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秦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以女性为中心、以赢(马的前身)为图腾、生活在齐鲁之间的东方部族。柏翳(即伯益)是该部族受领封地后第一个祖先。他是“少昊(东夷)之后”,而不是“颛项(华夏)之苗裔”。后来赢姓子孙分衍为许多国氏,分布于江淮一带,秦氏是诸国之一。由于政治上的兴亡变易,到殷末周初,赢秦人被迫向西迁徙,与西戎杂处,逐步发展成为赢姓秦国。这与过去一般史籍所述:赢秦人从来是陕甘一带的土著部族,是不相同的。 本文为作者所著《秦史稿》的一章,原文约23,000字,本刊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10,(4):34-34
问:我丧偶后带着一个儿子于1983年与带着一子二女的某妇女结婚,我俩含辛茹苦把四个子女抚养成人,子女们都各立门户。结婚前我有一套祖传的住宅房,世纪末单位集资建房我们又得了一套房。搬进新房不久,妻子病逝。睹屋伤情,我把此房出租,另买了一套房居住。去年我的祖传老宅被拆迁,继子说没住房要老汉帮助,  相似文献   

3.
刘方玲 《求索》2008,(9):221-223
满人以夷狄身份征服华夷意识强烈的中土,特别是满洲曾经是明朝的边臣,其统治正当性受到故明境内汉人传统正统论的挑战与质疑。为契合中国传统的正统观,清初统治者改变其少数民族的征服政权特性,建立起中原政权特性,利用文化认同消解华夷之辩,不遗余力论述满洲的得国之正与承统之正,通过大规模修史活动来教化民众政治认同,还试图建立起道统与治统合一的圣王形象,以汉族士人对满洲统治的种族歧视.为满洲入主中国提供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七、呗勒与阿者的关系 呗勒与阿者,各有疆土,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呗勒与阿者的关系为同宗——姻亲——役属——承袭的关系。 在周秦之前的我国西南部族中,希慕遮是一个人数最多,势力强大的部族。这个部族发展到笃慕俄之时,分为6个大部族,即彝族先民之六祖。这6个部族中,据彝文文献记载,他们都以笃慕俄为共同的始祖,武部之祖慕雅楛与乍部之祖慕雅怯为同母所生,是两个最亲近的同宗部族;陋部之祖慕雅赛与侯部之祖慕雅卧为同母所生,是两个最亲近的同宗部族;宓部之祖慕雅克与默部之祖慕雅齐为同母所生,是两个最亲近的同宗部族。从先祖关系的角度来说,呗勒为宓部慕雅克之后,阿者为默部慕雅齐之后,呗勒与阿者是同宗关系。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8,(3)
正尧,帝喾之子,姓伊祁氏,名放勋。原封于唐,故称陶唐氏。中国上古时代的著名君主,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他执政时,建中立极,分官定职,命羲氏、和氏观测天时,推求历法,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确立观象授时制度,以指导农业生产;他选贤任能,推行禅让制度,不仅使百官职守分明,族人亲睦融洽,而且使联盟内部各部族间的关系也很和睦。帝尧因此得到民  相似文献   

6.
作为考古学上的术语,文化是指古代社会特定地域、特定部族、特定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其类型大体有二:一为中心地域的典型类型,二为受其影响地域的相同类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是夏部族及夏王朝中心地域的典型文化,受其影响的其他地域跟它基本相同的文化,也属夏文化,应以夏文化看待之。我们提出“安徽江淮地区夏文化”的命题,就是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的。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代之西南夷以夜郎、滇、哀劳、邛都、艹作都、冉夷、白马氐等为其重要部族。就史料所显露的道德生活特点而言,首先,功利主义已成为普遍奉行的道德原则。其次,部族间的利益斗争不同程度地伤害了他们相互之间团结的道德感情。其三,由于首度成为秦汉统一国家的构成部分,他们的道德生活也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官方以及汉民族的强烈影响。第四,面对官方的压迫和剥削,他们还程度不同地显示了勇于反抗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王明德 《求索》2014,(3):156-161
常州学派是清代重要的经学流派之一,亦称今文经学派、公羊学派。常州学派的学术谱系是以常州庄氏家族的家传和师承为基础,以今文经学治学精神为取向,以常州学者(不局限于常州)的学术传承关系为依据而构成的一个脉络清晰、薪火相传、绵延数代的学缘群体,即以常州庄氏一门为主体,包括有师承关系的至少四代学人所构成。由“庄存与开其山,庄述祖传其学,刘逢禄与宋翔风张其帜,龚自珍、魏源光大之”。  相似文献   

