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政 《河北法学》2015,33(4):93-104
考察美国监狱刑罚执行文化,透视其与司法文化、社会文化、人文文化的关联性,思考我国推进和创新监狱刑罚执行文化的价值取向,得出的有益启示是:拓展刑罚执行方式的社会性,重视刑罚执行本质的惩罚性、实现刑罚执行体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辛忠孝  杨柳 《政法论丛》2005,6(1):18-21
本文旨在通过对刑罚模式的正当化根据予以考察 ,从而论证刑罚论中的并合主义是刑罚正当化根据的主流理论 ,但一国刑罚模式的选择是与该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政治政策需要密切相关的 ,这些可以说是刑罚模式选择的基本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 ,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刑罚的立法应当选择报应模式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自然应当是报应刑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刑罚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消极性和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有些是由于刑罚自身性质而引起来的,有些则是由于人们在适用刑罚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盲目的崇拜刑罚,过分的期待刑罚,将不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刑罚法治模式的建构及完善。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文化对刑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发民 《中国法学》2002,(1):159-171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但不同的国家关于刑罚的规定却不尽一致。这说明刑罚设置与国家的现实社会状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系。立于社会文化的视界,本文从社会文化演进、法文化传统、社会哲学基础、社会道德和社会宗教等五个方面展示了社会文化对刑罚的诸种影响,使刑罚在与社会文化的联网中得到了透析。  相似文献   

5.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12,10(4):69-73
从古代社会到启蒙思想运动,再到古典犯罪学派、实证犯罪学派、犯罪社会学,人类社会关于刑罚目的与功能的刑罚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刑罚的认识却存在不小的偏差,往往将刑罚作为专政的一种工具,将刑罚视为政治问题,过于强调通过刑罚手段来严厉打击“敌人”或者严重犯罪分子,而不是将刑罚视为一种科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在对传统刑罚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肯现代刑罚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恩里科·菲利以实证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实证的方法引入到犯罪学的研究之中,开创了犯罪社会学理论。其中,他主张社会防卫措施,以改良社会环境的方式代替刑罚的实施,由此提出了刑罚替代物的观念。本文就以菲利的刑罚替代物思想为中心,对刑罚替代物思想的提出,刑罚替代物思想的积极价值以及其中的不足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郝影利 《法制与社会》2011,(16):174-175
休闲产生的社会务件表明了休闲不但是一种生活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休闲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休闲拓展了社会学研究的视野,改变了社会关系建构的基础,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构建了新的社会建制,拓展了社会文化,应加强时休闲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文化基础构建内生的本土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法制与社会》2011,(13):277-278
社会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就面临着本土化的要求,成为一门认识中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科学。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所特有的一些社会现象与问题并没有消失,这为内生的本土社会学提供了基础。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存在着种种不同路径,重新思考从传统文化基础上探索本土化,才能把握社会学本土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刑罚的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对刑罚的轻缓化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发达的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和先进的社会文化是影响刑罚轻缓化的重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严婷 《法制与社会》2013,(35):193-194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断裂意味着价值系统的转换,人们要寻找并确证新的价值之源,依据它来解释世界。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即是通过思想的反思性活动获得现代性的价值系统,发现现代社会的架构,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区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社会学想象力帮助我们思考现代性的价值之源,并依据它来对现代社会新的价值系统的合理性做出论证。  相似文献   

11.
报应作为刑罚理论 ,既有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价值优点 ,亦含自由意志的预设和保守主义潜质之弱点 ,认清这些精神意蕴 ,是建构当代刑罚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王水明 《河北法学》2007,25(12):97-100
刑罚是一种最古老、持久、稳固的社会历史机制.古今中外刑法学家们对刑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刑罚在谩骂和称颂的交响乐中背负着繁重的使命.刑罚所承受的"恶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报应的工具,刑罚显得虚伪;作为赔偿的手段,刑罚显得无所适从;作为功利的方式,刑罚显得残酷,且违反基本人权.因此,民主国家的刑罚制度不得不具有恶名声,刑罚难以逃脱其"恶名".  相似文献   

13.
“德法之辩”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透过它我们可以知晓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在国家治理模式、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法律意识培育途径以及政权合法性建构逻辑等问题上所作出的选择与坚守。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方围绕着它的方向、内容以及主题价值上所出现的激烈争辩,几乎奠定了这一文化现象贯穿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格调,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力至今依然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4.
李震 《法学论坛》2008,23(1):94-98
当代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刑罚作为对犯罪的反应,其不仅因文化而创立,更因文化的发展、变迁和进化而历经嬗变,刑罚轻缓化的直接动因是文化的演进.刑罚轻缓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受到文化演进的制约和限制,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走向缓和;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关注灵魂、惩罚强度降低;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关注人权保障和重视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刑罚威慑的学理定义不明确,本文对其意蕴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析。认为刑罚威慑以人的理性模式为其立论基础;是借助于刑罚的惩罚性对社会成员产生的一种抑制犯罪的心理强制;它以明文规定的刑罚为依据,是一种法律威慑;刑罚威慑是一般威慑和个别威慑的统一;刑罚的威慑作用分布于各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刑罚威慑的意蕴,还对刑罚威慑与一般预防的含义进行了比较区分。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刑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宇  舒洪水 《中国法学》2005,(1):91-102
行政刑罚是介于行政法与刑法之间,伴随着行政处罚难以完全满足公共行政制裁需求而产生的。它是指由司法机关对违反行政刑法规范的行政犯罪行为人所依法施加的一种刑罚制裁措施。本文由行政案件防治体制的缺陷引发,认为应建立一套介于行政处罚与传统刑事制裁之间的新的惩罚模式,并主张从立法方式、立法种类上对其进行立法重构,并应在比较外国行政刑罚的基础上,适当借鉴他国优势模式,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行政刑罚法律制度,并从立法、制裁种类、司法层面上做好行政刑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刑罚执行方式的变化,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活动监督的盲区也日渐扩大,刑罚监外执行监督的规范化成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崭新课题。推动刑罚监外执行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是解决当前监外刑罚执行活动突出问题的必要路径,也就是要解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游离于刑罚执行活动之外的现状,本文对关于刑罚监外执行监督规范化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费尔巴哈和李斯特的刑罚理论之地位费尔巴哈提倡心理强制说,主张必须先把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做一明确规定,依此对一般人加以心理的强制.在对一般人发挥威吓效用达一点上来认定刑罚的根据.但是,根据费尔巴哈这样的刑罚理论不足以给刑罚的意义以明确的说明.费尔巴哈的理论,是与如何使人不趋向犯罪的一般预防的目的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求得刑罚存在的根据;这对何以要加以所谓  相似文献   

19.
薛静丽 《行政与法》2021,(4):122-129
传统的刑罚权理论对于正义的理解是"制裁",为了满足被害人本身的情绪以及社会舆论的需要,必须通过国家对犯罪人施以刑罚来体现报应的正义.而恢复性司法认为对正义的追求要体现"恢复",即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通过要求犯罪人积极赔偿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失并真诚地悔罪获得宽恕,从而帮助犯罪人更好地回归社区.恢复性司法讲究恢复之后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欧洲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欧洲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谢望原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便试图弄清楚刑罚的性质。当时,人们凭借纯经验的本能对刑罚进行思考。他们既觉得刑罚有合理存在的理由,但又感到有很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于是,一些思想家便开始思索刑罚的本质与作用。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