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是指多人集聚,到上级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提意见要求、反映情况,破坏正常办公秩序或生产、经营秩序的活动、当前,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局部稳定,牵涉了各级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领导的精力,产生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后果,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之一。为此,笔者试就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中.做好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工作对于瓦解孤立闹事骨干分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以其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影响日益广泛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典之作,以"矛盾学说"的提出及阐释著称,其中对官僚主义的认识,特别是对官僚主义与"闹事"相关性的透视与剖析,鞭辟入里、思想深刻,其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官僚主义是"闹事"发生的重要因素;解决"闹事"就要克服官僚主义;少数人"闹事"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对官僚主义、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有一定数量群众参与的,通过表情达意的形式,以期实现群体目的的信访、走访、静坐、请愿、闹事、集会、罢工、游行、示威,乃至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拦截铁路、道路交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聚众性上访活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社会治安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有奴隶社会的沉渣泛起,又有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给彝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实际情况的分析,归纳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提出群体性事件处置措施,对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在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又阻滞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其基本特征 ,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进而把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伟强 《公安教育》2009,(1):40-43,35
群体性事件现场强行驱散战术方法是将闹事人群逐出其所占区域,恢复被其占领的目标,抓捕首要分子,制止闹事人群违法犯罪活动,控制闹事现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战斗方法。驱散战法是在政策攻心无效的情况下,根据上级指示所采取的强制性恢复社会秩序、平息事态的手段,其成败如何直接关系到“处突”整体行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回顾余姚市公安局成功处置“7·1”拦截列车群体性本件经过的基础上,总结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条经验:一、积极发挥公安机关的参谋助手作用一、坚持正面教育疏导为主;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四、依法打击触犯刑律的闹事为首分子。  相似文献   

8.
高原民族地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因利益、矛盾而聚众闹事和械斗外,还有因民族、宗教问题和矛盾而诱发的闹事等。从矛盾属性上看,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也有个别具有敌我矛盾性质,更大量的是两类矛盾交织在一起,好人坏人混杂,有存心或借机闹事的,有受蒙骗和裹胁进来的,也有纯属起哄的。可以说,事件中操纵者、动乱者、盲从者、观望者兼而有之。处置时,参战官兵既怕放纵坏人,又担心殃及好人,这就大大增加了处置的难度,稍有不慎,极易授人以柄,引起矛盾激化,甚至导致事态扩大。做好处置高原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的政治工作应根据其特点规律,着力增强“四性”。  相似文献   

9.
杨明连 《公安学刊》2002,(2):47-48,69
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既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又阻滞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其基本特征,采取相应对策措施,进而把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3,(3):148-149
1957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登上沿京广铁路南下的列车。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对1956年下半年以来某些地区出现的工人、农民、学生“闹事”问题(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调研。他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闹事,如何才能使他们不闹或少闹,对那些闹事群众采取什么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中,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区分局树立科学的警务观,以深入分析,理智研判、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公正执法、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法思想,摸索规律、有序规范、注重效能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公安职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改变了全区"上访多,闹事多,信访积案多"的被动局面,使维护稳定工作有了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群体性闹事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浙江省临海市发生的群体性闹事事件看,引发该类事件涉及权属冲突、利益冲突、情绪冲突、势力冲突、执法冲突、融资冲突等六个因素。因此,预防、处置工作必须针对事件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力量,积极预防,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上访事件,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的,以合法途径,实施影响社会管理秩序的无序行为。作为群体性事件的常见表现形式,群体性上访事件若被别有用心的人插手,或我们处置不当,极易发生性质的变化,激化为群体性违法闹事事件。近年来,群体性上访事件数量增多,频率加快,不仅牵制了党政部门和其他相关机关很大精力,而且已成为扰乱工作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社会秩序,影响一方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以浙江省奉化市为例,10人以上到镇乡、主管局、市政府上访、请愿、静坐事件逐年增多,1995年发31起,1996年发37起,1997年则上升到41起。因此,重视研究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成因与对策,预测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展态势,已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释了我国九十年代以来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变,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念,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技战术,以及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多发与频发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国家和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打击犯罪的重要使命,必然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对于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角色如何定位却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导致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从分析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任务入手,对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角色进行清晰的界定,以期为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充分发挥职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由“弱势群体”等社会底层民众引发的各种过激行为,“民间非政府组织”来无影、去无踪的各类群体活动,以及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集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客观存在的各阶层及其相互间既冲突又依存的逻辑关系,承认民间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国际公认和实际存在这一逻辑前提,确立多赢共赢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现代稳定思维观,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矛盾事件,在动态发展中求稳定保平安。  相似文献   

17.
金俊宏  黄慧 《电子政务》2011,(11):43-46
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通常作为一种异化的人际传播而存在,它往往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就需要对谣言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戴冕 《人民论坛》2013,(11):152-153
近年来,我国大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群体性事件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了解群体的心理是正确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文章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类事件,以期为更妥善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