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符号学作为侧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与法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在它的影响下诞生了结构主义符号法学与逻辑符号法学。符号学与法学不仅具有外部契合性,也有内部契合性。符号学方法通过作用于法学中的权利客体视角,将开创法学研究的新维度与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符号观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贯穿索绪尔语言符号学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任意性理论的提出,并不纯粹是索绪尔本人对符号本质问题深刻反思的结果,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其他许多非语言符号的比较.这是划分两类不同符号系统的一条重要标准.但是,索绪尔过分强调能指的形式侧面在符号结合体中的作用,相反对待号的能指侧面在物质质料构成上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有助于区别开不同的符号体系这一问题,却注意不够.符号的解释主体对符号形态的认同,除了符号的所指功能外,实际上对符号的能指侧面的物质质料特征有着很大程度的偏重.这也是符号学的代码理论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皮尔士符号学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自然语言所具有的交际特性的理解扩展到共时和历时两个侧面;乔姆斯基有关语言习得是一种先天能力的观点与皮尔士的外推(abduction)本能学说具有理论上的关联;语言不仅是一种典型或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而且是各类符号体系中的一种,其间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别,而且在深层结构上可以相互转译;皮尔士对于符号所作的交叉分类,也即同一符号具有多重特征,对于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指称词(deixis)的探索具有很高的启发价值。皮尔士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符号学术语等推动了语义学、语用学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理论在广告界的导入,使信息传播和符号学的观念在整个广告创意与设计行业引起普遍的重视。作为传播、沟通的手段,广告必须借助于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如何使信息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卓有成效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能指与所指的完美统一,是广告运用符号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原始图腾的符号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腾是初民社会集团意识的辨识标志,是一定的初民群体赖以从经验连续体或物我不分的环境中界定自身的工具。图腾的载体是可感知的实物,图腾的信奉者所诉求的是从这一可感知的具体载体指涉或关联到不可感知的抽象观念。特定的图腾与指涉的观念之间未必具有逻辑或物理意义上的根据,但一旦被有关初民社会所接受,就具有不可逆的文化规范性。图腾符号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神话话语、宗教仪式、原始绘画等不同种类的符号系统的元符号学演绎。  相似文献   

6.
试论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索绪尔语言理论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变性和可变性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价值和意义的关系等几个问题,以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更好地领会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以此追溯符号学的过去,展望其未来,加深我们对符号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商标作为符号的一种,其概念与功能也需要从符号学的角度予以剖析。符号学基本架构中的意指作用,对应的是商标所代表的标识本身、商品以及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商标的经济属性已成为商标法的保护范围以及商标侵权认定的核心因素之一,故而更要重视商标的派生功能。在进行符号学诠释的过程中,需将商标置于语境论的方法下以兼顾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对新型态商标的接纳与否及人工智能对传统商标功能造成的冲击,可从修正后的符号学理论中对其进行合理的路径解释。对于商标侵权的认定与保护问题,亦需要利用符号学工具重新审视理论体系,认知商标的本源功能与派生功能,并以公共利益维护为出发点对其中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与统合。  相似文献   

8.
美国符号学之父CharlesS.Peirce有一句名言:“我们只用符号思维。”他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概念即是对如何“用符号思维”所作的一个具体的诠释。Peirce将符号分为象似符(icons)、指示符(indices)与象征符(symbols)。他把象似符按其复杂程度进一步分为三个“次象似符”(hypoicon):映像符(images)、图解符(diagrams)和隐喻符(metaphors)。  相似文献   

9.
营造建筑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而城市符号则更多地表达了城市景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城市牌坊的昆明金马碧鸡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昆明的象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符号学理论,探讨了如下问题:金马碧鸡坊作为城市牌坊何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而具有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作为城市的文化象征,金马碧鸡坊所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城市变迁的一面镜子,通过金马碧鸡坊的“毁”与“建”,折射出了昆明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怎样蜕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通过上述研究,阐释了金马碧鸡坊的城市符号功能与文化象征,透视了隐藏于金马碧鸡坊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为昆明的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言哲学和符号学的原理 ,作为符号的法律具有三个特性 :符号的抽象性、反思性和时空重构功能。作为符号的法律对人类自身具有双重作用 ,法律要发展 ,就必须回到真实世界中 ,用实践来消除作为符号的法律的僵化和异化 ,以确立法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是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前提。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文化遗产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时代的符号和象征。保护文化遗产其实就是保护其作为符号的价值。而且,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信息符号,肩负着传承历史的重要责任。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传承,保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不仅受到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罗兰.巴特的大众文化解码思想的影响,而且受到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其符号消费思想的生成,表现在他对"物——符号"、消费社会、符号逻辑等理论的论述。由于符号学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鲍德里亚最终陷入"无根"的消费悲观主义,对符号消费的认识走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解释和再解释过程。在“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犯罪嫌疑人运用语类模板中的话语资源编造虚假信息,构建虚拟语境,通过话语实践确立虚假身份,利用话语策略实现不同身份的多元转换。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方面限制受话人对话语资源的权力与控制,另一方面拓展对话空间加强与受话人之间的协商与互动,将目标身份通过语言符号经由对方建构,在确立自身的“机构代表身份”和受话人的“违法者身份”后,达到获取受话人信任、骗取钱财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符号学因其系统性可为网络治理构建和完善提供学理支撑。网络治理和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符号具有时空性和社会性,其意义会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解释主体的不同而变化,主要受历史条件、网络治理实践和国家利益等语境因素的制约。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网络主权是中国网络治理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推动其从价值独特性符号向价值共识性符号的转变,即既保持中国特色,又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此外,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网络治理具有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全球性,是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中国实践,是历史符号在新时代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5.
把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置于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对比可以获得其特点的深入把握。相对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符号具有能指的多样性与离散性、所指的当下性与模糊性、意指的群体性与任意性、组合的自由性与聚合的开放性等特点,网络语言符号更向非语言符号靠拢,蕴含更多的创新能量,有利于时代文化的传递与认识,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约束机制来抑制其不良趋向。  相似文献   

16.
符号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符号学和逻辑学研究的新进展证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阐释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符号学与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相似文献   

18.
由信息论到财产权的转换凸显商标权的财产化扩张,相应的理论诉求也突破了传统的区分、近似和混淆等理论,而扩张为淡化理论、单独转让和符号占有。理据的转换是否与商标功能相适应,促进抑或削弱了商标法的旨意,争议颇多,符号学的分析提供了更精确的理解。淡化理论加深了驰名商标财产化,单独转让和符号占有一定程度上认可了符型的财产化,对商标的符号结构有所背离,但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这是商品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歪曲是犯罪隐语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歪曲形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阐释犯罪隐语歪曲形态的表现,并以符号学分析和犯罪隐语符号系统形成的途径相结合的视点,可以分析出犯罪隐语形态歪曲的规律及实现形态歪曲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标志图形设计中几种常用的形体构成方法,以及构成法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阐明了标志设计过程中构成原理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