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研究——博弈论的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世武  郑向敏 《求索》2011,(12):5-7
旅游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产物。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是由旅游者需求与企业利益追逐的原动力、科技进步的助动力和产业环境优化的支撑力三个子系统促动形成,并演化发展。本文从旅游者的现实需求、传统旅行社、信息技术的相互影响关系及政府政策扶持方面进行博弈分析,以验证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提出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提供旅游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寻找旅游产业融合方向。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农民组织优化的趋势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农民组织正处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组织形态与功能都很不完善。我国农民组织的优化趋势是实现从封闭向开放、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新的国家-社会模式的构建与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为农民组织的优化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3.
广州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以核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经济基础不断形成的吸引力、产业链与消费链空间耦合形成的市场空间带动力、广州城市内部与周边产业以及其运作环境发展的空间扩张力和国外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所产生产业活动的外部推动力共同构成了广州汽车制造业地域化发展的新动力,并加速和深化了这个空间过程。未来广州汽车制造业区位将出现若干个国际化的区域产业集聚区、与周边产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以及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镇园合一”模式是指产业园区以消除不和谐因素、达到有机融为目的,与镇在空间和功能上耦合的一种行政体制创新模式。“镇园合一”模式的制度逻辑可以从宏观制度环境、中观制度安排和微观制度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湖北省 H 镇“镇园合一”模式的个案研究表明,“镇园合一”模式的创新实践,在政府组织设计、园镇融合、人员设置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隐含体制回归风险。“镇园合一”的路径选择应围绕园镇关系协调、完善人员配置、优化组织设计及摆脱体制惯性下的路径依赖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对“镇园合一”模式继续发展并寻求突破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参政党能力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政党能力是一个矢量概念,既有方向,又有结构、有大小。参政党能力建设,就是各民主党派不断规范参政党能力方向、优化参政党能力结构、提升参政党能力总量的能动过程,其内在动力是参政党职能对参政党能力的要求与参政党的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要转变成现实力量,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激发和推动,包括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喻先进 《人民论坛》2010,(9):124-125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已成为商品价值创造的主体,人力资本作为至关重要的新型生产力,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从管理激励这一全新视角入手,积极探索激励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及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 ,以往过多地强调企业的外部因素 ,或者是主体的需求 ,这不能从客观内在规律上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问题。文章从企业追求的目标出发 ,结合技术创新的特性 ,建立“创新纯收益最大化模式”,并从企业个体和企业整体两个方面提出构建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齐绍平  张婧 《求索》2013,(2):230-232
协同创新是创新体系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这种思路和模式的核心在于对区域内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有效聚集和共生效应的产生。因此,区域协同创新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创新主体、要素和创新资源间的壁垒,建立一种具有正向聚变效应的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通过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利益分配、资金投入和评估监控等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勾勒了韦伯对近代资本主义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澄清了国内学界对韦伯理论的若干误解,讨论了韦伯对资本主义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发展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因素决定其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外生动力因素决定其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高低。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会导致效率的变化。因此,必须努力创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一方面,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包括依托比较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发展的市场主体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外生动力机制调整,包括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大力推进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1.
赵祥 《岭南学刊》2007,102(5):69-73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信用就是交易各方遵守自己的事前承诺,并相信他人也信守自己的承诺,是一种博弈均衡状态。良好的信用机制是企业集群环境的一种优势,它对企业交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集群独特的信用机制包括共同体保障机制、长期交易范式和家族信任,它们与正式的法律制度一起促进了集群内部的信任和合作,降低了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2.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呈现如下特点: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倾向下降,储蓄意愿增加;消费结构不甚合理;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娱乐文化成为消费热点,食品、衣着、家庭设备耐用品的支出比重总体呈下降走势。为此,要有效地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应采取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全省居民消费购买力;培育消费热点;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新光 《岭南学刊》2007,(2):66-69,101
从对河南省1983年、1992年、1998年、2001年以及2005年五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证分析可见,体制障碍和人为因素是制约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原因。因此,下一步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推进以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而且取决于地方各级政府行政主体的观念转变和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14.
试析县乡财政困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乡财政属于基层财政,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县乡基层政权担负的重要使命。县乡财政困难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产生的原因有财政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镇改革的未来走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乡政”模式及其治理能力与当前农村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就全国范围来看,“乡政”的运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实践与法律的规定和人们的期望仍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乡镇改革的未来走向以及可能的模式选择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的就业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岭南学刊》2004,(5):59-62
本文通过对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并结合有关数据研究发现,广东产业结构的快速演进极大地改变了就业结构,使就业结构不断软化,核心就业率逐步提高;但广东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造成了行业就业和外来人口就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性,一些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大小和该地区相应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特征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广东省的就业状况、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内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重工业优先发展产生的资本约束问题,政府建立起以户籍制度为重要内容之一的传统经济体制,这使得劳动力市场处于分割状态,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为了克服传统经济体制的低效率,政府进行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改革,而这又演变为地方政府清偿历史负债的财政约束问题。财政约束导致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在资本约束问题不存在的情形下,仍然根植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之中,继续阻碍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吉文爱 《岭南学刊》2003,52(3):52-55
一、苏共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及演变苏联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确立及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列宁关于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设想及实践。苏共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最初是根据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后,列宁看到一些共产党员逐步成了官僚主义者,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倾向必然引起党内群众的不满,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危机。列宁深刻地指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①同时,列宁还发现在党中央的领导体制上,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全会闭会期间能直接决定许多重大问题,因而政治局存…  相似文献   

19.
从“情报链”的角度看,情报主导警务工作动力来自于情报工作的推动力和公安工作对情报需求的牵引力。推动力和牵引力的协调统一与有效整合是发挥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的关键。因此,增强公安情报在公安工作中的导向作用,不仅要使情报工作的推动力和公安工作的牵引力统一协调,还要使个体动力与群体动力统一协调。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信息技术装备、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励措施、充分搭建情报信息共享平台等途径来协调和统一情报的推动力与牵引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内在关系进行了论证 ,建立了两者数量关系的模型。并以广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统计数据为样本 ,分析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产业技术进步对城市化数量水平影响的短期效应和中长期效应 ,进而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套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