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与中学是人才成长中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重要学习阶段。教育的规律一再地揭示“中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是中学教育的深化”,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显然,“深化”是对“基础”而言的,这就有一个彼此衔接的问题。同样显然的是,“衔接”不仅包含智育的衔接,也包含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的衔接。然而,当前大、中学德育的脱节现象却十分严重:德育任务在认识上不衔接;德育内容不衔  相似文献   

2.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我的理解,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就是要办好大学。大学有它独特的本质属性,和中学小学不同。同时,大学又有它的普世性,在一些功能上,东南西北中不管哪个国家的大学都是相通的,无国界无阶级。  相似文献   

3.
孙影娟  李志楠 《世纪桥》2010,(21):133-134
课堂问题行为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包括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课堂中都是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大量搜集资料基础上,对于课堂问题行为在概念界定、分类、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黎明前的黑暗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华北、江浙、两湖、两广等地大批流亡学生进入四川,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四川成立了十多个国立中学、大学(包括外省内迁改名的中学、大学)。位于江津白沙的国立十七中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刚刚经过高考洗礼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们,对未来都有着十分美好的憧憬。虽然大学梦想的实现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同时又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新生的入学教育普遍受到重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新生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问题。“还没有仔细品味大学的韵味就被动地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重复着中学里的故事,根本适应不了。”二是认识问题。既包含着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又反映出眼睛的“视力”问题。有的学生在梦想中把大学设计为“天生丽质”,没想到“不过如此”。因而内心不平衡,至于对专业学科能  相似文献   

6.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而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全面系统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1958年,中国冒出数不清的大学。河南先是一个地区办一个大学,后来一个县、一个公社一个。河北徐水县不仅办起了一个拥有12个系的综合大学,而且每个公社都有一个红专大学。徐水、山西平遥的大学是把原来的县中学挂上大学的牌子,中学的老师变教授,原来的教研组变成了系。河南遂平卫星人民公社的红专综合大学有10个系,共有学员529人。这个大学的校舍是社员腾出来的民房;学生都是各个生产队选拔出来成分好、觉悟高的青年;教授按他们的话来说是土洋结合,土的教授可能连字都不识几个,是群众推举出来的能人,所谓的洋教授就是原来的小学教师。这个大…  相似文献   

8.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而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全面系统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魏荣钊 《当代贵州》2007,(13):47-47
“如果考不上大学,我还要复读,明年再考。我不能让父母失望,让考上大学的同学看不起我!”这是今年参加高考的贵阳某中学小钟对记者说的话。小钟的话透视了一个社会问题:上大学并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本身和增加知识才干,某种意义上,读大学变成了一种攀比和炫耀。  相似文献   

10.
张鸣 《党员文摘》2007,(3):11-11
1958年夏天,在中国大地上,突然之间冒出了数不清的大学。始终狂奔在全国前面的河南省.先是一个地区办一个大学.后来一个县一个,再接下来一个公社一个。徐水县不仅办起了一个拥有12个系的综合大学,而且全县每个公社都有一个红专大学。这种大学是怎么办的呢?徐水.还有山西平遥的综合大学,是把原来县里的中学挂上大学的牌子,中学的老师变教授.再配上些老农,算是土专家,教室原封不动,只是原来的教研组变成了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定位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明 《世纪桥》2008,(7):101-102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而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全面系统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梁披云,泉州市永春县人,是福建著名教育家,终生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梁披云跨越20世纪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年华都付与了办教育。从泉州黎明高中到南洋尊孔中学、苏东中学、中华中学,到福建音专、海疆大学,再到泉州黎明大学、澳门福建学校,梁披云一生创办或执掌过多所中学和大学,实验平民教育、华侨教育、海疆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在一定  相似文献   

13.
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尤其是最初的几个月,是学生形成对大学学习和大学生活的认知、态度以及能否适应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及高校管理者历来对新生入学的第一年非常关注.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习方式、生活等方面与中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使得入学指导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欧美有着百余年的入学指导教育历史,并且在百余年内的入学指导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入学指导教育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大学和中学的关系可以有很多表述,从形式上看,中学给大学输送人才,大学把这些人才进一步加工后,输送给社会,大学表现为二传手的功能。只有把中学的工作做好了,大学的工作才会更好。在中学阶段,学生们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家长和老师的精心呵护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但进入大学校园后,将面临的很可能是学习和生活的无法自理,是紧张甚至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很多学生因此无法接受这一现实,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心绪抑郁,自卑、孤独、焦虑、嫉妒、苦闷、困惑,这些情绪容易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进入大学的新生中党员的比例明显增加,这是各地中学党组织重视在高中生中发展党员的结果。高中生党员进入大学,为大学  相似文献   

16.
胡小丹 《实践》2013,(6):46-47
和林格尔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学校有初高中教学班92个,在校学生5400多人,是呼和浩特地区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之一。建校50多年来,和林一中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4000多名,高中毕业生13000多名,给高等院校输送学生7000多名,其中1100多名学生升入重点大学,有近百名学生取得博士学位。进入新世纪以来,沐浴着改革的  相似文献   

17.
日寇侵华的加剧,国民党政府的对外妥协投降,激起广大爱国学生抗日救亡的决心,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北平学联筹备时期的领导核心是燕京大学代表姚依林(姚克广)、彭涛、黄敬、女一中代表郭明秋。经过串联、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师范大学、贝满女中、汇文中学、女一中等十余个大中学校的学生会决定参加北平学联。其后,又串联了北京大学、中国大学、平大法商学院、中法大学、辅仁大学、平大农学院、美专、东北中学、孔德中学、镜湖中学、念一中学、华北大学、师大附中、女子师范、翊教女中、十七中学、民国大学、弘达学院、平大法商学院等。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大学无疑是这条战线上的主力和骨干,而中学则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看中学在当时的现实斗争,特别是在5·20运动和1948年的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下简称“反美扶日”)运动中的作用;二是看中学党的工作在培养干部后备力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一年级新生应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自觉地运用“四有”人才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我们的新生工作从哪方面着手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呢?对此从我们的一次问卷调查中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采用不记名方式,回收率高达98.3%,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问卷共83项,分政治思想、人际交往,学校教改和专业前途、毕业分配、下海经商和消费等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方面。刚从中学到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有种天然的好奇心理。中学时期,在高  相似文献   

20.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北京念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出了校门就在北京工作,没有挪过窝儿,不曾换个地儿。我从事文学创作38年,一直写的是北京乡土题材小说,没有变个样儿,不曾改路子。所以,我可算个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