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应付未付的“成本”——“城中村”问题的由来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黎 《创造》2007,(4):120-123
我们的城市在变大、变美,可是我们也看到在繁华的都市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边,不时地兀立着一个个布局凌乱、拥挤不堪的建筑群落,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外观,也影响了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城乡的面貌在改观,城乡的差距在缩小,一座座工业化、现代化的新型城市,正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规划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历史文物肆意破坏,商业建筑也在降低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等问题,并成为一种“流行病”,在全国城市建设中传播和蔓延,值得城市管理和建设者们警醒。悬壶把脉城建病得不轻在城市的快速增长中,一些地方的城市由于多种原因,有些高楼拆了建,建了拆,有些街道多次扩建,城市建筑成了随意拆卸的“积木”。不少城市便在这…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城市管理工作也逐步正规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首都北京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大步前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发展还不太平衡,有些方面比较落后,与首都的重要地位不太相称。以大街小巷的名称标牌为例,这些标牌作为重要的标志,勾勒出一个城市的脉络,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在城市管理、通邮、人们的交往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走进石家庄,记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想象中的工业城市应是厂房棋布,偶尔还能看到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听到机器的轰鸣。然而眼前却是一座花园城市,一条清河在城中曲折蜿蜒,两岸草木青青。沿线公园中的曲桥、喷泉、雕塑与绿树、鲜花、草坪相互映衬,如诗如画。看着  相似文献   

5.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延续城市生命的历史文脉;而名人故居,更是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中珍贵的人文资源。一处又一处故居在“轰隆隆”的推土机声音中顷刻倒塌,拷问的是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待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为,是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应有的尊重。大量被拆,然后再大量造假,人们不禁要问:有些人为什么对自己的历史失掉了敬畏?  相似文献   

6.
时下的中国,旧城改造一浪高过一浪,每到一个城市,几乎都能看到大面积拆除建筑物留下的痕迹.有些走在前头的城市,解放前的房子已经难觅踪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所剩无几,七、八十年代的房子正在大量拆除,一些只使用了十几年的高楼被连根拔掉的新闻也常见报端.  相似文献   

7.
赵玫 《天津人大》2014,(11):44-45
是的,卡梅尔是以宗教而得以存在的城市,几百年后便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美丽的小城。卡梅尔虽小,却极为精致,这可以从城市建筑以及街巷的装饰中体会出来。卡梅尔虽小,却极为富庶,这也能在那些富丽而昂贵的商店中感受得到。所以卡梅尔更像是法国嘎纳,美丽的海岸,以及一年一度的电影节。  相似文献   

8.
<正>谈论城市叙事与城市形象问题,首先须回答:城市形象是什么?谁是城市形象的主体?文学作品中如何书写城市形象?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思考和研究追踪的。应该看到,当代中国城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内高楼林立,标志性建筑层出不穷,宜居城市的评选如火如荼,但是这些都是局部的、表面的、外在的更新与变化。城市真正的变化在于它的结构、内涵和文化,而这些内在的、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是通过一座城市的市民文化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说起这些年的建筑,不知如何说好。仿佛长卷上留下的一些颇具个性的签名,也许从每个个体来看还很有些味道,可当人将目光移至那整体时,它给人的感觉便是一片散乱了。它们义无反顾地拥向商业和实用,甚至干脆就是种时尚。建筑业一度流行的口号就是,谁投钱谁开发,谁有钱谁建筑。结果是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整得七零八落,一片狼籍,建筑在这时已经不讲究任何风格,  相似文献   

