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人权保障平衡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与被害人人权保障之间存在失衡的状态,如何在侦查需要与人权保障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大前提下,努力实现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与被害人人权保障之间的动态平衡,仍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新规定了保障人权,侦查阶段获得辩护的权利、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讯问时录音录像等多项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条文,对比国际社会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的具体规定,分析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存在的不足,以期进一步完善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地区外国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案件类型大幅扩展,涉及国家地区众多,诉讼权利保障难度不断加大。少数外国被告人国籍认定难、外国企业主体资格认定难、小语种翻译保障难、来自域外的证据认定难、强制措施不适应社会管理现状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国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在审查国籍时采用实质原则和协商一致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在保障外国被告人翻译权时采取重大案件特别授权,口头与书面告知相结合,以及对翻译问题取证固证的方法;积极探索域外证据的认证、认定手段;积极引导轻微刑事案件中涉案外国人的刑事和解,保障其程序选择权。  相似文献   

4.
反贪侦查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打击轻保护等观念的影响、侦查手段的缺乏、法律规定的疏漏等导致当前反贪侦查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是:拘留、逮捕的普遍适用,取保候审的随意性大,违法讯问,隐性超期羁押等,解决途径主要是:完善立法、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丰富和完善反贪侦查手段、改进反贪工作业绩考核指标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诉讼制度,结合目前刑事诉讼工作的实际,从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对我国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朝辉 《法制与社会》2010,(19):136-136
我国法律明确提出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而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问题也是刑事诉讼法律程序的核心环节。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处于侦查阶段的刑事案件比较容易出现刑讯逼供等损害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行为。本文从司法工作实际出发,以检察机关的角度分析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出现的侵害犯罪嫌疑人权利事件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此类事件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通常是指因涉嫌犯罪正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从犯罪嫌疑人的本质属性来看,其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犯罪嫌疑人,而且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他们仅仅是嫌疑人而不是犯罪人。作为人,他们同其他人一样享有普遍的、基本的人权,然而,作为犯罪嫌疑人,国家为了打击犯罪的需要又剥夺了他们一部分人权,因此,他们的人权又是不完整的。在侦查阶段,由于没有对等的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8.
虽然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施行已有十余年,但是我国目前职务犯罪侦查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还只是基本的、低层面的,侵害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事件还时有发生。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我们应当对检察机关侦查工作中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现状、保障不到位的成因、改进与完善的对策进行冷静分析和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侦查工作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诉讼制度,结合目前刑事诉讼工作的实际,从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对我国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侦查讯问过程中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就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侵犯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何切实保障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等问题从思想、观念、立法、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下称被指控者 )作为刑事司法的最直接的对象 ,其与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程度 ,是刑事法治不可或缺的方面 ,对刑事司法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有最直接的影响。如何以被指控者对指控、改造和教育的认同为重要基点来检讨并重塑刑事司法体系 ,① 是我们追求刑事司法的内在价值和工具功能所必须认真考虑的。本文谨从被指控者这一特定的视角和视点 ,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功能进行检讨 ,并提出矫正相关缺陷的浅见。一、对刑事司法功能理论的一个犯罪社会学范式的分析“所谓功能 ,是将系统的要素和多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子系统 ,或者说整个…  相似文献   

12.
庄春英 《中国司法》2005,(12):84-86
日本刑事程序的特点之一是收容在刑事设施中的人员较少,刑事侦察、审查起诉和刑事审判的时间较短,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交通设施发达有关,但也与日本的文化传统、法律观念有关。日本的人权保护观念比较深入,在刑事程序的各个阶段非监禁措施的运用都比较成功,日本的更生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论述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性质 ,提出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人权保障法 ;诉讼人权来自于人自身的基本权利 ,又根据社会发展与国情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 ;诉讼人权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还论述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对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价值 ,提出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是保护人民的重要手段 ,是伸张正义的合理方式。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若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承担执行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义务,是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国际准则的差距入手,提出了创造条件加快与国际接轨进程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知情权是犯罪嫌疑人一项具有宪法权利属性的程序权利.赋予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是实现诉讼民主和程序法治、保障犯罪人基本人权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刑事诉讼的侦查和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知情权.但对比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做法,我国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规定明显存在诸多不足.进一步拓宽犯罪嫌疑人的知情范围,规范其行使知情权的相关程序以及在其知情权受到侵犯时给予程序救济机会,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蒋丽华 《犯罪研究》2006,(3):41-46,55
刑事鉴定程序的完善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刑事鉴定程序法治化程度的标准。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程序的规定,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相互矛盾(鉴定被规定为七种侦查行为之一,而鉴定的主体却并非仅限于侦查主体);二是缺乏可操作性(如回避);三是无法可依(如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四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不利(如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知情权)。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且无法确保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因此有必要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史立梅  范琳 《证据科学》2008,16(3):284-290
传闻证据规则源自英美法系,目的是排除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以保障当事人权利及诉讼公正。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精神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一定的体现,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规定大多落空。传闻证据规则是适应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和陪审团审判制度而生的.其纷繁复杂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借鉴。但该规则可以促使证据规范化和精细化.促使证据链条的形成更合理、更科学,保障诉讼公正、高效进行。在我国法制日渐完善的今天.如何合理借鉴国外的传闻证据规则.成为细化我国证据规则和摆脱我国现行刑事审判中诸多缺陷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传闻证据规则源自英美法系,目的是排除不具有可采性的证据,以保障当事人权利及诉讼公正。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精神在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一定的体现,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些规定大多落空。传闻证据规则是适应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和陪审团审判制度而生的,其纷繁复杂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借鉴。但该规则可以促使证据规范化和精细化,促使证据链条的形成更合理、更科学,保障诉讼公正、高效进行。在我国法制日渐完善的今天,如何合理借鉴国外的传闻证据规则,成为细化我国证据规则和摆脱我国现行刑事审判中诸多缺陷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刑诉人权保障国际标准发端于西方近代保障人权的刑诉制度,本文深入研究了该标准这一历史渊源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对标准的深刻影响,认为要在中国刑诉领域中贯彻该国际标准必须借鉴西方相关制度和理论,进行更为广泛的基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