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事实因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法律适用的不同导致不同案件的不同判决结果,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公正。文章以个别案例的视角,运用已学的法学知识,对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09】12号),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带来新、旧保险法适用的争议做出有益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保险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保险法在规范保险业经营活动、防范经营风险、加强保险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对推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和保险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保险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各种理赔纠纷、保险案件猛增,推销、理赔"两副脸"成为保险业屡遭诟病的话题.据保险专家介绍,这次修订后的<保险法>核心就是突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有效解决理赔难的问题.10月1日,新<保险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怡超 《河北法学》2012,30(11):74-80
我国新《保险法》正式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将对我国保险业务的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我国对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比较粗糙,对其司法适用并没有设定具体情形,在保险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立足不可抗辩条款的制度价值,通过考察国外立法规则,对我国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的具体适用做进一步探讨,以期能对该条款的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本解释)已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本解释专门针对2009年2月28日修订前后的保险法的适用衔接问题做出了规定。为正确理解和适用该司法解释,现对其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新《保险法》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保险法>修订的背景、目的和指导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是1995年公布的.2002年为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曾作过部分修改.但2002年修订保险法主要涉及保险业法部分以及法律责任部分,而对于问题最多的保险合同法部分只修改了4条.近几年,我同保险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保险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要.  相似文献   

7.
叶佳 《法制与社会》2010,(24):21-2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新保险法对的保险利益规定有所变动,从而使得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国采用"例举加同意"的立法模式,在具体适用中容易造成纠纷。新法肯定了雇主对雇员有保险利益却否定雇主的受益人资格亦不符合法理。  相似文献   

8.
新《保险法》适用环境下中国海上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修改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生效。针对海运市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海上保险合同的定义所涉及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海上保险合同的诺成性所涉及的保险费交纳与保单签发,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海上保险格式条款的适用规则,投保人的告知义务,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等诸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修改中国海上保险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司法业务文选》2013,(28):36-39
1.2013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通过2.2013年5月31日公布3.法释〔2013〕14号4.自2013年6月8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一般规定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言 《政府法制》2009,(22):14-14
近年来,保险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各种理赔纠纷、保险案件猛增,推销、理赔"两副脸"成为保险业屡遭诟病的话题。据保险专家介绍,这次修订后的《保险法》核心就是突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有效解决理赔难的问题。10月1日,新《保险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 美国的保险法最初受英国法院判例的影响很大,现在美国各州都制定了保险法和管理保险业的法律,成立了保险部。联邦政府设置保险专员管辖其事。联邦政府只是偶而制定法规。美国的保险立法是极不统一的,保险立法和司法部门对保险法的解释(判例)多的很。本文简单介绍以下五点:一、保险合同的签订;二、保险合同的完成;三、保险条款;四、保险合同的转让;五、代位权。  相似文献   

12.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谢冰清 《法学杂志》2016,(11):132-140
合理期待解释原则作为保险法上的一项特殊解释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有所运用,但亟需明确其适用规则.合理期待原则应平等适用于保险消费者,不应排除对老练被保险人的适用;应适用于包括经保险监管机构审批在内的格式条款,但不应适用于个别议商性条款.对于“期待”之判断应考量保险人的行为是否引起被保险人之客观期待,包括保单以及保险交易中的误导行为.对于合理期待中“合理”之标准应考量被保险人之老练程度、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保单语言是否符合目的以及缴纳保费的多少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在适用位阶上,合理期待解释原则应当与一般解释原则同行,而非扮演最后出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张远金 《法律适用》2011,(3):118-119
<担保法>第5条第2款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由于并未明确"相应的民事责任"的含义,导致司法实践中案件处理结果的不统一.为统一执法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2月8日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保险法上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问题的研究,应围绕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范围、与告知义务制度价值冲突的协调、在合同复效制度中的适用、例外情况的研究等问题而展开.不可抗辩条款适用保险类型的理论依据、如何协调与告知义务制度价值冲突问题、复效后保险合同的性质问题、申请复效时告知义务的理论依据、如何在合同复效制度中适用不可抗辩条款以及对不可抗辩条款例外情况的应然分析是不可抗辩条款在实际适用中会遇到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在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险法的先进规定和惯例的基础上增加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客观而言,引入该条款对于规范保险人的行业经营行为、限制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维持保险合同效力的稳定,以及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还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过于粗漏和简单,需要我们对其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时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保险法》修订案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重塑保险行业的诚信形象,改善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新《保险法》引入的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问题,认为该不可抗辩条款置于一般保险合同部分,且没有规定适用例外情形,可能会给保险从业人员带来困惑,并引发一些保险赔案纠纷,文章最后提出以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完善不可抗辩条款。  相似文献   

18.
英美保险法上将合理期待原则作为解释保险合同的一项原则,目的在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对于保险条款内容的客观合理期待。该原则的适用不以保险双方对于条款理解存有疑义为必要,主要适用于普通消费者保险合同。在自动销售保单与邮寄销售保单的情形下,也有合理期待原则适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保险深度和密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保险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保险市场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保险双方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诚实信用义务。本文就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法中的适用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复保险是我国《保险法》中一种特别的保险方式,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对该方式做了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规定,使其在实务中更具有操作性。本文拟就通过对新《保险法》第56条的规定进行评析,来阐述重复保险相关规定的新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