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1年日本掀起了战后罕见的全方位改革 ,被誉为日本版“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的“小泉革命”正在改变着战后日本资本主义模式。但改革的震动和守旧势力的抵制以及亚太地区环境的变化决定小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其“政治自立”、“经济自助”、“外交自主”的整体国家战略目标 ,亦将对亚太格局变动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随着保革对立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以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等为代表的新保守势力迅速崛起。新保守势力主张实行“新保守主义革命”,在历史观、修改宪法等方面持强硬态度,并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新保守势力的崛起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增加了日本政治发展的不可预料性。但由于美国等因素的存在,日本政治不会因而走向极右。  相似文献   

3.
波涛汹涌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网络化浪潮在给人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激烈的信息战。信息战对信息安全的威胁和挑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冲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迫使人们研究应对战略和策略。日本在依据国情的情况下,实施了“保障型”信息安全战略,强调“信息安全保障是日本综合保障体系的核心”,并为此做出了种种措施,例如:颁布新战略计划、成立信息安全机构、打击网络黑客、治理垃圾邮件等,以保证本国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少听到“桥本政治”、“小渊政治”这样的名词,但从近两年多日本政经等方面的变化来看,确确实实让人们感受到“小泉政治”的存在及它所带来的冲击。小泉蝉联首相后是否能成功地推动经济改革,使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再现生机,这个答案似乎尚在未定之天。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其经济改革是否成功,小泉已经掀起日本的政治革命。这场革命也将会带来日本外交上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间,越南人民趁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机,凭藉已经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从北到南举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向侵越日军及其走狗夺取政权,迅速砸烂了殖民主义枷锁,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结束了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史称“八月革命”。关于“八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众说不一。西方有人认为是和平的  相似文献   

6.
伴随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财界的对华经济活动以辛亥革命为标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孙中山为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共和而向日本财界提出借款要求,日本却趁火打劫,逼迫孙中山租借或割让“满洲”,在其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日本财界便拒绝了孙中山的贷款要求,成为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最大经济因素。日本财界对辛亥革命的援助绝对不是因为同情革命,而完全是为其攫取在华权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解读“颜色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颜色革命”的由来与特征2003年11月2日格鲁吉亚国会大选结束后,反对党领导人萨卡什维利因不满选举结果,带领数千抗议者手持玫瑰走上街头,要求时任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下台,被媒体称之为“玫瑰革命”。自此拉开了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序幕。一年之后,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近10万反对派支持者带着橙色栗子花作标志,在首都基辅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总统选举舞弊。2004年12月31日,乌克兰总理亚努科维奇被迫宣布辞职,反对党领导人尤先科当选为新一届总统。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反对党指责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有重大舞弊现象,…  相似文献   

8.
“10 3”机制是指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是东盟于1997年成立30周年时发起的。“10 3”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目前,“10 3”机制已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渠道,发挥着推动东亚地区经济融合的主要作用。在“10 3”机制中,由于成员国众多,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振,政坛不稳,社会秩序恶化。同时,右翼势力急剧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家们纷纷提出改革方案,如前首相中曾根就“日本应如何摆脱国家危机”而提出了所谓“治国方案”。但这个“治国方案”是重蹈历史覆辙的方案,它拯救不了当前日本面临的危机。小泉纯一郎执掌日本政权后,为了转移日本社会的矛盾,配合美国的亚洲战略,对华采取了强硬政策,妄图“孤立”和“围堵”中国,使中日关系陷入了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10.
日本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为现名。它坐落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面积10万多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竖立着两座高约10公尺的石塔。它们建于193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里。在神社一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日军侵华的武器和战利品、“帝国皇军”的遗物、遗书和照片。神壮大殿里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天鹅绒革命”至今已近10年,捷克共和国在这10年中(1993年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尽快完全融入西方社会,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重大历史性转轨。  相似文献   

12.
倍受人们关注的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已经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新大纲反映出日本对安全环境新的评估,以及日本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和防卫力量建设的发展方向等,是今后10年日本军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由于新大纲是安倍执政后推翻了民主党主导的2010年版“大纲”重新修订的,其内容更具“攻击性”,因此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3.
日美政府信息公开比较与中国“入世”后的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心国家型”日本与“信赖社会型”美国 ,这体现了IT时代政府运行的两种模式。日本信息公开法的实施 ,尽管从理论上确立了公众对行政事务的了解权 ,然而 ,政府仍然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态势 ,政府信息透明度远远滞后于美国。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 ,日本与美国的比较对入世后的中国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臭名昭著的亲日派汉奸汪精卫于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因长期患糖尿病和心脏病加之“枪伤”发作一命呜呼后,国民党第一号铁腕人物蒋介石指使在国府成立“哀典委员会”,可谓一副“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出台了新《防卫计划大纲》及据此制定的《2005—2009财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下简称为《中期整备计划》),为日本防务能力在未来10年内的发展提出了总体构想,并对2005—2009财年日本军事力量的调整做出了具体安排。同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发表声明,宣布日本将突破“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则”①,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研发、生产拦截导弹的组件。这标志着备受世人关注的日本新防务战略的正式形成,反映出日本与“专守防卫”渐行渐远,其军事扩张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攻击性越来越明显。一、日本新防务战略出…  相似文献   

16.
"颜色革命"与美俄角逐独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底到2005年以来,“颜色革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独联体地区延伸。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政权在“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中相继更迭。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继上个世纪和平演变并西化苏联和东欧后,对转型中的前苏联国家展开了新一轮的“民主”攻势,试图通过“再西化”进程分化独联体,孤立和遏制俄罗斯。遍地燃烧的“颜色革命”,加剧了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独联体走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89,(2)
1986年2月,菲律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政权更迭事件。统治菲律宾20年之久的马科斯政权在人民运动的风暴中彻底垮台。科拉松,阿基诺夫人戏剧性地就任菲律宾新总统。菲律宾人民把这一重大事件称为“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它是非律宾社会多年来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菲律宾“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国内有不少文章作过论述,但是对1983年8月菲律宾反对党领袖贝尼尼奥·阿基诺被害事件与菲律宾“二月革命”的关系,却往往未能展开分析,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这对我们研究1986年菲律宾“二月革命”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日本从废墟上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与美欧鼎立的“经济三极”,进而要求在各领域发挥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国际作用,这就是所谓“日本的崛起”。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主要外交目标之一,在21世纪将继续这一努力。一、重筑经济实力基础,发挥经济大国作用  日本要谋求大国地位,首先要重振经济。自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复苏乏力,舆论称90年代是“失去的10年”。1999年春季,日本经济总算走出谷底,但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不振,经济增速缓慢,又背负巨额债务(到2000年底预计公…  相似文献   

19.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系20世纪上半叶东南亚一带名闻遐迩的华侨企业家、“橡胶大王”。他少年时期赴新加坡随父经商,从事菠萝种植、加工和橡胶、制造等业而获得成功。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除曾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倾资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希望“教育救国”外,还在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义无反顾地领导华侨社会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病难民大会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期间,反对派发动群众进行所谓的“颜色革命”,致使阿卡耶夫总统被迫辞职,由前总理巴基耶夫任代总统。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局变化引发了人们对“颜色革命”的深入思考。本文认为,选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不足并不是造成“颜色革命”的主要原因,而是借口,不希望阿卡耶夫继续执政才是这场所谓“革命”的主因。民众的不满之所以在选举期间爆发,是因为长期的民主宣传提高了民众的民主热情和期望,而一旦这种愿望得不到实现,就很容易出现“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