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态文明呼唤绿色文化 随着我国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强化环保政策法规是大势所趋. 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虽然在总量上相当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铁、铜、铝等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42%、18%和7.3%.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重要资源的需求与国内供给出现大的缺口,进一步增大了进口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 《理论导刊》2006,(7):45-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是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平衡发展的客观选择。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由于受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其的实现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难题的正确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要导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其群体不断演进既是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又是我国农民工相关政策驱动的结果。论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产生发展的动力,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以及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工会农民工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基本实现工业化 ,是党的十六大制定的我国本世纪前 2 0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 :是被赋予了信息化的新内容 ,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工业化 ;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的可持续的工业化 ;是以人为本 ,实现充分就业的工业化 ;是既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又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 ,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8,(18):9-9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尤其是富煤少油,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短缺,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和6.5%。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自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安全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相关用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与十六大报告有关信息化的论述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认识的不断深化。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准确把握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实际,抓住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本质,即信息化的发展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同,走的是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它的精髓在于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上半期,继续推进工业化依然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的特殊性以及产业结构偏差的存在,现阶段的工业化仍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内容,同时也受到一些与此相联系的因素的制约。现阶段工业化仍留下诸多待解的课题从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特点看,当前推进工业化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我国目前还有70%左右的农村人口和50%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要提高人均收…  相似文献   

8.
首先,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GDP在2010年要再翻一番,到下世纪中叶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绝大多数经济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传统模式发展经济,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只有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克服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大量资源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传统工业部门产能过剩;而传统农业生产一方面由于资源流失而难以满足工业化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水平低而难以支持工业化进程,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这也是需要工业反哺农业的明显信号。与工业化同时推进的城镇化,则导致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涨,这也加剧了总体  相似文献   

10.
土地市场何以问题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3,(31)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截至去年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38%左右。 无疑,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建设用地的增加是必然的,但与耕地减少存在必然的联系吗?专家指出,所谓城镇化,其基本含义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脱离农业转入城市就业、生活的进程。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人均用地100平方米左右,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约180平方米。因此,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应该是节约土地。但在实际中,土地利用为何反而日趋紧张呢?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而我国目前无论是资源或环境容量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时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要使我国经济在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双重约束下,继续保持年均7%的快速增长,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21世纪我国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养儿防老”是工业化社会以前家庭为依托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依托社会制度安排的养老方式,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我国现在正处于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和工业化向纵深发展的特殊时期,与之相适应,就存在着城镇由“单位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和农村由“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面对即将来临的老龄化社会,我国解决养老问题要调动个人、企业和政府多方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成本是县以上行政区范围内的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当前我国浪费资源和损害资源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作用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降低我国的社会生产成本。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既需要国家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又需要企业微观经济管理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尤其是富煤少油,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短缺,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总结我国建设的历史经验,汲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教训,不断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所作出的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9,(10):12-14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津南区积极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4亿元,财政收入50.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相似文献   

17.
贾芳琴 《学理论》2013,(14):12-13
长期实行的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使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因而,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路径有以下三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近年,四川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成果明显,但四川的城镇化却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反过来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对四川的工业化、城镇化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对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不公加重社会不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瞭望》2004,(45)
中国在人均GDP400美元-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美元-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工业化、城市化、就业压力、资源短缺、贫富差距搅在一起相  相似文献   

20.
当前,虽然我国整体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是要最终实现工业化仍然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调整等现实问题。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工业化后期应该改变高投资、重化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等绿色产业,着力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完善绿色生产方式,消除传统发展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确保我国在高质量完成工业化的同时,能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