的准备正在进行之中,但以怎样的形式以及罪名起诉还未确定。  相似文献   

15.
焦点人物     
《瞭望》2005,(36)
傅彪:“居家好男人”痛别观众8月30日,肝癌夺去了深为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影视演员傅彪的生命,今年42岁的傅彪生长在北京,做过话剧演员、说唱演员、相声演员。1995年,出演了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相貌平平的傅彪获得很大成功。1997年出演了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个时期以来大陆影坛当红的男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春节过后,只有170多名职工的沈阳石油设备厂举行1991年产品订货会。洽商之余,厂方为客户安排了一场精采的文艺演出。电影“百花”、“金鸡”双奖得主、沈阳话剧团演员吕晓禾,相声演员杨瑞库,歌手李玉庆、朱晓红等一批演员前来助兴。 不知底细的人难免纳闷:这家小小的乡镇企业怎么与文艺圈人士这样熟?拉上这样一场演出,怕要个千儿八百的吧? 孰料女厂长朱来君微微一笑:我们一分钱不花就能请来名角,这多亏了参加经济文化联合体,后盾强着呢!  相似文献   

17.
正当社会上这“星”那“星”的走穴发财之风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资深演员却不为金钱所惑,默默走上了一条为孩子义演的辛劳之路。他就是文化部系统在职人员中唯一荣获中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金质奖章、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老演员杜声显。自1983年以来,杜声显利用业余时间在全国各地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以独唱音乐会形式已义务演唱510余场。  相似文献   

18.
马年初春,国家七五重点工程、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型化肥企业河南中原化肥厂正式投产。 “难道我们只能充当演员?”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项目管理独立的办法组织大中型工程建设,即有一支独立的“导演”班子来运筹项目的计划和技术管理。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吸收了这一先进管理形式。鲁布革水电工程建设,请日本大成公司担任项目管理“导演”,水电部第十四工程局担任劳务“演员”,创造了罕见的高速度、高质量;孟加拉吉  相似文献   

19.
毛志成 《民主》2004,(1):40-40
中国的古老剧种很多,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等等。至于这样的剧种本身,命运如何,前景如何,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暂不细说。我这里要说的是眼下的“现代演员”,如演电影电视的,演话剧的,当歌星、笑星的或什么什么星的,不妨先向中国古老剧种学一点悟性或“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例如,中国的古老剧种之一京剧,演《空城计》时, 台上只有一个用纸或用布画成的假“城”。司马懿来攻城,代表千军万马的无非是几个龙套式的角色。但台下的人听“诸葛亮”那么一唱,硬是觉得这事很“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个战场、十万大军、一座孤城。另一出戏《三岔口》里的一场打斗,主要道具和演员无非是一张桌子,三个演员。台下的人看得却颇入境,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场武打。  相似文献   

20.
瞭望哨     
《瞭望》1985,(12)
一位女青年演员在除夕联欢会上说了一通不得体的话,引起观众的不满,已有批评文字见诸报端。笔者重提此事,丝毫没有要“揪住不放”的意思,而是这件事引出了我的一些联想。 让一个人在那种场合即兴讲话,无疑是一场思想、知识、作风诸多方面修养的考试。那位女演员的答卷很不理想,可是,如果让当今许多挂着“新秀”、“新星”头衔的青年演员都来考一考,他们的答卷又将如何呢?恐怕不及格的绝不会只她一人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