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08,(12)
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毛泽东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毛泽东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结合我国当时的外交需要,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斗争和调整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梅亦龙 《求实》2001,(8):4-6
江泽民"七一"讲话,是开创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讲话>,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统战工作同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坚持弘扬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密结合;坚持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同加强统战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毛泽东所重视。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毛泽东运用统一战线的思想,结合我国当时的外交需要,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指导世界人民反对霸权斗争和调整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地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归纳,阐述了毛泽东根据中国政治地理要素的空间差异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提出的关于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以游击战略坚持持久抗战;划分三个世界和利用中间地带,联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调整国防工业的区域布局,加快"三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和策略,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丰富的思想内涵.文章还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探讨了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及其留下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搞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人格目标和道德行为模式,它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和理想人格.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影响,青年毛泽东注重探讨"大本大源",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炼.五四运动后,随着毛泽东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内圣外王"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理论的确立、发展和坚持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探索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将"实事求是"思想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
中共"五一"口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五一"口号,缘起于抗战后期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和战后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实践,形成于1948年上半年政治军事各方面时机业已成熟的革命形势.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联合发出"五五"通电,响应空前热烈.由于交通的阻隔、毛泽东对时局的判断和访苏计划的改变等原因,三个月后,中国共产党方面才对各民主党派的"五五"通电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9.
论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产生渊源与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国提出的新的世界发展观;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集中进攻"与"分兵游击"是1930年上旬,赣西南红军主力相继采取的两种不同的行动方略.文章探讨将"集中进攻"改为"分兵游击"的必要性,有助于认识土地革命早期,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知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既不同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唯物辩证法的相通.毛泽东运用带有"通变"思路特征的"东方式逻辑"对马克思主义文献进行中国式解读,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中国化,又将中国传统思想作为"唯物辩证法"来看待,从而构筑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抗战即将结束之时,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真诚地交谈,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对此,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民主新路".相对于这条新路而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则是进一步实践"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动力.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原则;提高学习能力、实干能力、创新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能力是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后,海河流域灾害频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作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决策.本文主要从当时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出发,论述了"一定李根治海河"决策形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受"浮夸风"和高估产的影响,毛泽东和党中央在1958年下半年提出了"三三制"耕作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运动很快得到实施,给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到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和党中央不得不放弃了"三三制"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四清"运动中,中共中央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越来越严重,除了"反修"斗争的推动外,也与各地的夸大汇报以及典型夺权经验的推广是分不开的.因此,当时中共中央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严重估计,是上下互相推动的结果.除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外,那些汇报虚假材料、制造所谓"典型经验"的各级领导人,也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状况之所以会出现,与我国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和干部任命制度是分不开的.要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就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和干部任命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使其发动、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场历史劫难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试图通过精神上的彻底改观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列宁在世时曾指出:"建设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场文化革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又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文化革命造就"新人"、"新世"、"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其动乱局势愈演愈烈,并偏离主旨而与"文化大革命"所达到的真正目的以及毛泽东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江泽民在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统一战线历史任务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个服务",即为团结稳定服务、为建设四化服务,为健全民主法制服务,为统一祖国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坚持"两个务必"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沐珍 《求实》2003,4(7):17-19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如何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何防骄戒奢,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两个务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关于统一战线的地位理论界一致认为,"法宝说"是对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最精辟的概括。"法宝说"的依据是来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三大法宝"的论断。他在《共产党人》发  相似文献   

20.
"一五"末期,毛泽东和陈云关于经济发展的思路,在以下4个方面各有所侧重:1、关于1956年经济形势判断;2、关于建设规模与国力的关系;3、关于农业增产的方式;4、关于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分析这些不同的特点,对于理解随后发生的"大跃进"运动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