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的保障和发展也成为各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少数民族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对于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鹏 《思想战线》2011,(Z1):42-45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既是多民族国家内部发展的需要,亦为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理想的现实要求。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视角下,借"民族"的政治性解析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辩证关系,阐述"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政治整合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结构形式是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政治设计。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多民族政治整合的必然选择。但现阶段,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面临的新挑战对多民族中国的政治整合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不断完善单一制对促进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时代的中国民族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治理问题,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治理战略。基于当今世界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最新态势,结合国内外诸多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对当前世界民族问题与后发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现实困境作初步的探讨,尤其思考了我国转型时期边疆民族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期丰富我国边疆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民族社会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6.
元朝在与中原文化的关系上具有某种非典型性,但在长期统治中逐渐增强了对中原的认同,从而留下了重要的遗产和经验教训。它以军事强大、没有外敌的独特优势有效地巩固了版图与国家认同,较好地处理了大一统与因俗而治的张力,也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但由于治理粗疏等原因,元朝过早地走向灭亡。多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都是世界历史的常态,但多民族统一是中国应当坚守的传统。要更好地处理当前民族问题,历史提供的直接经验不多,需要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发扬新的政治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少数民族散居城市逐步出现了民族成分复杂和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多的多民族社区.当前,加强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已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以汉族为主体、以多民族社会成员的共同地缘(街道)和密切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多民族社区,社区文化的多元并存是其显著特点.构建以确立求同存异、多元共生的价值理念为前提,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的和谐社区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是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目标与政治保障。新时代的变革,带来多民族政治认同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公民身份是政治身份和法律人格的统一体,是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基础。公民身份生成多民族国家认同的主体意识,融合现代公民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培育多民族国家趋同的政治心理,塑造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成为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核心目标,也构成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党组织与政党制度的形成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政党的民族属性、政党制度的民族因素都-常明显.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国家也要通过加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维持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等来发展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周平  白利友 《思想战线》2012,38(4):26-32
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认同政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单一民族国家相比,多民族国家是由多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国家共同体,具有民族构成复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不尽一致、国民身份多重等特点。但总的来说,民族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对特定对象相对稳定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纷繁复杂,其间充满了博弈、面临着挑战。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作为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认同建构及建设来整合社会资源、追加合法性及寻求支持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在政治上强调共同体、合法性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11.
12.
张淑芳 《人权》2008,(4):50-5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从蒙昧到文明的历史进程中,55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斑斓多姿、风采独具的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美荣 《前沿》2005,(12):182-18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对如何建立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的布署。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理解,如果从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实际去认识、理解和谐社会的话,所谓的和谐社会就是各民族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基础协调一致、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是生活着多个民族的国家.族际关系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如何将多个民族整合于统一的国家共同体中,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础性的政治问题.多民族国家必须给予族际政治整合以高度关注.而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存在多种价值取向的选择,但"求同存异"较为合理.在具体的族际政治实践中.多民族国家可以通过制度机制、政策机制、政党机制、意识形态机制、民族工作机制和国民教育机制来达成族际政治整合的目标.但具体的族际政治整合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相似文献   

15.
杨银霞 《前沿》2013,(8):67-68
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日益明显,切实保障他们的人权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本文中,笔者从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身权利与"媒介审判",新闻报道自由,注重司法独立。除此之外,根据理论的基础,笔者对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西方多民族国家的自治立法在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及立法内容等方面与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为认真总结和研究西方民族国家的自治立法,对中国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蕴博  蒋若薇 《人民论坛》2012,(35):192-193
文章在探讨文化权利内涵的基础上,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纳入大文化学说范畴,对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化的嬗变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嬗变与发展进行阐释,最后结合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良勇 《前沿》2012,(7):158-160,168
当今世界有两种主要的治理思维: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两种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国家建构与治理模式,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主体性思维在现代主权国家的建构中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却存在着民族同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危险;而主体间性思维在国家治理中对维护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和促进国家的族际整合具有积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主体间性法治思维下的制度设计,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人口接近9亿人。印度人口的年增长率是2.2%,也就是说,每年增加近2千万人。据估计,现在的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10亿。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虽然印度政府不承认在印度存在着不同的民族,而只承认不同的语言和宗教集团,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印度拥有80—200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属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等三大人种。三大人种在印度的居住都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印度是亚洲南部最大的多民族国家。印度人社会生活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一是宗教,二是种姓。这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20.
诉讼保障是少数民族特殊的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保障机制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有利于国家对各少数民族特殊义务的履行,有利于民族平等的实现与巩固、人权司法保障的推进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并最终促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机制在原告资格、适用范围、司法人员等诸多方面都面临困境。因此,要有效发挥诉讼保障少数民族特有的个人或集体权利的重要作用,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破解,即逐步赋予原告资格、稳步放开诉权保障范围、公正设置举证责任、合理配置司法人员等,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特殊权利诉讼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