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的生命力说到底来源于文化的生命力。从审美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精神不仅渗透在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领域,而且集中体现在汉字这一具有独特美学魅力的传播工具上,甚至在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都会积极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唤醒人性的自觉,推动文化的发展,最终凝聚成中国文化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具备了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村落文化至少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营造与堪舆规划;生产生活与经济模式;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宗法礼制与村落治理;民族民俗与宗教信仰;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能;生存空间与资源环境。目前村落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村落经济,且多为个案研究。我们认为,需要从宏观的多学科的角度、有计划有目的、分区域和民族,对村落文化进行整体性地考量,并着重于村落中的活态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9)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为同源民族,在婚姻文化方面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及各自所受不同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两个民族的婚姻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从婚姻观和婚礼组织形式的角度阐述壮、岱族婚姻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两个民族文化的了解,推动两国边境的和平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可分为外因系统和内因系统,它们均可分为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和不同层面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决定其文化类型与样式及其文化发展取向.各民族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创造自己的文化,必须对其生存环境进行利用、调适、加工、改造.  相似文献   

6.
谷燕 《学理论》2009,(25):223-224
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民族元素为国际看好。然而,当前日益更新的时尚信息往往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西方盲从,忽视中华民族文化。本文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法两方面,以实用为前提、应用为目的、技术为手段,对平面设计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把民族文化应用于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促进对设计理念的系统理解与思考,促进学生对中国民族元素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民族团结发展史的客观角度出发,审视和研究民族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和意义,提炼、概括并阐释了民族团结文化力的涵义、特征和作用,指出了全面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力的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以维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时代要求,树立起了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中国文化自信必要性的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进行分析,重点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意蕴进行深入理解。同时科学梳理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有利于在明确中国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蒙古这个庞大的帝国及其民族都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蒙古人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强调和阐述。试从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应对复杂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解决当下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许艳丽 《学理论》2011,(1):44-4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梳理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深化民族精神问题研究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构想,即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入手,以民族精神深层结构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定位研究为支点,实现民族精神研究的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顶层设计角度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具体路径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改革,从而实现富民梦、强国梦、民族梦、强军梦、美丽中国梦、和谐世界梦。  相似文献   

13.
郑毅  廖晓清  赵朗 《学理论》2014,(8):132-133
深入挖掘辽海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弘扬祖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时对辽海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促进意义。从三燕历史的角度阐释辽海地区留存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从以史鉴今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加以重视和利用,希望为辽宁省经济和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不容否定,这是众所公认的。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去理解。有的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去理解,有的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角度去理解,也有的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角度去理解。本文则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阐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汉代,中国就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交相辉映。到中世纪,中国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最富饶、人口最多,并且在思想文化方面最先进的国家。但是,从16世纪开始,当西方经过文…  相似文献   

15.
刘婷婷 《学理论》2012,(24):130-131
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在特定时期内对其文化的理解、认知和反思的过程。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不断地改进方法,继续前进。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被先进的中国人引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与本民族文化进行了自觉而强烈的搅动,这个过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此间文化自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民族姿态、国家竞争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全面改变,这些改变需要从文化上进行分析。新时代中国政治文化将对经济文化产生重要的制动作用。因此,新时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需要确立生命—人本观、政治工具观与人人幸福观,在战略开发上应该在提升民族政治视野和国家政治胸怀、构建知行并重的实践理性精神与打造多元的道德规范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在对当代民族国家生成机制的学术研究中,国外一些学者从强制-资本、印刷资本主义带来的文化和"民族想象"以及地图想象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在中国学界,有不少学者从民族文化培养、政治认同、领土认同、经济交往、民族交往等方面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的领土空间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的经济联系、共同的文化心理以及管理的生成提供了庞大的"有机"网络,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理念,而且构成了我国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比起西方学者所提供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我国的这一"有机"网络工程建设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民族研究工作的深入,我国民族研究工作者又开展了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的讨论。论者大多从外语翻译的角度加以探讨,这无疑是对的。但是须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概念,是受到了中国历史的传统影响的。我们不妨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另辟蹊径,探讨一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发展的历史,也许是有益处的。实际上,这一工作也已开始进行。辽宁《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4期发表了金天明、  相似文献   

19.
谢夏影 《学理论》2013,(10):125-127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的司法私益化现象进行简单解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和合性文化对司法私益化的诱发作用以及英国社会的fairplay精神对司法私益化的遏制作用,并提出在当前中国语境下,从制度建构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完善体现程序正义价值的诉讼制度来发挥注重理性与正义的fairplay精神对司法私益化的天然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26)
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观念都是本国文化的一部分,教育活动都是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从中外文化的角度对中外教育进行分析,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