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钰可 《台声》2022,(16):102-103
<正>《乡村的教师》是台湾作家陈映真写于1960年的一则短篇小说,首发于1960年《笔汇》二卷一期。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46年至1950年,佃农出身的年轻士兵吴锦翔从南洋战场奇迹般死里逃生回到故土“大湖乡”。满怀改革热情的他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决心把知识的种子泼撒进黝黑孩童的心灵。然而战争的乌云再度笼罩在故乡的天空,在种种现实的冲击下,他的改革理想彻底破灭,最终堕落以至绝望自杀。  相似文献   

2.
盛夏,为拍摄电视散文《远去的水码头》,摄制组一行风尘仆仆来到作者张孟先生的故乡--渠县三汇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三汇镇只是滔滔渠江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然而令我们一行感动的是张孟先生那拳拳赤子之心和浓浓故土情怀。他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影响周围,感染他人,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场景里发掘出不同寻常的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对于一段段古城墙、一排排吊脚楼、一座座深宅大窨以及历经沧桑的正阳门的消失,先生  相似文献   

3.
重要的在说清真相《新民晚报》原副总编冯英子有一位写过《邓小平嘱托》的日本作家,打算继续写一部《南京大屠杀》,到上海来搜集一点八一三抗战资料,外办为他开了一个座谈会,约了文史研究馆一批老人参加,把我也找去了。八一三抗战,是一次古今中外空前的战争,是表现...  相似文献   

4.
河南临颍县是清代台北首任知府陈星聚的故乡。陈星聚为保卫、建设台北立下卓越功勋,他对家国、故土的热爱之情流传至今,鼓舞着两岸人民。召开海峡两岸有关陈星聚的研讨会,摄制电视专题片《台北知府陈星聚》,这是由党外人士发起,临颍统一战线开展的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华妈祖文化交 流协会副会长林国良在莆田市,主持召开电影故事 《情系湄州岛》研讨会。当地部分编剧、作家对该剧 本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准的表现 海峡两岸亲情的好剧本。 《情系湄州岛》电影剧本由全国镇协副主 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编写。由于 工作上的关系,张克辉曾多次访问妈祖的故乡-- 湄州岛。海上和平女神的美丽传说和岛上淳朴善良 的民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在鼓励并  相似文献   

6.
他怀着报效祖国的愿望,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两年前就回来了。他,一个拥有一定资产的港商,在故乡人们眼中却显得极为平常,因为他与他们仍然是乡里乡亲。1995年4月的一天,内蒙古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杨家营子村来了一位香港老板,他就是阔别故土  相似文献   

7.
刘继兴 《传承》2009,(3):64-64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  相似文献   

8.
吴孟樵 《台声》2011,(5):86-86
本刊《作家专栏》中的作者之一吴孟樵,是台湾知名的作家、影评人。4月初,吴孟樵在台湾出版了又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猪八妹》。据悉,“猪八妹”系列的前一本《猪八妹的青春日记》在台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回望坪岗上     
安宁 《福建乡土》2008,(1):39-40
一个人从大山出走,他给故乡留下什么?是重重沓沓的足迹,是反反复复的记忆,是日日夜夜的思念。一个村子从大山里搬迁走了,它给故土留下了什么?除了一片荒圮废墟和一个定格在世问的名字外,还有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已经销声匿迹的建宁县坪岗上村的旧址。  相似文献   

10.
他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囊括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25年的创作生涯中,林清玄出版作品逾百部,他的散文多次被选人中小学华语课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创下台湾150版的热卖记录。  相似文献   

11.
(四) 对作家文学的处理与评介少数民族中的文人或作家文学,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创作。如傣族祜巴勐在《论傣族诗歌》(写于1615年)一书中,就提到他曾用傣文创作了两部长篇叙事诗,一部是取材于佛经故事的《粘响》,一部是揭露社会黑暗的《宛纳帕》。第二种情况,是借用汉文记录本民族语音来进行创作。如白族,过去并没有创造本民族的文字,但却出现过借用汉字(有时笔  相似文献   