9.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大门,全国各族人民展开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英勇斗争。蒙古八旗、满洲八旗的骑兵、步兵,并肩作战,为保卫国家海防和疆土完整英勇奋战,但由于清朝国力衰微,妥协退让,屡遭失败,唯独僧格林沁亲王指挥的蒙汉马步在第二次天津大沽口保卫战中大胜英法侵略军,取得了清王朝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重大胜利。僧格林沁的铁骑被誉为“倚为长城”。承袭科左后旗扎萨克郡王僧格林沁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博尔济吉特氏四等台吉(贵族)之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马巴…  相似文献   

10.
正她把祖传的六堡茶制作工艺无偿传授给群众,当地群众通过种六堡茶脱贫致富,并抱团让六堡茶走向世界。六堡茶是我国黑茶的佼佼者,核心产地就在苍梧县六堡镇,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人祝雪兰掌握着祖传的六堡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1.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12.
一、再论少数民族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问题一年前我曾撰文探讨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见拙作《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第一部分,刊于《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文章刊出后,读者对此褒贬不一。掩卷沉思,深感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历来认为,已经发展起来的民族或部族的下一步历程是:(一)、这一民族或部族首领或其继承者继续努力发展生产力,与其他民族或部族友好往来,平等互助,在维护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宗法的特点是:亲属关系拉得远,亲属名称分得细,特别是先生后生要有不同的名称,如兄弟姊妹等。父之父为祖,古称王父;父之母为祖母,古称王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景(同“昆”)孙,景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父之兄为世父(伯父),父之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为以统治部族为中央、臣服部族为地方的"酋邦式"部落国家,地方部族实行完全的自治,宗族尚未正式形成。西周的全面分封制实现了统治部族对被征服部族的武装殖民,统治部族的贵族宗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基本形成,被征服部族原则上不再被允许保有其宗族组织。战国及秦朝,贵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暂时被废除。汉代在短暂地恢复了皇族、王族与军功贵族的自治之后,又很快将其废除,开始扶持官僚宗族与文化宗族。魏晋南北朝,士族作为文化贵族的最高形态,其自治权达到鼎盛后开始转衰;官僚宗族的自治权亦通过家庙制度开始崛起。唐代士族的法定自治权被取消,官僚宗族通过家庙制与荫族制进一步发展。晚唐、五代时期的战乱毁灭了士族的族谱乃至肉体,官僚宗族的世系也被完全破坏,宗族自治势力对国家上层政治的威胁被最后解除。宋代开始将原仅适用于贵族、官僚的宗族自治制度下移至普通平民,终于在明代形成了在县政府控制之下,由宗族自治辅助国家官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 楚人是周成王时期封于南方的一个子男之国。楚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先祖祝融时代,楚国的婚姻状况从祝融时代就有最初的记载。《大戴礼·帝系》记:“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纟呙)氏,产重黎及吴  相似文献   

16.
民俗硕鼠之幸福传递 老鼠,十二生肖排名第一位。为何称它为“子鼠”,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云:“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在中国,老鼠一直被看成是多子多福、财源广进的代言词,在各种民俗活动中也常常出现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和计。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她们掳…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16,(5)
正近期,刘贺墓的发掘以及大量文物的出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有关刘贺在昌邑期间,昌邑王中尉王吉(汉代皋虞人,今山东即墨温泉街道)上疏力谏刘贺的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废帝刘贺刘贺(前92-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髀之子,西汉第九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天汉四年(前97年),刘彻之子刘髆  相似文献   

19.
荆楚的来源及其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荆楚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其祖系及亲族考察,认为系出于黄帝颛顼系,是祝融氏华姓的子孙,属于华夏集团。荆楚一木二名,盛产于黄河中下游,居此的部族因以为名;后来部族迁徙,形成国家,仍相因定为国名。立国之前,其居住和迁移地点,可考的有七处;立国之后,其迁(建)都十次。在其四次迁都、定都于郢时,为其鼎盛时期。后相继为吴、秦所侵,经五次被迫迁都,最后为秦所灭。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51-51
献子贵言【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日:“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合楫而答日:“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日:“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日:“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日:“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日:“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