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1日发生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恐怖袭击事件,目前已造成202人死亡,1600多人受伤。这起发生在欧洲本土的恐怖大案,不仅影响了3日后的西班牙大选,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如果说,"9·11"改写了美国的历史从而改变了当今整个世界格局的话,那西班牙的"3·11"恐怖爆炸事件,正显示着与"9·11"相同的效应。基地:转向欧洲?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航空业和旅游 业不断遭受重创。"9·11"、"SARS"、"伊 拉克战争"、"禽流感"、"恐怖爆炸"…… 接连发生的天灾人祸让航空业空前萧条。 尽管"高天滚滚寒流急",但就在"9·11" 事件发生前3天,却有一家航空公司逆风飞 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从一个仅有 两架租赁飞机的亏损企业,一跃发展成拥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9·11事件是美国前进路上的一颗地雷,它的引爆改变了美国社会运行的许多基本原则。那么,它最多只是中国前进路上低矮的栏杆。为了完成这个额外增加的跨栏动作,我们要做的只是加快速度。它并没有打乱我们融入世界的时间表,而仅仅改变了其节奏罢了。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程度上讲,9·11事件是一道分水岭,它开辟了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新时代。3年后的今天,当反思和检视这场特殊战争的得失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恐怖与反恐怖的魔道之争正呈现出白热化和僵持不下的局面:一方面,"基地"老巢被端,类似"9·11"规模的恐怖事件没有再发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民主试验田已经开垦;另一方面,美国本土不断拉响的恐怖主义警报,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印度的孟买、沙特的利雅得、莫斯科的大剧院、马德里的火车站……所有这些所给出的,又分明是另外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已逾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入侵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政权 ,扶植卡尔扎伊新政权的建立 ,到派兵进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 ,以及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格局在重新构建。从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以及发生在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都表明 ,如果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 ,都使我们难以忘却“9·11”。“9·11”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这也许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杂志《华盛顿季刊》2 0 0 4年秋季号以“‘9·11’改变了什么 ?”为主题 ,邀请了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已逾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入侵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政权 ,扶植卡尔扎伊新政权的建立 ,到派兵进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 ,以及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格局在重新构建。从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以及发生在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都表明 ,如果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 ,都使我们难以忘却“9·11”。“9·11”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这也许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杂志《华盛顿季刊》2 0 0 4年秋季号以“‘9·11’改变了什么 ?”为主题 ,邀请了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借机实现了对中亚地区"军事介入"的历史性突破.俄罗斯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随之受到严重削弱.同时,中亚各国在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已逾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入侵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政权 ,扶植卡尔扎伊新政权的建立 ,到派兵进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 ,以及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格局在重新构建。从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以及发生在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都表明 ,如果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 ,都使我们难以忘却“9·11”。“9·11”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这也许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杂志《华盛顿季刊》2 0 0 4年秋季号以“‘9·11’改变了什么 ?”为主题 ,邀请了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同为“阿富汗人”策划实施的恐怖袭击,9·11事件是老一代恐怖袭击的登峰造极之作,11·9事件则标志着新恐怖袭击的某种升级。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亨廷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著述甚多,最为著名的是他于1992年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据说,这篇文章在3年里引起的争论超过了该刊40年中所发表的任何文章,也超过了作者所撰写的其他任何文章.1996年,他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试图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该书出版后再次引起广泛注意,被译成32种文字.2002年9月,德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血腥的伊斯兰边界"的记者访谈,亨廷顿在谈话中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了"9·11"事件,并论述了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争夺等因素在冷战后世界各种冲突中的作用.现将访谈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意见与媒体     
年来我们现在看问题的方法是: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灾难,但这也赋予了我们要示世界其他国家赞成我们的意见的权利。如果他们不赞成,那他们就只能下地狱。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4月15日强烈批评了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称美国不可能杀光或者监禁所有敌人,也不可能占领所有敌对国家。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南风窗》2004,(11)
领奖时我太激动了,忘了感谢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没有他们,我的影片怎能如此精彩?想到他们我真该热泪盈眶。--美国"左翼作家兼导演"迈克尔·摩尔在其"批判布什"的纪录片《华氏9·11》夺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喜不自禁。《华氏9·11》因海外获奖一举摆脱本土"禁映"的命运,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公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9·11”事件后国内外出现的普京外交“亲西方”的疑虑和看法,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9·11”后普京处理对外关系是从俄国的国际处境出发,维护俄国的国家利益;它反映了俄国外交策略更加务实、灵活,但独立自主,实行全方位外交的基本方针未变;它继承了俄国外交的历史传统;它改善了俄国与西方的关系,但没有改变俄国与西方的基本矛盾和利益冲突;它使中俄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但还看不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并不完美,但它珍贵,在9·11事件后的危险世界里,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更好地利用它,而不是抛弃它。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关于"9·11"事件及随后进行的反恐斗争和战争给美国全球战略、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带来何种影响问题,各国政治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9·11"事件及反恐斗争促使美国对全球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大国关系发生重大或根本性变化,"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改写","国际秩序出现重建征兆".笔者的看法与上述观点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关于"9·11"事件和反恐斗争对当今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问题,应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此文年初写就,转眼间“9·11”就一周年了。关于“9·11”,笔者写过不少文章,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过时了。但重读此文,却无过时之感。因为此文探讨的问题,关系到“9·11”究竟是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这种改变,不是几年就可以消失的。希望这一点片面的观感,对国内读者了解今天的美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 9·11事件以后,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脑子里缺根弦的美国人》,说美国人脑子里缺少我们的“阶级斗争一根弦”,结果给恐怖分子钻了空子。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发现,这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他们有另外一根弦,就是提高警惕,防止政府限制和侵犯民众个人自由的弦。 9·11事件当天下午,纽约世贸中心和首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还在熊熊大火之  相似文献   

19.
反恐带来了滚滚财源——透视美国国防工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工业受“9·11”事件及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影响,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国防工业这段美好时光还能持续多长时间?美国国防工业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又是什么呢? 美国国防工业面临新的机遇 伴随“9·11”事件及美国家公众和布什政府的预先防御军事战略的需要,美国  相似文献   

20.
媒体链接     
《南风窗》2002,(18)
别忘了反美情绪的所有可能的来源都没有消除:美国在沙特驻军;制裁伊拉克;支持以色列制造流血冲突;疏远包括沙特和埃及这些一向被认为是盟友的阿拉伯政权。而反对“倒萨”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它将破坏阿拉伯世界的稳定。然而别忘了,正是那种稳定或者说停滞,催生了基地组织,导致了它想像中的委屈,以及9·11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