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的文人向重风骨。注重风骨,是文人的为文之道。检点史书,较早谈到“风骨”一词的,当是155年前南梁的刘勰,他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里,专列“风骨”一篇,释“风骨”曰:“怊怅述情,必始平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说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才能形成格调劲健、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后来唐代的陈子昂把这称为“汉魏风骨”。近世的辞书,也把“风骨”解作“民即文意,骨即文辞”,认为风骨包含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4,(2):47-47
“与时俱进”一词并非中国现成用语,而是由中国古语“与时偕行”“与时并进”等词语演变而来《周易大传》“文言篇”在解释《周易·乾卦》中的“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文》注曰:“偕,俱也。”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并进而不息。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看一场内部演出——公安组歌《飞扬的生命》,发现其中有一句歌词是“灯火阑珊辉映着锦绣中华”。演出结束后,我向他们指出,“阑珊”一词意思用反了。后来这个节目在电视上播映,我发现歌词并没有修改,演员仍在高唱“灯火阑珊”。“阑珊”是个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1、衰减;消沉。2、暗淡;零落。3、残;将尽。4、零乱;歪斜。5、困窘;艰难。“灯火阑珊”意思是灯光暗淡、零落,这样的灯光如何“辉映锦绣中华”呢?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看一场内部演出——公安组歌《飞扬的生命》,发现其中有一句歌词是“灯火阑珊辉映着锦绣中华”。演出结束后,我向他们指出,“阑珊”一词意思用反了。后来这个节目在电视上播映,我发现歌词并没有修改,演员仍在高唱“灯火阑珊”。“阑珊”是个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1、衰减;消沉。2、暗淡;零落。3、残;将尽。4、零乱;歪斜。5、困窘;艰难。“灯火阑珊”意思是灯光暗淡、零落,这样的灯光如何“辉映锦绣中华”呢?  相似文献   

5.
郑志彬 《新长征》2009,(10):36-37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宁静致远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一语即由此简化而来,意思是心境宁静,思虑可致深远。  相似文献   

7.
据说《论语》有二十多处谈到“直”字,这不由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我首先去查了《辞海》。作为价值观念的“直”字,主要有两层含叉,一是公正、正直;二是坦率、直爽。尔后我就认真地阅读《论语》。确实,在《论语》中关于“直”的论述很多,“直”是孔子思想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哲学伦理范畴。所以。我用“直道”一词采谈谈我对《论语》中“直”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2):121-121
韩语同汉语一样,“新村”是“新”和“村”两个词合成的一个词语。“新”意味着新的东西,也有光明的意思;“村”是地域基本单位,指韩国农民生活的共同体,也有公司的意思,包括农村和城市里很广阔的空间,即地域社会的一个单元。新村运动就是让这样的生活共同体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目标,其中的“社会治理”是个新概念。以往我们使用的是“社会管理”一词,现在用“社会治理”来替代,一字之改,显现出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做学问要根据实证求索真理。经毛泽东赋予现实意义后。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指导全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受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1.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4-54
刘向是西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官至散骑谏大夫、光禄大夫,终至中垒校尉,著有《说苑》、《列女传》、《洪范》等著作。刘向为官之时,正值外戚专权、朝政腐败,因此他在奏疏和著作中一再强调从政应分清公私。他在《说苑·至公篇》中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意谓做人能够不偏私情,不结朋党,正道就又广又远。同篇中又说:“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意思是官吏为国家办理政务时,不应该借此去谋私利,应做到公私有别。在同书《君道篇》中,刘向又强调:为人立身行事要正直无私。  相似文献   

12.
说“权”     
<正>“权”,在古书中常见的意思是“秤锤”,即“秤砣”。《广雅·释器》中说:“锤谓之权。”后来用作动词,就是用秤称量的意思。再后来,词义抽象化了,就由对具体东西的称量引申出了“衡量”“比较”等意思,再由“衡量”引申为人的决定权、权力、权势。在普通大众心中,  相似文献   

13.
“索句渝州叶正黄”探源──《沁园春·雪》写作时间、背景及最初流传种种考萧永义《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词)是毛泽东诗词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毛泽东作为杰出诗人为世人所知,即始于这首词的传出。可以说,一阕《雪》词奠定了毛泽东在当代词坛的地位。一...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15.
力求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以后,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认识乃有歧见,本文针对《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一文①谈些看法.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致(相通)之处;但“离开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一说,是绝对化了。方文说:“今天,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即通常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是一致的”,我完全同意。不仅如此,我还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今天是一致的,将来,即使在遥远的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两者也是一致的,因为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相当长时期内,会有很发达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很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史上.“大同”与“小康”是两个常见的社会概念,并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同”,原本是中国古代的社会乌托邦。从成书于西汉时代且积累有先秦时代典籍成果的《礼记&#183;礼运》中最早出现的“大同”一词来看,它把中国士人所想象的社会乌托邦存在完全包容起来。《礼记&#183;礼运》中用孔子的话描述了传说中的往昔社会情景:“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而有志焉。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2,(11):39-40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要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诉讼。“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个字组成的。从字义上讲,“诉”是告的意思,即告诉、控告、告发的意思;“讼”的基本含义是争或争辩,争曲直于官府,即争辩曲直为讼。因诉讼一词的含义就俗称打官司的意思,用现代含义来表述,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奋斗》2008,(9):60-60
《清人笔记》载:一个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场买到了一方砚台,这块砚台太珍贵了,是岳飞曾用过的,因为上面写有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两句话是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意思就是:不是说很坚硬吗,7怎么磨,也不会变薄;不是说很纯白吗?就是放进污水里,也不会染黑。表明了志士仁人应该具有的气节与操守。  相似文献   

19.
瑞贤 《前线》2013,(10):81-81
摆布一词属常用语。文学作品中亦可见。《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有:“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之语;“你是最肯济困护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则言出《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辞书对摆布一词作解,说有安排、处置、布置、操纵等意。  相似文献   

20.
齐民 《前线》2013,(1):83-8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发人深省。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句中国传统白话,人们常挂嘴边;如果文雅一点,可以换句孔子之言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倘若说得再具体一点,则可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所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凡此皆一个意思,讲的是官员自身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