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人失察”与“捧人失真”,乍一看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的危害很明显,因为执政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把不符合条件的甚至心术不正的人选拔推荐到领导岗位和重要位置上,会给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给党风带来极坏影响。而“捧人失真”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问题,最多是颂扬过了头,赞美离了谱。  相似文献   

2.
人格的裂变     
李子迟 《党建文汇》2014,(11):46-46
提起隋炀帝和石敬瑭,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两个寡廉鲜耻的人物:前者是著名的暴君.以其荒淫与残暴把隋朝的江山摧毁了;后者是契丹的“儿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不惜认贼作父。出卖民族利益,为后人所不齿。  相似文献   

3.
析“千里马”和“老黄牛”白明高在人们心目中"千里马"和"老黄牛"都是美好的l$征。前者比喻高速度或有才干的人,后者比喻埋头苦干,有舐犊之美的人。实践证明,这两种精神的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把"老黄牛'"和"千里马"对立起来显然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4.
《奋斗》2006,(1):56-56
《柳传志说做正确的事》这是一本谈论商业伦理和商业智慧的书。为了实现我们事业的既定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做正确的序”。不言而喻,“做正确的事”是比“正确的做事”更为基本的准则。前者是提供人努力的方向。后者告诉人可行的方法。方法只能帮人走得更快、更稳,而方向则告诉我们该走向何方。作者以广阔的视野搜寻当今企业界杰出人物的实践和总结,透析伟大的CEO(执行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力求为有志于创业的青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这篇通讯,值得所有的医生看,尤其值得动手术收红包的外科医生看,值得开大处方拿回扣的医生看,不知道你们看了作何感想?这篇通讯,值得我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活的所有人看,尤其值得“吃拿卡要”的官员们看,值得先富起来的“大款大腕”们看,不知道你们看了心中是否会泛起阵阵涟漪?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所有的医生都像赖德林医生那样。我们只期盼所有的人常怀一颗爱心,所有的医生耳边常响起希波克拉底誓言。  相似文献   

6.
新民晚报2003年12月28日刊登的记者王欣采写的通讯《便民浴室还需“添把柴”》,在第十三届上海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千字的短通讯是记者饱含深情写出来的一篇佳作。像“洗澡难”这样的事,在眼下的上海并不算新闻,不要说是杨浦区、闸北区等旧房简屋比较集中的地段,即使在黄浦区、静安区等中心城区,不少居民依然有“洗澡难”之苦。但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媒体似乎对这样的“苦情”关注不多,着墨更少。而这篇通讯脱颖而出、“立得住脚”,其基点就在于“情”。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采写的人物通讯《本继:植绿两山一沟的僧人》。分别获得“甘肃省2002年度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好通讯二等奖”、“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副刊、星期刊好作品二等奖”,“中国地市报作品好通讯三等奖”、“甘肃省第十六届‘环境好新闻’三等奖”共五个奖项。总结起来,这与我近些年来认真研读、实践梁衡同志的新闻理论不无关系。我这个人比较偏爱梁衡同志的新闻论著,这篇作品能获奖,可以说是得益于他的有关新闻论著。梁衡先生在《传媒新论》中认为新闻可以分为“瞬间新闻和稳态新闻”,瞬间新闻由于时效性强,稍纵即逝,因而“记者写这种新闻关键要快,叫‘抢’新闻。”他还认为“稳态新闻”是指事件“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理路上一脉相承:前者是后者的思想基础和理论生发点,后者是国民主流群体对前者认同与践行的集中体现,二者以“核心”价值为主线而一脉相承。同时,二者在内涵诠释上又各有侧重:前者关注思想的力量、突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四方面内容平行展开、抽象概括,后者张扬人的主体性、寻求与国际社会价值观接轨、三个层面层层递进、简明通俗。  相似文献   

