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晓 《现代人事》2000,(4):15-16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的社会背景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大家共知的现实问题,笔者多次参加各种毕业生洽谈会,就此问题作一分析,以期为女大学生就业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华 《世纪行》2010,(2):27-27
<正>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1、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和所遭受的性别歧视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近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源于女性生理特征的高劳动成本是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4.
男女平等,法律能为你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2:大学毕业生求职备忘录》一文披露:今年5月8日,济南一所高校的5名女应届大学生,因就业难醉倒在街头不省人事。这种奇闻令人十分震惊!如果说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老问题,那么,随着1998年扩招效应的发展,加上中国城市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及国企改革和农村城市化速度的加剧,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女大学生就业难将更加突出。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只说几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传统是远远不够的。在一个男女平等已经写进宪法、有着“五四”反封建传统并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女生所占比例为44%。有一些文科专业,女生比男生多出7倍。随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愈显突出。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实际上男女生就业率的差距还要大。用人单位以专业不对口、低层次、低收入的工作机会来安排女大学毕业生的隐性歧视,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男女生实际就业率的差距,造成了差距不太大的假象。即使按低8.7个百分点的比例计算,2006年至少要有65万女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总数按400万计算)。大约4个女大学生中就有1人失业。  相似文献   

6.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政策的实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女大学生就业难问愈加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6):50-51
2014年,727万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为: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是大背景。二、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幽拘就业发展。四、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笑燕 《前沿》2007,(1):207-20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大,每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我国城市里大量的失业人员也期待着再次上岗;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的毕业生达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本文作者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在认真分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在和外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之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企业和社会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大学生,高校,企业,政府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是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成为就业困难群体。文章通过分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成因,从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心理教育、人文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近两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有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现状,有金融危机对实  相似文献   

13.
段磊 《人民论坛》2014,(6):155-157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是工科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成为就业困难群体。文章通过分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成因,从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心理教育、人文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促进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女生就业难及女性劳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上大学难的紧张状况似乎得到有效缓解 ,甚至在部分地区已不再成为问题。然而 ,与之相对应的新的问题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 ,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 ,不论什么类型人才交流会 ,总有招聘单位提出“不要女生”。女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上反映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其前提在于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缺乏整体认定。“女生就业难”的社会根源  大学生曾经被冠以“天之娇子”。这一称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后 ,不论男生女生 ,…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莉 《青年探索》2004,40(1):42-45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女大学生的内在原因方面,主要是其自身在生理、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高校教育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完善就业人格特征四方面着手,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曦达 《乡音》2012,(6):15-15
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形成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全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而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本文利用在湖北省调查得到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反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维护正常的社会流动性,这是保证动态的机会公平,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的就业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艺术类院校的不断扩招,艺术类专业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笔者从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进行了分析,从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鼓励艺术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扬 《青年论坛》2009,(5):57-58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只要国家和政府部门重视、社会和家庭广泛支持配合、学校和女大学生共同努力,这一问题得到缓解甚至在局部得到有效解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20.
曾煜 《求索》2011,(12):182-183,202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给女大学生就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构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是从源头上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