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含三个部分: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这是大学的心理学课堂吗?不,这是崇文区人民检察院邀请的心理学专家在给检察官们讲授心理学知识。崇文区检察院坚持在检察工作中引入心理学知识应用,重点在侦查讯问环节、不起诉环节、未成年犯罪环节、监外执行与社区矫正环节等领域探索创建心理干预机制。检察官们把冷峻严肃的执法工作与温暖关爱的心理辅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无意识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娟 《新视野》2003,(4):75-77
本文扼要分析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拉康的文化无意识和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对于理解无意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相关的文化现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行为方式。人们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以及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获得和建立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模仿行为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行为不是通过命令强制发生的,而是由榜样的力量所引起的。 模仿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两种,无意识模枋是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行为的一种无意识心理活动;有意识模仿是人们有目的地模仿别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无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人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从方式上讲,包括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思想教育中,有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教育内容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实施的一种影响其思想品质的活动。它主要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说理灌输,它和理性心理活动密切联系,起教化作用。例如,学校  相似文献   

5.
王晓玲  王彩霞 《世纪桥》2012,(7):125-126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被视为探索人的心灵奥秘以至社会发展动力的灵丹妙药,至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深具影响。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是性本能。他认为性的升华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运用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论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倡导“全面的性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性本能;用理性控制无意识欲望,促进学生的“本能升华”。  相似文献   

6.
刘艳娟 《世纪桥》2012,(7):119-120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阐述了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人格是由伊底(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三者往往相互矛盾、冲突;探讨了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一是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构筑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7.
简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刘小利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一种现象已被不少人所认识。但是,在理论界却少有人真正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笔者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随着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新取向,随着思想政...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及其当代道德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两种并存对立的本能。两种本能间的矛盾斗争是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建立在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是:想发扬生本能,拒斥死本能,但死本能又死死纠缠住生本能不放。这是传统道德的困境,也是人类文明的困境。建立在无意识心理学基础上的新道德将整体性作为基本取向,将同时接纳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原则,并把二者整合在一起,从而建立统一和完整的人及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9.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广大青年学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发展着的开放结构,需要与时俱进地吸纳各种思想。在当前社会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弗洛伊德的人本思想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发展有着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解析弗洛伊德人本思想对后现代社会人的本质的解读,着重从弗洛伊德的人本思想中关于性本能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杨文松 《求实》2012,(Z1):243
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由于其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官兵在通过自愿、自主参加某些教育活动,意识不到自己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使其从一个教育的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避免了直接的、明显的外部强加的意图而使官兵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从而使官兵由教育的客体演变成主体。本文仅就无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 ,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诸如欲望、紧张、疑惑、恐惧和侥幸等。这些心理活动与违法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违法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中的侥幸心理在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因果结构中又经常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大学生违法犯罪侥幸心理的产生和形成人的侥幸心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人们在主观上想要做的事情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一旦做了就有可能失败 ,而行为人不顾这种与客观相矛盾的状况 ,抱着试一试或许成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陈晓利 《世纪桥》2012,(7):121-122
弗洛伊德临近晚年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这三者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可见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指导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非理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非理性主要是指不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的一切精神属性和精神活动,包括无意识、下意识、直觉、灵感、顿悟、情感、意志、欲望、脾性等因素.人的非理性与理性一样,支配着人的思想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长期对人的非理性因素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需关注人的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未知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和意识的活动。意识在创造认识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它规定着创造认识的本质 ,决定着创造认识的方向。但无意识在创造认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意识反映是认识反映的一种重要形式 ,并对意识反映起一定的开启、诱导、补偿和调节等作用。意识反映和无意识反映只有互补地结合起来 ,才是创造认识反映的完整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以赖希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弊端不在于私有财产,而在于人的爱欲受到压抑,科学技术和政治统治结合成一体成为消解人的本质的极权力量。要想恢复人的本质,恢复人的爱欲,不能依靠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而是要进行彻底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革命,审美和艺术是实现这种革命的必要手段。马尔库塞的理论既与弗洛伊德的思想相矛盾,也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相背,因而只能是一种幻想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1):72-73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很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更适合。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识才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本 毛泽东同志曾讲,领导干部的责任,“一是做决策,二是用干部。”用干部首先要会识别干部,怎样识别?邓小平指出,第一是要有“意识”。一个人处于无意识状态时,即使有人才也发现不了。住楼房的同志可以体会到这种情况,出门或者回家,次次都要爬楼梯,你未必就知道每天上下的楼梯有多少级台阶。许多同志天天看报,可未必就知道报纸的长度宽度是多少。这么简单的问题,数一数、量一量不就行了,为什么不能回答呢?原因就在于处于无意识状态。人们讲“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强调的就是要有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共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统一体,人们渴望和谐共生。大学生只有学会与自然共生、与社会共生、与他人共生,才能构建和谐群体。大学生共生意识包括平等意识、共处意识、契约意识、共赢意识、共爱意识。当前,应把加强大学生恪守诚信、学会感恩、学会感悟苦难等方面的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共生意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诗人歌德曾说:“人是一个糊涂的生物。他对这个世界,而首先是对于自己,所知甚少。”的确,人类的意识活动已经有了高度的进化,但是,无论何时,人于己、于人、于物仍有许多的空白地带和“糊涂”之点,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心理边界是人整体心理活动的控制界限,反映出人与环境互动的关系问题,因此心理边界的确立受着环境变化的影响。领导干部心理边界有着它独特的心理属性,新政治生态下,政治环境发生改变,领导干部的心理边界构成也在发生改变,包括自我概念、角色认同、人格指向及其社会比较的心理优势都应重新调整,领导干部特别需要强化"边界意识",把握好心理边界的"度",自爱而守则,从培养健康人格、构建健康心理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