10.
闻飏 《创造》2013,(11)
看多了欧洲的城市和小镇,最开始我并没有太留意这个小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它虽然看上去有些独特:混杂着许多尖顶、圆顶的蓝色或褐色的建筑,就在一大片坡形的地势上鳞次栉比地展开,远处隐现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朦胧黛色.此时刚进十月,应是仲秋时节,看近处的树和草已有些绿中泛黄.小城笼罩着的水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些晕眼,我就站在被一条小河隔开的远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中欧小城.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工业建筑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工业建筑作为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建筑类型,曾为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自工业建筑产生之初,其建筑形象就一直与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成果,如新型建筑材料、空间结构体系、工业化施工方法等密切相连,成为反映时代发展、体现科技精神的先声。同时,由于工业生产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工业建筑也随之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在我国,工业建筑用地一般占城市总用地的25-30%,而在一些工业型城市,因拥有一些大、中型企业,工业建筑用地比例甚至可达到50%以上。在城市的总体布局中,工业建筑的区位布局、风向位置、环保处理措施等,对城市交通、环境质量、城市总体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工业建筑群落的景观质量也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因此,工业建设设计是城市建筑类型中极为重要的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余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城市,其新颖美观的建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但在这些城市的周边和空隙地上,也正悄然出现一种低矮简陋的建筑,这就是——棚屋。棚屋,顾名思义,就是以棚为屋。这种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简陋,多以木板、油毡搭建,原本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上出现为多,属临时性建筑。曾几何时,由于棚屋内住户的变化,棚屋也从临时性建筑变成了半永久性建筑,星星点点,蔓延成片,逐渐成为与城市建设极不协调的一种景观。"棚屋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社会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角度必须去思考和解答的问题。"流民"聚集之地——棚屋  相似文献   

13.
沐泽 《台声》2006,(7):86-87
如果你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该到它的博物馆去。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记忆。以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地域代表性文化的汇聚,在传承文明、维护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博物馆曾是社会精英展示和传播知识的殿堂,曾是历史学家记录和展示城市发展历程的场所,曾被视为是城市记忆的载体。首都博物馆对身居北京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从1981年成立以来就“寄居”在国子监孔庙里的老首博其实更像是一个古老的建筑博物馆,在人们的印象里,孔庙恢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卫生是一个老话题,几乎每年都有人在为一些卫生死角伤脑筋,当然也有人为了一些死角的被清理而欣喜不已。不管怎样,这是一个与大多数人甚至是所有人相关的问题,就算你一口咬定忍受得了有些臭的内河,忍受得了满街都是的广告牛皮癣,你也绝对不能忍受小区里的一片绿地因为堆放建筑垃圾而变得荒芜。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8,(22)
正说起智慧城市,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必须有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加持,但实际上还有些更为简单易行的"智慧"。许多欧洲城市"百年不变",但每代人的需求总是在变,特别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城市不变的空间如何满足人们变化的需求?德国小城市中的广场设施体现着人们应对生活"变与不变"的智慧。自古以来,广场就是欧洲城市居民开展公共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围绕广场,建有市政厅、教堂、商店商场、咖啡馆、餐厅、旅馆、银行、邮局等建筑。广场是城市中最具人气的地方,也是市民文化的集中地。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五年来杭州市区财政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101.16亿元,这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城市规划执法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受经济利益格局的影响,一些法人违反《城市规划法》搞违法建筑呈蔓延趋势,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其主要表现在:1、违法建筑屡禁不止。有些单位和法人无视城市规划管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给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重制约;有的破坏城市景观和环境,影响了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李际 《群众》2022,(24):65-66
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统一风格规划建造的城市之一,而且至今保护完好,被称为欧洲建筑之窗。在3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中,无数优秀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为圣彼得堡创造了一系列精美的建筑,几乎包括了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及俄罗斯本地的建筑风格,城市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周振娥  李华 《人民论坛》2012,(36):56-57
消费领域耗能主要集中在建筑耗能和交通耗能上。目前,建筑耗能和交通耗能增长迅速,与工业耗能并称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由于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等原因,城市建筑与交通领域耗能与排放情况不容乐观,实施城市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传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已不能全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出发,综合解决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逐步探索并建立基于地区特点的新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以指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20.
与邓小平同志在一起合影的照片一直是我与中央首长合影照片中最为珍贵的一张。这张八寸的黑白照片尽管已经有些泛黄了,但每当看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