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道德的由来     
《精神文明导刊》2007,(8):62-62
道德是怎么出现的?人们为什么会遵守道德? 信仰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约束。人无信不立,社会没有了信仰必然导致道德溃散、人心迷失。人心散乱的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今社会,贫困不堪忍、富贵不幸福。不少人成成惶惶,不知所往。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 ,公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社会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与公民发展本质上是互为前提与基础的。道德与法律不仅是对人的规范与治理 ,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与公民发展的需要 ,有道德与守法律是现代社会公民的生存发展方式。教育是一切文化与文明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接受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核心的公民教育 ,以使公民成为道德自愿与守法自觉相统一的主体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治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是民主法治的必然结果;诚信友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道德要求;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都是安定有序的,任何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也是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的实践目的在于寻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石,近代以来的认识论哲学对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把握,为工业社会的制度设计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发现人的道德存在将是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人有着三重存在,即人的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道德存在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的道德存在的发现,人类社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有了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个体应是集现代"道德人"和现代"政治人"为一体的现代价值人."政治人"是最基本的政治主体单元和最活跃的政治活动单位,是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道德人"是道德活动和道德关系的承担者,它是人的道德活动的人格化和道德主体的普遍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的统一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最一般的基础和根源在于人和人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为这一关系决定 ,任何时代人们的伦理价值取向都是多元的 ,善恶始终并存于人类社会历史之中 ,社会的伦理价值导向是一元的 ,存在着一般的道德原则 ,而且这个原则一定是善而不是恶的 ;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与人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不一样 ,因此 ,社会的道德状况存在差异 ,也因此道德建设是必要的 ,并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三个基本层面的和谐问题,一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际道德、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可以从精神道德领域为这三个层面的和谐关系提供强有力的道义支持和精神保障,从而有助于解决好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问题。本文在此三个层面上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和谐源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湖南省长沙市坚持以人为本,针对道德主体的不同特点.努力探索公民道德建设新途径,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来抓。做活了公民道德建设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根据。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根源于以唯心史观为其理论基础,不懂得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力,而是把“人类理性”和“道德”作为衡量一切社会问题的唯一标准,用“理性”和“道德”来裁判生活。认为人类理性和道德要求人人平等地工作,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一部分人过重的劳动负担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劳而获是违背人类理性和道德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用理想的油彩描绘未来社会的模式,甚至连多少  相似文献   

10.
额尔敦 《前沿》2005,(12):125-127
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自发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从法律的角度看,一定道德是该阶级法律的渊源,法律是道德的表现形式。道德既是法律制定的基础,又是法治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新道德规范与市场经济配套,存在着原有的道德规范在新的条件下是否仍须遵守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健全规范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伦理道德的客观性基础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是一个伦理-道德的社会体系,社会伦理法则作为制约人的社会实践的原则是伦理实质与伦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如果说伦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礼法制度,那么,道德则是对社会礼法制度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前沿》2009,(9):18-21
现代社会由于道德缺乏美的感性基础致使道德意志脆弱,欺诈与失德增多。按物质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使各种社会主体间矛盾对立,人的命运被蒙蔽在盲目的劳顿和物质的追寻中。美感导引着人的心意的理想方向,指引着人的生命超越升华过程。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在高层次上的同一是培养理想社会主体的最佳途径。美感生成过程中主体与对象的相融相悦能校正生命的对立意识,这种相融意识是改变现代观念影响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相对抗,构建各种社会主体间和谐相契关系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诚信的社会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瑞林 《理论月刊》2003,(10):129-131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本质是讲效益的。诚信是经济伦理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石,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础。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资本,它的投入,能促使投入社会过程的资本实现理性化运作,牵引着人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良好社会风气、高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月兰 《理论月刊》2007,(10):133-136
本文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为切入点,以道德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为论旨,通过对现代性价值特质和人的价值处境的分析,指出道德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只有以伦理精神为基础,才能使人们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终极关怀。经过历史与逻辑辩证,本文指出把伦理精神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不仅具有理论和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伦理自然主义以自然主义人性作为哲学基本前提,坚信人普遍具有内在的自然善性基础;人类的同情、互助的先天自然性印证道德自我善性的社会基础。性善论得到文化基因说的理论确证以及人类互助法则的支持。基于伦理自然主义的理念,传统文化重视反求诸己、返身而诚的道德修养求证之道,追求化德性为自然的道德境界。伦理自然主义是确证道德自我的本源价值与提升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首先遵守共同约定和规则,是多元时代社会稳定的道德基础,也是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最重要防线"内耗"的负能量如果用正能量和负能量这两个对立概念分析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那么,我以为社会道德负能量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常驻状态。社会道德负能量在多数情  相似文献   

17.
道德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有着不可或缺的调节和规范作用,道德原则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把集体主义作为全社会的道德原则,这应当说是一种必然和正确的选择。人毕竟是生活在集体、社会中的,倘若集体、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价值得不到尊重和维护,那么很难设想社会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当目前人们大力强调和强化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时,却轻视甚至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应当使集体主义这一道德原则的内涵不断有所更新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以保持我们社会道德原则的先进性。这也是建设真正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条件。大家…  相似文献   

18.
家庭美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最原始的细胞 ,它的道德水平也直接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及道德水准 ,因此 ,注重家庭美德建设对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一、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 ,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充分体现了我党的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所调节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社会分工中的行为规范 ,而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人是决定的因素。人以德为本,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人的道德培养上狠下功夫。(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培养人的道德认识相结合道德的认识是指对道德的含义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是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要加深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有不同的类型——科学、道德和审美形式。科学是…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正是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八荣八耻”,荣耻相对,不仅明确荣辱的时代内容,更重要的是肯定了耻辱感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条件下的道德价值,因而重建了民族与国家腾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