9.
《多余的话》是翟秋白的最后一篇重要文字,也是人们认为谜团颇多、歧见纷出的作品。大致说来,对《多余的话》的真实性和霍秋白本人的看法,经历了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一既肯定前者也肯定后者这样一个恰好是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多余的话》一文政治性思想性的评价,也大体有否定性的、既有否定也有肯定的、基本甚至高度肯定的三类。对《多余的话》的政治思想内容的看法关系到对它的真伪的认定,进而影响到对溜秋白这个人物的评价。一篇文章在身后引起如此多的聚讼,对作者的声名起这样大的作用,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今闻某公司因近年来提出了一新的用人理念,即“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一理念被本地广泛关注。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认为用人也“疑”不就对人不信任吗?这会给被用者带来思想和工作上的多重压力,被用者因为被“疑”而可能在工作中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甚至会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这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效果。本人听了这些后,却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我认为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正是对传统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理念的科学纠正,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人性弱点。这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秋夜已深。微风吹拂着窗外的树叶,沙沙轻响。读完《逆旅》好一阵了,我的思绪却依然盘旋于作家所精心构筑的散文世界里……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艺术作品是生活真实得以演绎的场所。”由是观之,武俊瑶的散文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始终真诚地关注着周围的“生活真实”,而“演绎”的或者说作家创作的内心动因则是对一种“生命意识”的虔诚信奉和激情呼唤。前者说明他选择的是一条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后者表现出他那种过异于人的价值取向;两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思想力量和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不过,要想真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旧传记历来是重叙述,渗透以伦理;但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现今人物传记,与过去虽大见相异,囿于气候环境、文化沉淀的影响,仍含有传统文化和50年代苏联模式的色素,前者使它继续因“三讳”而扭曲,后者也因回避本国“错误”人物和领导人而变形。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 ,不仅涌现出像吴仁宝、傅万才这样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拓者和模范人物 ,也夹杂着一些昙花一现或各领风骚十来年的政治短命人物。如果说前者是珠宝的话 ,后者则可称之为鱼目混珠。无巧不成书 ,近来各报端竞相刊载的禹作敏“自杀”、牟其中被捕的报道 ,恰巧验证了“鱼目混珠”这一现象。照实讲 ,禹、牟确实是独步一时、辉煌一阵的混珠之物 ,由一个在全国赫赫有名、在世界上也备受关注的风云人物 ,一下子跌落到社会、政治和人生的谷底 ,其教训真是非常深刻的。一位哲人曾说 :上帝如果让一个人灭亡 ,那就必先让他疯狂。禹作…  相似文献   

14.
于淼 《学习月刊》2010,(20):78-79
近年来.网络“恶搞”之风在高校盛行.大学生观看、制作恶搞作品现象呈现上升趋势。从视频到文本,从人物到事件.甚至红色经典、英雄人物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弄清网络恶搞在大学生中间流行的深层次原因及其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挑战.对我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燕祥在最近《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随笔中说:提起北大人们都会记起“五四”前后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但同时应该记得的是50年代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先生。前者代表北大兼容并蓄的学术自由精神,后者代表北大坚持真理的学术独立思想。陈寅恪先生所崇尚奉行的“独立...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的本质或曰人性,学界有二看法:一是把人的本质视为纯粹的主体性心理结构,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高尔太:《关于人的本质》,《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再是把人仅仅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行的教科书上多取此说)。这都是马克思所不能同意并批评过的偏狭倾向,因为前者沦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后者则重蹈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覆辙。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揭示理想的人和现实的人,从而揭示人从现存状况向理想状况发展演变的逻辑过程的学说,而且,通过对马克思人性观的透视,我们可以窥见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完整缩影。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一般理解,戒骄就是警惕骄傲自满;戒躁就是预防躁而不实。客观地说,在对待戒骄和戒躁问题上,有的党员干部比较重视前者,轻视后者。何以至此?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骄傲自满,一方面说,会丧失进取心,退步不前,还会瞧不起别人,我行我素,影响团结,孤立自己,甚至演变为妄自尊大,最终铸成大错,给工作带来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精瑛 《正气》2000,(11)
一 现在在书市上出现了一个新卖点,即有关反映官场腐败的书销路很好。这些书之所以卖得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胆地甚至夸张地揭露了官场的种种腐败,塑造了几个有血有肉的典型“坏人”,触及了当今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艺术创作上,用反面典型教育人警醒人不失为一种好的技法,然而如果过了则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给人一种“坏人”比“好人”多,“坏人”比“好人”嚣张的感觉,由此使人丧失对社会、对国家、对理想的信任和追求,自甘堕落,自甘庸俗。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所带来的社会效果比塑造反面…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们确实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很忙、很累。其中当然不乏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尽心竭力者。但是,有的人却是在忙于出“政绩”,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形象工程”;有的想方设法挖“门子”、找“靠山”、编织“关系网”;有的为升迁而忙于跑官,甚至撕破脸皮要官;有的千方百计结交各色人物,傍“大款”、通“黑道”;有的忙于为自己或亲属朋友捞好处、谋私利。  相似文献   

20.
曾和许多朋友说过喜欢杨打铁最初的一篇小说《白蝴蝶》。后来这篇小说易名为《铁皮屋顶》,修改后发在《北京文学》98年第9期。杨打铁是贵州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1991年以来发表了《远望博格达》、《无人落水》、《全家光荣》等为她带来声誉的作品。不过,在她的作品中,我喜欢的却是这篇今年才正式发表的《白蝴蝶》也即《铁皮屋顶》。 “白蝴蝶”与“铁皮屋顶”两个名字中,其实我更倾向于前者,这与小说内质的轻盈灵巧相一致。而后者看上去像是作者为了使小说显得更为厚重的考虑。我想这没什么必要。 喜欢“白蝴蝶”这一名字的更深层的原因,是觉得它具有超越的征象,很有诗意。而在我看来,诗意之于小说,乃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