12.
正他生长在海边,作品散发着浓郁而清新的乡土气息,那是他对祖国的歌颂、对家乡的热爱,是他的乡音乡情。"我曾在沙滩上放风筝,我曾在海湾里打水仗,尝着咸咸的海水心里甜,吹着咸咸的海风透心凉,啊,月亮湾,我热恋的故土,啊,月亮湾,我可爱的家乡……"2014年,这首描写对大海和故乡热爱的歌曲《月亮湾》荣获了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3.
故土     
梦中每走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对故乡的思念是一个身处异地的老者。晚年最为重要的事,也是最美好的情感。不能实现的事,说一说,想一想,总也能慰藉那颗寂寞的心。在他的概念里,老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一个埋葬亲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你的故土。于是,我理解了为何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守着一片贫瘠的土地不肯离开的原因了。这是他的家,他的根。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这块土地的土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灏一千年前发出的那一声感叹。被远走的人们反复咀嚼着,越咂越有味。这是一个离开故土的人。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4.
‘维桑與梓,必恭敬止。’出生在湖北黄陂、成名於台湾的诗人、作家,纽约‘世界诗人资料中心’主席彭邦祯先生,勤奋耕耘於世界诗壇之上,仍时时怀念其根之所在,撰写了一篇又一篇充满思乡之情的散文,细腻地记述了半个世纪之前故乡的风貌、习俗和亲族,读来十分亲切感人。他把这些散文收集成册,命名为《故乡是传统铸成的》。  相似文献   

15.
尹厅长当作家了!”当安徽省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尹曙生的推理小说不断在全国各地报刊上连载时,熟悉他的人都很兴奋。在前不久召开的《抗争》研讨会上,邵燕祥、李国文。邓友梅、雷达等曾这样说:“在我们的作家队伍中,尹曙生是第三世界,资源丰富。”并肯定《抗争》是部好小说,应该拍成电视剧。应该说,作家们在勉励与肯定的同时,也饱含了对尹老人生阅历的钦慕。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永远属于他自己的“资源”,所不同的是,有的人能把这种零散的资源富集并开掘出来。尹老就是这样的人。“云淡风清近午时,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  相似文献   

16.
伪币犯     
法国作家纪德曾写过《从苏联归来》,中国读者对他敢说真话的勇气并不陌生。他自称他早期的作品是“傻剧”、“故事”;唯有56岁时写的《伪币犯》这一部,才称之为小说。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直指制造假币的罪犯;另一个是曲折地指斥那些以胡编代替虚构,以假大空冒充革命浪漫主义,专门炮制伪劣作品的作家。我国确有“没有著名作品的著名作家”,有文革中大红大紫受到江青龙眼器任的作家。他们不是罪犯。但他们炮制的虚假作品以及告密行为,对人民对文学界对后代造成的精神损害,决不在伪币犯之下。例如──我们还是举洋人例子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7.
朱建华 《台声》2001,(4):38-39
继今年 1月 1日《华夏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在台湾阿里山脚下举行取土仪式后,祖国大陆的首次取土活动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隆重举行。 2月 24日农历二月初二,是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雪后的八达岭长城阳光灿烂,彩旗猎猎,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在银龙金狮的狂舞中,一只巨龙被点上了眼睛,画龙点睛,一个中国的传统故事,拉开了《华夏故土地图》北京取土仪式的帷幕。   大地哺育万物。中华民族对故土从来都有挥之不去的情怀。为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隆重推出了《华夏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它将从全国各地最富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  相似文献   

18.
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之后又一部文化历史散文力作。正如著名学者谢泳所言:"曾纪鑫是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有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作者这次将笔墨集中于近代中国,以洪秀全、曾国藩、  相似文献   

19.
沈轩 《人大建设》2005,(6):44-46
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竟然最终栽倒在腐败上。2005年3月底,四川省高级法院以滥用职权罪终审判处“反腐作家”李太银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20.
百世门风     
沈宁,被赞誉为“海外华人文坛上最有代表性的纪实文学作家。”他最新出版的《百世门风》在海内外的热销,又一次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好评。《百世门风》是一部家庭史传记作品,里面记述了沈、陶、褚、万4个家族的历史。其中“沈”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