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管县体制的流弊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加剧了城乡二元社会的分割。省直管县基本具备了改革条件。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市管县体制的利弊分析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管县体制已实施了20多年,其积极功效主要有:(1)较好地打破了多年来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2)发挥了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3)增加了市域规模和经济总量,提高了城市知名度;(4)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优势互补;(5)加强了对县的行政管理。其消极影响主要有:(1)增加了行政机构,扩编了行政人员;(2)增加了行政层级,降低了管理效率;(3)增加了管理成本,加剧了市县竞争。笔者认为,市管县体制的未来改革思路是在缩省的基础上将其取消,但目前尚不具备取消的条件;将来可以通过一定的过渡机制,按照稳中求进、由点到面等原则逐步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3.
市管县体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已实施了多年,实践表明市管县体制是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探索,有成绩也有不足。市管县体制的实施既有它的历史原因,取得过重要的成绩,也由于时代的改变而越来越体现它的缺陷。对于未来的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按照稳中求进、由点到面等原则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带动农村设想的市管县体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设想,我国开始推行市管县行政体制改革,随之市管县发展成为我国主导性地方行政体制。然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在计划体制背景下形成的制度安排,其制度预期已基本落空。究其根源,这一制度设计没有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现实阶段,而完全以行政方式推行,不仅不可能实现"以城带乡"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加剧城乡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约束和规范政治权利的工具。由于受权限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家审计在实践中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文章分析了国际上现行的国家审计模式,提出了建立立法与行政相结合的国家审计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各种弊端,与此同时,"省管县"改革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推进"省管县"改革应以经济和财政领域的强县扩权和县财省管为突破口,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前提,以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扩权强县”时代——“市管县”体制积弊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在江苏、辽宁进行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地级市领导县体制的试点,1983年在全国大面积试行。随后,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城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试行地、市合并”。  相似文献   

8.
陈坚 《求实》2004,3(8):11-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模式的确立 ,前后长达 14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改革的总设计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为这一目标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一、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20年前,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把私有制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例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大家都习惯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运行机制方面,普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即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同计划经济结合在一起,这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为选择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选择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基本适应并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被推向极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总思路下,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结果,这一选择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两人作出不同选择的根本原因是,同毛泽东相比,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来之不易,是几代人不断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合理地配置资源是社会经济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各种经济体制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基本上有三种:计划配置、市场配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及其所包含的“八个统筹”的要求,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薛绍斌 《党史博采》2007,3(5):33-34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合理地配置资源是社会经济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各种经济体制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基本上有三种:计划配置、市场配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曹立锋 《唯实》2009,(8):141-144
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着行政职能转变不彻底、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和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由中央主导与地方试点相结合,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为配套.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以及重视政府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思路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现代产权制度;加快市场体系和市场体制建设,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建设创新高效廉洁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市场经济需要不同的所有制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各种所有制形式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建设新农村的五大任务与目标,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为了建设新农村,就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化,以农村市场化作为强大的推动力,缩小城乡差别、积累农村建设资金、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大市场。  相似文献   

19.
行政审判体制是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要素,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直接关涉行政诉讼战略性发展方向。经梳理发现,学界重点关注行政审判体制出现的行政化、地方化以及职能弱化现象,在改革的模式选择、行政法院方案等方面存在理论争点。实践中,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文件对改革作出了指引。多地法院以管辖改革助推行政审判体制改革,所探索的异地交叉管辖、提级管辖、相对集中管辖和跨行政区域管辖等做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却难免存在不足。通过反思改革与管辖相耦合的机理、改革模式的优劣评判标准等因素,认为行政法院模式不具有现实必要性,而跨行政区划法院管辖之模式可持续作为行政审判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应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互动、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等层面补强此种模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布置研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探索两者相结合的具体化的路子,并支持进行资本市场(股份制)的试点。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江泽民积极推动党内思想统一,明确表示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并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江泽民主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