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说:"中国工农红军的技术侦察情报工作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亲手创建的,是在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技侦老同志们的共同奋斗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密码破译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张震的话,概括了三个方面军无线电侦察部队的光辉业绩、由来和发展。由于对敌斗争需要,他  相似文献   

2.
曹冶 《党史博览》2012,(7):17-25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和中革军委(以下称军委)带领红军将士共同创造的战争史奇迹.从情报视角看,四渡赤水是军委二局(以下称二局)一路进行无线电技术侦察,毛泽东和军委妙用二局情报,指挥行军作战,最终胜利突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佚名 《党的建设》2011,(10):57-58
红军有秘密武器,可是博古、李德不会用 1932年初,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第3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缴获了大量敌人的装备。包括多部无线电台。为此,中革军委决定将总参谋部执行侦听任务的侦察台从通信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军委二局,专门执行无线电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4.
绝密情报不被利用造成失败1932年初,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缴获了大量敌人的装备,包括多部无线电台。为此,中革军委决定将总参谋部执行侦听任务的侦察台从通信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军委二局,专门执行无线电侦察任务。二局成立后,在局长曾希圣的领导下,侦听能力迅速提高,多次破译国民党军队的多种版本的密电码,为红军反"围剿"提供了可靠情报。在长征前,二局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破译国民党军队各类密电的能力,成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5)
正回顾红军历史,我们可以震撼地发现,我党我军在红军时期竟取得了"制信息权"。夺取这个主导权的就是以中革军委二局"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代表的中共无线电技术侦察英雄。1935年9月10日,党中央决定率红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脱离川西地区先行北上,毛泽东在下决心时,即交代叶剑英:二局一定要带上。并嘱咐叶剑英叫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三人先走。  相似文献   

6.
胡涤非 《湘潮》2004,(6):20-21
1932年12月,中央军委配给湘赣红军一部无线电台;1933年5月,湘赣红军在棠市战斗中缴获敌人一部被损坏了的电台,经修理可用;同年6月,任弼时奉命来到湘赣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随身带一部电台。为加强对无线电台的领导,任弼时决定成立无线电中队,将其直接隶属于省委和省军区领导。任弼时来到湘赣不久,即开创了无线电侦察工作。早年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他就和周恩来一道研究过怎样编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问题。后来,他在中央苏区又积累了技术侦察工作的新经验。所谓无线电技术侦察,首行是抄收敌台发出的天书般的电码,然后是破…  相似文献   

7.
1934年秋,中共中央被迫率领红军实行长征转移,并在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又是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飞 《党史纵横》2013,(10):44-47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持常务工作的周恩来,倾心竭力协助毛泽东指挥抗美援朝战争,更为战争取得胜利和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因他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战大捷,被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誉为“打响了志愿军入朝参战第一枪”的人,毛泽东主席也欣然将这一天——1950年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委、中革军委,曾在苏区军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对红军烈士的褒扬与纪念活动,产生了良好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夜袭施秉城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的遵义地区挺进。中革军委根据会议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将中央红军整编成左右两个队伍,以钳形之势,首先向乌江迸发,然后进军遵义。 红军向乌江进发,蒋介石从湖南、广西调动部队从左右江夹击,命王家烈部队在前面堵截,令周浑元、薛岳部急追,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必须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奉命率一支侦察部队,为红军侦察开路。  相似文献   

12.
路福贵 《党史纵览》2017,(12):12-14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有一支无线电侦察部队,曾被毛泽东誉为"红军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据中央军委二局红星奖章获得者、红军译电员邹毕兆后来回忆:"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宁,3个方面军胜利会师,3个破译单位也很快合到一起。二方面军的破译工作最先是任弼时同志搞起来的。他从中央根据地去六军团后,借鉴中央红军的破译工  相似文献   

13.
周训典 《湘潮》2005,(10):56-56
担任中央军委二局副局长的钱壮飞是长期做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的优秀干部,周恩来曾把他和李克农、胡底誉为情报战线上的“三杰”。他们为保卫在上海的党中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壮飞在中央苏区时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长,不料,在红军长征第二次南渡乌江时,突然失踪了。他的失  相似文献   

14.
胡佳武 《学习导报》2014,(21):24-25
滕代远1938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期间,献计强军,组建炮兵团和情报机构,卓有成效。一次,毛泽东主席视察情报工作时,欣然题词:"步步前进,就步步胜利。"这是毛泽东对滕代远协助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评价,也是对滕代远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脊梁"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赞扬。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曾率领红军10余次或驻扎,或往返,或转战于宁都进行革命斗争,并于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签发了大量的命令、训令、通令、通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这些革命实践和光辉文献,无不闪烁着毛泽东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曾率领红军10余次或驻扎,或往返,或转战于宁都进行革命斗争,并于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创建了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和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签发了大量的命令、训令、通令、通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著作,这些革命实践和光辉文献,无不闪烁着毛泽东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为扩大政治影响,筹集红军给养,发展革命力量,中革军委和苏区中央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主动出击,直下漳州.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红军攻克漳州,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又一次重要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正式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10月8日,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发给东北军区和第十三兵团关于组织志愿军的命令。毛泽东在命令的原稿上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等。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军委命令》(第五号),命令红一方面军所属部队逐步撤退到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战略转移。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斗,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20.
刘江 《当代贵州》2013,(29):66-66
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各军团遵照军委电令第四次顺利渡过赤水河.为进一步迷惑敌人,隐蔽战略意图,3月28日,毛泽东及中革军委决定留下红九军团在乌江北岸伪装成主力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迅速南渡乌江,从而达到将大部分敌军甩在川南和黔北的目的,实现红军进入云南、由金沙江入川的战略意图.3月31日,中革军委向红军各部队发出迅速渡过乌江的命令,红一军团从大塘渡口、红三军团从江口渡口,红五军团及军委纵队从梯子岩渡口,实施了紧张有序的渡江计划.在渡江过程中,毛泽东见到负责保卫渡口的红二师领导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地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由贵州进入云南,经昆明附近至元谋再至金沙江的迂回红线,顷刻间说明了二渡乌江的战略意义,意在恳请红二师坚守渡口,保证中央红军安全渡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