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以来,河北省迁安市在所辖的10个社区中深入开展了“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学习社区、美德社区、平安社区、健康社区、服务社区和绿色社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新型文明社区,  相似文献   

2.
王锋 《岭南学刊》2014,(3):74-77
过渡型社区是指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形成的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双重特征的新型社区形态,是由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演变的一种过渡形式。过渡型社区在社区党组织设置、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和社区党建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给传统的社区党建带来了巨大挑战。江苏省江阴市在过渡型社区党建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形成了网格化组织体系;创新社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形成了科学化管理体系;创新社区党组织服务形式,建立了多元化服务体系。为过渡型社区党建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3.
李晶 《中国民政》2011,(2):32-33
当前,社区建设风采各异,特色社区建设越来越成为一种因地制宜的社区发展之策。服务型社区、生态型社区、睦邻友好型社区、体育型社区、文化型社区、休闲型社区等等,展示了社区不同的资源禀赋、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指导精神,在委员街道、委员单位、委员乡镇中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社区建设主体中,社区民警的工作为社区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作用的凸现,其与社区民警的关系日益密切、影响也日益深远。因此,本文结合社区民警的一些工作实例,谈一下社区文化发展对中心城区民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区信息化已成为继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之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对其运行效果如何需要有所了解;社区满意度体现了居民对生活小区的满意程度,常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探究社区信息化与社区满意度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在社区信息化影响下社区满意度的测量模型;通过实例调查,分析了社区信息化对社区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并对如何在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中更好地提升社区满意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企事业单位改制、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与单位的终身依附关系逐渐弱化,使社区的地位凸显,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比之下,社区党建由于受传统机制影响,政治资源整合力度不强,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党组织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互动,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不多,驻区党组织、党员在社区的作用发挥不够,出现了社区党建滞后于社区建设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市鼓楼区在实践中认真探索,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协调互动。一、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一…  相似文献   

7.
李森 《中国民政》2003,(8):32-3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都与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息息相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开辟了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社区建设,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基层民主;通过社区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区风尚,倡导了科学文明之风;通过社区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繁荣了社区文化;通过社区建设,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社区再就业问题,许多社会矛盾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社区建设,增加社区硬件设施投入,丰富了社区功能,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搞好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区营造不仅是我国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中的热门模式,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模式。在对社区营造的深入研究中发现,社区营造的特点在于对空间与人互动关系的关注,并以此推动社区空间再造与共同体重塑。本文基于空间视角将社区空间划分为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柔质空间、经济空间,并分别对应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个议题,以解读社区营造中因地制宜的空间议题引领社区空间再生产与社区关系再生产的逻辑与实质。社区营造在空间重构中重申了空间正义、化解了社区矛盾,凝聚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健 《重庆行政》2007,(5):77-78
一、城市社区自治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社区自治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先前以居委会形式存在的城市基层民主,从而对城市基层民主作出了有益而重要的探索。(一)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符合现代民主理念社区建设普遍以社区划分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首要工作。成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作为社区的权力机构,负责选举产生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成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讨论和决定社区重要事务。代表大会由社区全体居民和驻区单位代表直接选举产生,是居民自治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区委员会作为议事协商机构,在居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决策职能,并负责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及对其它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构建社区警务常态长效机制,是新形势下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省公安机关在现代警务机制改革,重要是构建社区警务常态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社区警务既是一种宏观的警务战略,也是具体的警务方法和技巧,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细化和落实。即社区组织治理新机制、社区信息警务新机制、社区巡防联控新机制、社区平安合作新机制、社区疏导化解新机制、社区教育引导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态势,正视我国社区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社区治理在理论层面进行了重大创新,作出了新表述、新论断;在实践层面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由此,构成了我们对我国社区治理新情况、新发展进行分析和预判的基础,并形成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新常态:第一,建构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第二,立足于社会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做好社区建设与治理这篇大文章;第三,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加快农村社区发展步伐;第四,按照法治中国总要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第五,树立社区治理新理念,体现中国社区新特色。深刻认识我国当下社区治理的新常态,有利于我们把握社区治理的基本走向,科学研判其内涵的综合性因素,并根据这些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来预判社区治理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特点,由此进行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和谐社会语境下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上海社区信息化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社区居民需求的三个层次,研究制定了上海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和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等;提出了在和谐社会语境下推进上海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即统筹推进上海社区信息化建设,制订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需求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应用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从2000年7月开始组建社区,全市现共有社区249个,由于全市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构建和谐城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一抓基础建设,加大投入,为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保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城市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大对社区资金投入,狠抓了社区党组织建设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夯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一是办公条件得到改善。目前,全市93%以上的社区具有独立的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多数社区设置了“五室一站”,即社区办公室、文化室、医务室、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4,(11):16-19
为加强社区治理创新政策研究,近期民政部调研组赴天津市专题调研美丽社区建设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3个不同类型社区,重点了解了社区居委会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信息化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等情况,并参加了天津市美丽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通过实地调研与交流,调研组认为,从总体上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天津市美丽社区建设在完善社区建设思路、治理机制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报告得到了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作为社会资本测量维度的理论依据,为研究社区参与和社区治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北京两个社区的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存在此高彼低的问题,在活动参与、社区组织参与及社区组织成员参与等社会性参与方面,两个社区的参与水平均较高,而在决策参与、表达意见建议等政治参与方面,两个社区的参与水平普遍较低。社区参与水平与社区治安之间显著相关:社区参与水平越高,社区治安状况越好;反之,社区参与水平越低,社区治安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区建设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入手,总结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社区功能的实现情况,探讨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介入社区事务方面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准确定位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角色、促进社区公共行政的非政府化、强化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认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序空间,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杜区公共活动,影响社区权力运作,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社区参与反映了社区成员与社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通过社区的广泛参与,以人为本建设社区,不断满足居民在物质、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区的全面进步,是社区参与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追求。目前社区参与的主体大体可分为三类: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驻社区的机关、团体、军队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我们北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的几个社区的实证调查,了解当地社区参与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因素,并以此作对策性思考,从而为当地社区参与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借鉴,并希望对重庆市的社区建设提供一个案例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路径——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路径。当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不热心、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财力紧张等问题,阻碍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社区建设要协调好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要在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途径、拓展社区服务的类型与机制、完善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等方面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政府为行动主体的社区建设,政府在社区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削弱了社区发展方案实施的主动性,降低了国家在满足穷人需要、发展和协调社区发展方案上的效率,难以真正推动社区发展。实现社区发展,需要实现社区参与,并通过社区参与重建社区权力结构,向穷人赋权;需要适当的社会动员,将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视为一项社会运动;需要把社区建构为国家治理单元,真正实现国家权力运作模式由统治向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社区建设的目标导向是构建多元的协同治理模式.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分工与合作,使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处理事务所需要的资源从单一的组织资源发展到需要通过调动组织资源、社会资本、经济资源以及政策资源等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找准角色,明确定位,在实际工作上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本文从社区治理的含义及基本形态、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