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浏览     
《传承古老藏族文化的民间艺人》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说唱艺人地位非常低下,如今他们已成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杰出、最卓越的传承人,被当作"国宝"受到尊重。西藏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0,(1):64-64
“百戏之祖”昆曲,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辉煌浩瀚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代代相传,至今仍香溢满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是世界上列入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刊将在封面介绍栏目陆续刊发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0,(5):F0003-F0003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即由艺人隐身于台下手托并操控木偶于台上演出的表演形式。公仔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因其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海南公仔戏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4.
保护好山西这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不仅是文物大省,而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厚的宝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称作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或口头文化遗产,近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范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指的是那些主要不依靠物质或物质载体无法涵盖的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其内容十分丰富。整个民族文化遗产,应包括文物与典籍之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一随着近年来学术界的“文化热”,民间的“收藏热”以及文化产业、旅游经济开发,人…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在传承和开发名义下造成的文化破坏,这两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乎成为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的矛盾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单纯以“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的标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假如不承认那些从农耕和游牧时代流传下来的乡土文化传统可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承认通过空间转换和发展了的各种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文化生态的良性化建设做出贡献,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中所提出的使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就成为空谈,所要促进的文化多样性就只好被解释为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就只能是对民间文化传统的临终关怀和挽歌。  相似文献   

7.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濒临灭绝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借助博物馆的力量,才能实现保护的目标。冯骥才曾说,对于濒危的、难以推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用“博物馆式”的方式保护,即通过收集文本、影像资料等方式,保留其原始状态。“这样做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保护我们走过的路,把我们民族的‘记忆’留住。”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科技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合时代的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并行不悖,但是开发利用代替不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肖海 《求索》2008,(2):53-55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探索之中。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地理标志保护是最佳选择。地理标志除具有一般商标的区别来源、保证品质、保护商誉、不要求新颖性和创造性、保护期可以无限期等的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点外,地理标志的地域性、群体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同,地理标志保护具有的优点正好可以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有商标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只要利用现行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对其保护范围扩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就可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的申请人应为挂靠政府部门的协会或其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不得影响在先权利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应允许非商业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2006,(11):118-128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与世界同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全体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了一个国际性的法律身份,而且还有了一套国际性的工作准则,它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 ,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着手 ,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最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  相似文献   

14.
豫政办〔2006〕104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为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它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相关法律、法规,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呼麦”的坎坷申遗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勿日汗 《思想工作》2009,(11):24-25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共批准76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内蒙古自治区申报的蒙古族传统喉音艺术“呼麦”名列其中。这一结果一经公布,很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都感到非常诧异。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生效)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①《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7年生效)则在其序言中阐明了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意义:“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7.
“凉州贤孝”,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演唱者大都是盲人.其唱腔曲牌及演唱方式具有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人们生活境遇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凉州贤孝”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艺人们的生存状况及其传承令人堪忧.2006年,“凉州贤孝”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走向了专业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7,(13):22-23
在广西,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为了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起,我区各市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个,其中19个项目纳入国家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将是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濒临失传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正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所说:“除了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除了我们写汉字说汉语之外,所有决定了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的一切,几乎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