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洁 《发展论坛》2003,(1):79-80
“资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百多年来经济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近年来,社会学家们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并论证了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丰富和创新了传统的资本观念,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一、资本概念发展的脉络资本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其内涵和构成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多样。自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古典政…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以两者的二元分离与对立为前提的。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国家与社会的界分与疏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近代以后,国家与社会关系开始出现两条理论路线的分野:一个主张以国家为中心,强调国家的作用与价值;一个强调以社会为中心,倡导个人与社会的能力与意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分别是这两条路线的代表,而近代自由主义则走中间道路。近代西方学者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与界定,是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3.
薛冷艳 《奋斗》2007,(10):16-17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稳定的体现与保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协调解决劳动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4.
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三个层次,即社会融合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一是社会融合的宏大叙事,这部分起源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共产思想,后被帕森斯、洛克伍德、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演化为社会整合理论;二是社会融合的族群模式,这是社会融合概念较早使用的研究领域,主要用来研究外来群体与流入地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克雷夫科尔的熔炉论、帕克的族群关系循环论和戈登的同化过程理论以及多元化模式;三是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从微观个体的心理层面研究社会融入和社会接纳,包括社会认同理论、自我认同理论和社会接纳理论.  相似文献   

5.
霍城县水定镇是新疆西北边陲的一个边境城关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其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社会问题相互交织。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形势下水定镇维稳工作不仅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自身和谐4种形式。紧迫性、前瞻性和远景性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3种形态。因此,促进社会和谐,应从解决那些已经和正在危及社会和谐的问题,解决和消除那些可能危及社会和谐的隐患以及构建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3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费孝通先生的“熟人社会”概念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关键词。伴随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熟人社会逐步瓦解,陌生人社会得以产生。在熟人社会中,尚且需要以爱、奉献和助人为乐为核心的雷锋精神;而在陌生人社会中,社会流动频繁、道德真空衍生且社会冷漠滋长,尤为需要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周本顺先生提出的“公民社会陷阱论”为思考点,根据其《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行文思路,从公民社会的来源概念、公民社会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公民社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公民社会培育和规范等方面论证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其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还存在人力资本的提升、社会关系的重塑以及思想意识的变迁等问题。面对生态移民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需要从政府层面、主体层面、社区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措施,突破其社会适应的困境,使其在迁入地“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丁元竹 《前线》2012,(12):169-17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再次把社会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建设有一些新提法,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1.
韩冬雪 《前线》2013,(1):41-43
如何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管理l体制的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社会建设的本质与主体来源等基本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讨论中,通过归纳社会与国家相互依存又彼此博弈的关系,明确指出了社会建设在国家权力回归社会这一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必然兼具国家与社会双重主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其现代意义的确立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集中讨论了特定网络中的个人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关注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资本.伴随着现代化的深入,社会资本被赋予了集体主义的特征,开始关注社会网络中的群体参与、价值规范和社会信任,研究重点更是转向了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基本需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久性、基础性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体的权益、科学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以构建一种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8):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7):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应对我国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主张,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持续性、基础性的特点,促进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消除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保障平等的权利、创造和设置均等的机会、制定和构建公正的制度,创建了一套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雷 《理论文萃》2007,(6):33-36
一、上海新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在上海,“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尚不常见诸于官方文件,与此相对应的概念往往是“新社会组织”或者“民间组织”,我个人较倾向于“新社会组织”这一概念。其理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传统的单位社会格局逐步被打破,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社会动员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少琼 《唯实》2006,(2):12-14
改革开放前,社会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社会动员虽然不再是执政方式,但仍然作为执政党的固有职能体现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建国以来社会动员基本要素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变化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李晓壮 《前线》2013,(3):37-39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建设其他领域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梁贵 《湘潮》2013,(2):29-30
促进社会公正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选取建国初期(1949-1956),这一特殊的时间段,以社会管理为视角,考察毛泽东的促进社会公正思想,包括政治、社会关系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主张干群平等、男女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