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内幕交易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证券内幕交易立法的产生 资本主义初期,依赖信用制度的建立,现代意义的股份制和股票市场机制逐渐形成了,随着以集资为目的公司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西方证券市场由此产生。当时,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反映国家的意志取向和影响的经济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够明显,表现在证券市场上则是缺乏管理,仅以自律为主。这种自由放任状态虽然使证券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在上百年的历史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交易活动没有相应的约束,具有很大投机性,操纵行情、内幕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极为普遍。1720年,西方近代第一次金融危机“南海泡沫”事件之后,英国政府就尝试对证券市场加以管理,1844年制定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详尽、更及时。限制内部人交易的规则系发韧于美国。1909年以前,在普通法规范之下,公司的董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新论:一种经济学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经济仰赖国家干预按照现在通行的理解,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它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的商品经济。即是说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经济制度的性质并无必然的联系,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肯定了市场经济首先肇端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事实.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放任的思想与国家干预的思想交相竞争,构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史的全貌.资本主义的史前时代,重商主义一度盛行.其基本的政策主张是国家应干预甚至垄断国内外贸易以积累商业资本。然而,当羽翼丰满的产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对封建残…  相似文献   

3.
王育 《律师世界》2002,(12):34-36
格式条款产生于19世纪初期,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手工业作坊和海商交易开始遵循“相因成习”的方式订立合同,这就是各国格式条款的雏型。到了19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格式条款为迎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需要兴起了。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后,垄断企业可以凭借经济上的优势,以垄断价格在订立合同时提出要约,消费者只好屈从。后来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合同的许多点上,最终出现了这样的订约方式:企业(主要是大企业、垄断企业)预先拟定了一些合同条款(最重要…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的证券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西方各国先后步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证券市场随之发展起来。各国对证券市场管理采用了不同的体制,有的偏重于立法管理,有的偏重于自律管理,但从各国证券市场管理的实践来看,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六年,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一反常态,批评了以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持的一个观点,即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可以保证生产和消费间的一致而和谐、均衡发展的观点,并宣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会出现生产与消费的失衡,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他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在西方的经济学界中,这个理论引起了所谓“凯恩斯革命”。《通论》出版后,某些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竭力想把凯恩斯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尽管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同时也是最大的实行自由市场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确,很多人认为,自从两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就确定了以自由原则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亚当&#183;斯密所称的资本主义的“无形之手”显然已经在建国伊始即植入美国宪法之中。然而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各级政府都对其经济及商业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管制,这显然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相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察西方国家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过程入手,研究了西方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西方国家先后以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作为实现经济政策的法律手段的经济法,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阶段;并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对经济理论的重新评价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将对西方经济法的前途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宝森 《法人》2004,(1):126-126,128
美国证券市场是从一个黑暗的时代开始的,在发展初期,政府对证券市场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市场的自发势力导致投机盛行,欺诈丛生、充满了各种花样的内幕交易与大户操纵。这一切导致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进而引发经济大萧条。大危机之后,美国证券业进入法制时代,1933年实行了《证券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这两个立法是维护美国证券市场秩序的守护神,对后来美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是禁止或限制包括垄断在内的各种不当竞争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的统称。现代意义上的反垄断法起源于西方国家。美国国会1890年制定的谢尔曼法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反垄断法于19世纪末首先出现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的。从经济上看,19世纪末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反垄断法是资本主义国家力图解决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轨迹,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形成不同,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人为的市场,是国家利用强有效的行政权力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因此,我国的证券法是一部证券监管法,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证券法。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证券业在中国的迅速的成长,社会现实对于证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证券市场的主体,迫切要求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民事权利和证券市场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调控郭耀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形成较早。许多国家为规范这个市场运用了一系列强劲有力的法律调控,并在调控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使之日臻严密和成熟,为维护各自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国有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国有企业是指资产完全为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控股经营的企业。西方的国有企业制度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要求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有企业及其制度日益成为西方各国组织经济运行、谋求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科学性。“二战”后,西方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明显地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  相似文献   

13.
许多现代经济学著作认为,法系渊源决定着一国证券市场的实力和公司所有权结构,发达国家更是如此。然而,本文认为法系渊源并不是证券市场的基础。现代政治学为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和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状况的差异提供了另一种解释。20世纪残酷的事实——许多重要国家被完全摧毁,而其先前的许多制度也遭到破坏,很好地预示了战后现代证券市场的实力,并与发达国家在战后政治及政策上的差异有着密切关系。在20世纪,几乎每个核心的大陆法系国家都遭受到军事侵略和占领,这种整体动荡甚至摧毁了强大的制度,然而核心的普通法系国家并未在这种灾难中垮掉。世界上最发达的各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以及这些国家的基本经济任务在20世纪后半期各不相同,这使得一些发达国家乐于发展证券市场,而另一些发达国家则对其保持冷淡或敌对。这些政治经济学思想比法系渊源观念能更好地解释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不同的实力。  相似文献   

14.
王申 《法学》1996,(11)
我国法制现代化特色的理论探析王申从世界法制的进程来看,有过两类法制现代化:一类是早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现代化。其特点是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法制建设着重于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为资本自由创造竞争条件,让有产者有充分机会去发财致富,政府不干预经...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垄断和国家垄断三个阶段。其中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不同。与之相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经历了由“个体私有制一集团私有制一国家私有制”的演进历程。这一历程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进行自我调整时,发生了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变种”,它意味着新的生产方式完全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并发展起来。从而证明《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至今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国家观时其后来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其嬗变的历程就显得很有必要.青年毛泽东像当时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热切关注国家的出路问题,因此其国家观的嬗变能始终围绕"救国救民"这一主题展开.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剧变以及西方各种启蒙思潮的影响,毛泽东的国家观思想几经艰辛蜕变,尤其是在具体救国救民的途径和方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总体上看,青年毛泽东的国家观经历了从启蒙阶段--"忙乎未定"国家观阶段--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确立的几个阶段.从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发掘出毛泽东的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再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行政法、经济法从不同的方面调整经济关系。要明确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必须将这三个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对象分别界定。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的。现在的问题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中确定哪部分由经济法调整,哪部分由行政法调整。本文试就此问题再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合法地位时起就出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后,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另一方面对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行为,用法律手段进行制裁。后一部分内容是资产阶级干预经济的行为。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西方国家私有化的背景,私有化的内容与步骤,以及私有化的法律调整问题等方面谈些情况。一、西方国家私有化的背景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立国基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它们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扩大或缩小国有经济规模的方针,把国家所有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企业改为私有制,变成股份制公司。这不仅没有削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反地能使国家集中力量开发与发展新兴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从而加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西方国  相似文献   

19.
1993年 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准买卖股票的规定。在当时国家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的历史条件下,这一规定对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防治腐败,保证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逐步健全,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颁布实施,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走上法制化轨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将其合法财产以合法的方式投资于证券市场,是对国家建设的支持。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有限制地放宽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买卖股票的禁令,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依法投资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现将中办发 [2001]10号文件《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证券投资行为若干规定》全文刊发,以便遵照执行。 ──编者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以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产生的过程当中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由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指导的经济生活时期,当中反映了政府与市场二者互补、互动的关系,说明了社会经济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需要充分运用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作用。经济法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我们希望将政府干预放在一个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框架内,需要政府干预的才干预,不需要政府干预的由市场充分发挥其基础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