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语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鲜活反映.本文对我国2000-2009年的大学校园经典流行语进行了逐年梳理,指出社会环境变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大众传媒发展等因素导致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并对其变迁折射出的大学生心态特征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语汇,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它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简洁性等特点。流行语经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念、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冒出的新事物。如80年代的“下海”,90年代的“上网”。一批“数字族”、“字母族”的出现,如“886”、“584”、“TMD”、“BBS”也反映了流行语新颖的表达形式。再如“恐龙”这种形容人非常丑的说法,十分生动夸张,把人与恐龙联系,讽刺效果非常强。此外,流行语的字数大都在4个字以内,且多为一个词语,如“灌水”、“恐龙”、“牲口”等。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高校流行语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为了搞清流行语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状况,笔者于2002年1月对北京一些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访谈。  相似文献   

3.
张丽萍  李文慧 《前沿》2014,(21):197-199
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态度及使用行为,反映着蒙古族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融入程度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笔者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蒙古族大学生视野并得到他们的广泛认知;大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能够接受并能或多或少加以运用。笔者认为,蒙古族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不是客人,他们对网络社区采取了积极接纳和主动融入的态度,对民族文化之外的网络文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2018年中国网络空间正在走向清朗,承载网络舆情典型性、极化性的网络流行语正在理性前行。网络流行语发声者有着理性表达,网络流行语演绎者有着理性延展,网络流行语评判者有着理性倡导,我们要继续关注、大力弘扬网络流行语的理性走向,担当起引导网络流行语理性走向的责任,使之在网络舆论空间发挥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骚语是具有反讽、怨刺意味的流行于网络上的流行语.从心理机制上来看,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有显性驱动力和隐性驱动力.显性驱动力主要是消极心理和哄客心态.隐性驱动力主要是自我同一性建构的需要和习得性无助的反映.网络骚语对大学生有不良影响,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展网络技术监控、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来减少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俨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晓丽 《求索》2010,(6):94-95,154
流行语是社会变迁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的最快、最直接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传媒的竞争进入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媒体传播对流行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媒体传播的语言实践是流行语认定的语料样本,媒体传播的"蝴蝶效应"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语境,媒体传播的"共生效应"是流行语产生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蓝廖国 《传承》2010,(12):98-99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俨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校园流行语"的收集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与分析报告●背景:1979-2001“流行语”的流变●盘点2001:流行语与文化时尚●“校园流行语”的收集与解读●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消费、游戏与语言神话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与分析报告●背景:1979-2001“流行语”的流变●盘点2001:流行语与文化时尚●“校园流行语”的收集与解读●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消费、游戏与语言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