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绍玲 《行政与法》2003,(11):91-92
本文认为,法院仅仅因为诉讼标的微小便以节约司法资源为由拒绝当事人的诉讼的做法,第一,没有法律根据,且构成对现行法律的公然违反;第二,节约司法资源并不必然证成拒绝小额诉讼的正当性;第三,法院并无确定自己“门槛”高度的权力;第四,少数人的“小额”权利同样应得到保护;第五,如果法院拒绝的是行政诉讼,则有可能构成对行政腐败的公然放纵。  相似文献   

2.
刘晶 《中国审判》2012,(11):39-40
虽然小额诉讼程序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但其理论依据及实践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从小额诉讼程序的理论依据来讲,与现代司法诉讼机制的基本原理相悖。为了追求简便和灵活,其程序的非确定性较大,对法官的职权缺少相应的制约机制,这会把诉讼的正当程序保障降低到非诉讼程序的水平。而小额诉讼程序本身又无法解决这一矛盾。并且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人民法院积极承担了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使命。2009年,最高法院与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调解、仲裁等实务机构、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相互协作,制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健全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法院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事审判工作新要求新期待的现实需要,使人民群众便于接近司法并获得方便快捷的司法救济,同时也为了缓解有限司法资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以提高诉讼效率,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下发《关于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下称《小额速裁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90个基层人民法院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工作,这标志着小额  相似文献   

5.
朱宏哲 《法制与社会》2013,(2):127-128,153
我国民事纠纷数量快速增长,其中由于微小权利受到侵害而需要救济的情形频繁,法院的民事审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试点的成功经验证明,小额诉讼程序是成功解决小额诉讼纠纷,实现司法公平,兼顾司法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司法制度完善不可或缺的部分。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案颁布,其中规定小额案件实行一审终审,体现了对小额案件的特殊关注。由于相关规定尚未作出,所以目前的小额诉讼程序尚不完善,运行也难以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本文在阐述我国司法现状的同时,对我国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6.
赵刚 《法制与社会》2014,(6):113-114
随着新《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正式以法律形式予以确立。但是小额诉讼程序这种新型的民事诉讼程序如何在司法实践中体现效率和公正价值的衡平,需要我们在总结各地的小额诉讼程序试点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法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程序的简易化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引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磊 《政法论丛》2008,(4):15-18
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并立的两种基本程序构造。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简易程序在诉讼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对于缓解日益增大的案件压力、扩大司法吸纳纠纷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追求民事诉讼程序简易化的背景之下,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机制备受关注。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小额诉讼程序的引入等理论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2012年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增加规定的内容,诸如对调解协议和担保物权予以司法确认,对督促程序中债务人提出的异议是否成立加以审查等,是与其总则新增加的诚实信用原则遥相呼应的——具体体现了"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防止当事人虚假调解规避法律、规避执行或者事后随意反悔,有利于遏制债务人滥用异议权的现象,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  相似文献   

9.
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有利用于合理分流民事案件、减轻法院负担、实现司法的大众化.借鉴国外经验并基于我国实际,可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事件的数额界定在5000元左右,且仅适用于小额钱债纠纷.为防止诉权的滥用,可规定同一原告在同一小额法庭每年依据小额诉讼程序请求审理、裁判的次数不得超过10次.小额诉讼程序可遵循以下规则:以当事人亲自出庭和一次开庭审理为原则,省略证据调查程序,简化裁判文书的制作,实行一审终审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审判权或司法的功能定位,向来众说纷纭,存在着"纠纷解决说"、"规则之治说"、"程序保障说"以及兼收并蓄的"多元论"等多种主张.[1]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绝大多数或是偏重从规范的角度展开论述,或是仅停留于对司法实践和个案的经验描述,而缺乏宏观、整体的实证探究.  相似文献   

11.
12.
贾平  黄金卫  邵旻 《法制与社会》2010,(16):125-128
本文旨在厘清民事纠纷司法解决的多元化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影响关系,论证如何通过成本的考量与选好来提高、帮助或加强民事纠纷司法解决多元化目标与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宋朝武 《中国审判》2012,(11):32-3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事纠纷和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对法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由此引起了诉讼拖延、诉讼成本提升等诸多问题,这也成为摆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面前的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接近正义"、"司法大众化"的运动,加速了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步  相似文献   

14.
资源配置视野下的司法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出正义的司法效率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其进入司法视野成为司法追求的价值之一时,就备受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在审理案件尽可能迅速的意义上理解并使用效率的。在这里,效率意味着公正的迅速实现。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这句被人们广为引用的法谚就  相似文献   

15.
韩伟 《法学家》2020,(3):56-70,192,193
司法调解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调解制度,则是当代中国司法调解的主要渊源。革命根据地的调解,不止是一项司法制度或者新型司法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它实质上更是一种治理模式,辅助革命政策的推行。通过荣誉、身份等象征资本重塑调解人,不断将革命伦理、法制融入新型调解规则体系之中,中国共产党借助司法调解,较好地实现了革命根据地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有效消解了革命法制与社会旧俗之间的紧张关系,增进了普通民众对共产党政权的认同度。革命时期的调解尽管存在制度缺漏、行政导向等缺陷,但它对社会文化、习俗的娴熟运用,对社会组织、地方权威人物的组织吸纳,以及注重消弭社会冲突、维护邻里和睦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治理变革在法治中的生动体现,也成为当下司法与社会治理可资取鉴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仲裁与诉讼是两种解决法律纠纷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解决民商事问题的有效规则和法律程序。实践中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特点、优势不同,其作用、价值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年来,我国民事仲裁程序出现了一些非良性诉讼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而且其自身优越性也渐渐的弱化,所以正面临着争议解决方式改变之威胁;诉讼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维权时间拉得太长,而且费用也比较高,容易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本文将对仲裁、诉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司法有限干预为切入点,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司法制度和在该制度下的法官履行审判职责的信心与信任程度。〔1〕尽管法院采取种种措施,不断提高裁判质量,以期获得各方的认可,但是当事人依然对法院裁判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态度。现实表明,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法院已经难以承受来自国家、社会和民众的责难。  相似文献   

18.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现实困境及应对——以重庆法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诉讼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设的一项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审判在价值层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限的司法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回应,但由于其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扰。通过对法院审理的小额诉讼案件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价值、适用现实困境及形成原因,才能解决日益高发的小客诉讼纠纷,实现司法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皓 《广东法学》2004,(4):66-7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我国小额诉讼在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冗长、繁琐的诉讼程序与之极不协调,现有的简易程序并不简化。如何在完善诉讼程序的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保证普通民众能够通过诉讼实现自己的权利,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小额纠纷的现状谈起,对现代司法理念在民事诉讼方面的价值取向、发展趋势以及对诉讼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小额诉讼程序的特点,得出了小额诉讼程序正好契合现代司法理念中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追求、我国应当设立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的结论,最后对我国在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郑金玉 《中国审判》2012,(11):35-37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要求确立小额诉讼程序的呼声很高,民事诉讼法二次修正案积极回应,最终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增小额诉讼程序的特点,为其恰当定位,理清适用范围、审判要求等事项,对民诉法修正案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