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文汇     
要言辑录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 李瑞环指出:“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执政的要领是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稳住群众、稳住人心、稳住全局的关键是稳住最困难的那部分人。各级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多想些群众冷暖,少想点个人“政绩”;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点“锦上添花”。《摘自《工人日报》微型论坛“以德治国”并不等于“人治” 《中国党政 干部论坛》刊载 夏伟东的文章指 出,那种认为强 调“以德治国”是 对“依法治国”的 否定、是恢复到 “人治”、是一种 倒退的观点,是对“以德治国”的误解和曲解。 我们所强…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5,(1):49-49
潘海平等在11月11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中国农民只要日子过得去,绝对是世界上最。安土重迁”的人群。中央“重农”政策的一“补”一“免”。就让不少农民工选择回家种地。抛妻别子进城谋生。那滋味,并不好受。近来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中国低工资竞争优势,背后是千千万万农民工基本权利经常性得不到保障的辛酸。珠三角的一些工厂之所以十多年不给农民工涨最低工资,  相似文献   

3.
大凡上世纪在十年代后入学的人,都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散文,多数人被文章感动过、激励过,甚至流过泪。这是一篇影响中国数代人的“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4.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5.
杨伟光 《新长征》2006,(11):29-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好农民的文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6.
1999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以《“算命先生”入了党,科技育成“柚子王”》为题报道:四川省彭州市农民卢世桃,原以算命为业。前几年在走南闯北中,看到外地农民靠科技种抽致富,他决心改邪归正,抛弃了靠迷信骗人钱财的算命勾当,回家栽种了20O0多株优质高产的袖树,年收入数万元,成为当地的“柚子王”。“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他把种油技术传授给附近农民,带富了一方乡亲。两年前,他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的培养,“七·一”前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想到,“因为从旧营垒中…  相似文献   

7.
感悟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原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后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从1956年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简称“十大关系”)到1995年秋江泽民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简称“十二大关系、历时三十九年,代表了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十大关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五十年代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第~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始探索思想;“十二大关系”思想是九十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同志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十八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两篇…  相似文献   

9.
令人深思的“语词”的变迁宋昌斌近读《读书》,读到一则短文,名曰《语词的变迁》。大意如下:以前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现在不兴了,见女的要称小姐,见男的呢,称老板,若还三呼"同志",必遭白眼,闹不好还会甩过两个字来:"傻冒"!有人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5):60-61
潘国本在3月1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人有一种失败应当力免:把做人当一门深奥学问修炼。开始,《三字经》、《弟子规》,读中学大学又将卡耐基的著作立为成功指南,出了校门,听专家讲座,看做人文章,跟儒生体悟“吃亏是福”,“打了你的左脸,送上你的右脸”。  相似文献   

11.
《廉政瞭望》2004,(1):39-39
在中日关系近年来出现一定困难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一些人开始提出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来推动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马立诚的一篇题为《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的文章,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的一篇题为《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12.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3500字左右的新闻特写性质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1953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2,(4):60-60
刘伟第2期的《南风窗》上撰文指出: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某乡的党委书记李昌平,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他写给国务院领导的信。在这封信中,李昌平对当时的“三农”危局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括:“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盛世危言”成为世纪之初各界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印象。十余年过去,农业还“危险”吗?总结来看。经过这十余年的发展,就农民问题而言。当前我国农民已无税收负担之苦,却多出了消费之苦、精神之苦。就农村问题而言,乡村两级“集体”之穷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相比于城市,农村普遍还不够富裕;农民的收入虽然增长了。但还不能说真正富裕了。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初冬,春意盎然的北京中南海成为全世界最瞩目的焦点:中国共产党给了农民一把“家庭承包”的金钥匙。从“干活听派工,出工听敲钟”枷锁中解救出来的八亿中国农民能否真的打开致富的大门?外电曾形象地比喻说,让定势于计划经济框格中的中国农民走变式的市场经济道路,就等于把一只“旱鸭子”扔向了飓风骤起的大海。无须讳言,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的大考场中,长期受计划经济制约的中国农民是迟到了。就在许多人为中国农民的出路忧心忡忡之际,让人兴奋的是,曾凭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农民再次用粗厚的双手向全世界展示了…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六年一月一日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坐号是“十三号”。出席大会开幕式之前,他曾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宣传员养成所”的“庆祝元旦礼”上致“训词”。是日,在《中国农民》第一期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文章开头指出:“你跑到农村中间去,无论你到什么地方,只要你留心去看,你便看见有下列八种不同的人: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这八种人分成八个阶级,其经济地位各不同,其生活状况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09,(4):46-47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说:“我们现在都是中国人了。”《新闻周刊》的封面讲:“我们现在都是社会主义者了。”——“他们”现在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7.
时下流行一个词儿,这就是“潇洒”。常听有些人说:“人要活得潇洒点,别太和自已过不去。”究竟何为潇洒?笔者查《辞源》、《辞海》等,“潇洒”一词,大体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清高脱俗。如李白《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二是指舒畅、轻快。如白居易《兰若寓居》:“行上辄自由,甚觉身潇洒”。这是古人对“潇洒”的理解。对现代人来说,“潇洒”这个词儿的含义就更广泛、更丰富了,它除了被用来形容人们的神情举止、生活状态(《辞海》解释:洒脱,毫无拘束)…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郭文”)自1944年3月19日在重厌《新华日报》上发表,至今已55年。该文在中国史学界及政治理论界有着菲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论者指出:“在现代中国学者所写的历史著作中,影响最广泛最巨大的要称《甲申三百年祭》”①。1944年春,延安整风运动还在进行中。在郭文发表后不久,中共中央就配合整风印发此文。毛泽东向高级干部和中央党校学员作报告,即以该文所总结的李自成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②4月18日,延…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其中,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因为: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9,(2):55-56
常青在2008年12月22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民”的概念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的变迁.打上了太多太多的历史烙印。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民”与“官”始终对立而生。官是“高官”,民却只能是“草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前后,有关“民”的词汇,深深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是“农民”和“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