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了全球化研究的热潮.在90年代初,学者们开始从文化或者文明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考察,逐渐形成了文化全球化的研究框架.文化全球化研究至今方兴未艾,这个总主题下的全球文化、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文化帝国主义等重要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关于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主义"概念和实质出发,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主义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王海荣 《实践》2008,(11):54-55
2008年8月29日至31日,"中国·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之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隆重召开.研讨会主题为:"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本次研讨会充分肯定了近几年草原文化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并结合草原文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王思远 《唯实》2012,(6):27-30
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宗教世俗化理论成为国内外宗教社会学界的主要论题,宗教信仰出现了逐渐转化为私人领域和"私人"事务的趋势。在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为指导的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也呈现出了私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目前理论界较少涉及的一个论域.本文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概括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并明确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激进"中的"保守"--胡适文化思想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近代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其文化思想中的激进色彩,而其文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往往被忽视.胡适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其功绩是任何一位文化保守者都难以比拟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其文化思想有所转变,注意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总之,其文化思想是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属于文化激进的范畴,但其中也不乏保守的内容和倾向.这种激进与保守的统一,正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复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大地上进行的那场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世界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特定的精神符号和生存标记,同时也是众多从事此项工作研究和传播的文艺工作者常著常新的经典文化主题.本文拟从长征历史文化空间的发展脉络上去探寻,将飞扬在人类文明记忆中的这条"文化红飘带"呈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定位,过去学术界曾把这一文化主张视作保守主义的反动文化理论."中国本位文化"论的提出符合20世纪30年代思潮转向的历史趋势,"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及其所引发的思想论战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某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希贤 《当代贵州》2011,(30):27-27
亮点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命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的时代特征,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用这种新型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梦"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热议的话题,从多重角度阐释中国梦的观点异彩纷呈,而读懂这个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需要合理理解其文化价值。从不同理论视域出发,可能对其作出不同的文化判断和价值评价。以历史唯物主义审视中国梦的文化价值,需要深入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和重要矛盾关系,展望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