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屋漏猛于虎     
屋漏猛于虎佚名曾经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漆黑的雨夜,一只饿极了的老虎来到一间茅房前正准备破门而入。忽然听到屋里一对夫妻的谈话声,老虎便悄悄停下了脚步。这夫妻俩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一个说:“这鬼天气,又下雨了,我就怕屋漏。”另一个说:“我也是,...  相似文献   

2.
开心乐园     
布朗非常欣赏他的小儿子,一次他和一位客人聊他的儿子有多聪明。布朗说:“他只有两岁,就认识所有的动物了。他长大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来,我让你看看。”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把博比抱到膝上,打开书,指着一张长颈鹿的画片:“博比,这是什么?”“马马。”博比回答。他又指了一张老虎的画片,博比回答说:“猫咪。”然后布朗又指了一张狮子的画片,博比说:“狗狗。”他又指了一张黑猩猩的画片,博比说:“爸爸!”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  相似文献   

3.
开心乐园     
鼓励球员在上半场的足球赛中,球队输得很惨,场上的观众走了大半。下半场比赛即将开始了,教练鼓励队员们说:“伙计们,加油干,下面的比赛对我们极有利,因为给我们喝倒彩的观众都已经走掉了。”深夜,睡着了的孩子又哭了起来。父亲决定唱一曲催眠曲,不料,刚开了个头,隔壁人家就抗议了:“还是让孩子哭吧!”某人天天在学盲文。朋友不解问他:“你眼睛好好的,干吗要学盲文呢?”那人回答说:“我不过是想晚上看书时能节省点儿电。”一名彪形大汉到医院去向医生请教治疗失眠的方法。“这很容易,”医生说,“晚上当你躺到床上时,就默念数字,从1数到10,循…  相似文献   

4.
这儿的“老虎”,不是森林中消失了的那种,也不是铁栅栏中没有了自由的那种。我说的是一个人,姓虎,全名叫虎良灿,大伙都叫他“老虎”。老虎是回族,人长得很帅,在云南电视台读书栏目任责编。当下的记者编辑圈鱼目混珠,谈话提问主持节目常会闹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比如把杜文秀说成“女英雄”,把川端康成册封为“大画家”。有时走在街上,稍不留神也会被某某媒体的某某记者毫不讲理地拦住,伸过一个话筒,开口就问:“你知道吗,今天是什么节日?”他(她)本来是希望你答出“电信日”之类的节日,可查遍祖宗八代的谱系,你家根本没…  相似文献   

5.
我的左手断了,看见同龄的小伙伴都有一双巧手,就去问爸爸。 爸爸告诉我:“手,是大老虎咬断的。” “大老虎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咬断我的手?”  相似文献   

6.
打一口深井     
孙轶 《就业与保障》2007,(11):24-24
哥哥到城市闯荡好些年了。和周围的多数孩子一样,他初中一毕业就下了学,先在农村游荡了两年,随后跟着爸爸学木匠。木匠是个对体力要求比较高的技术活,不消说哥哥吃不了这份苦,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的木匠活也越来越没有市场,因此时间不长他就失去了兴趣。爸爸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先生曲折坎坷的一生,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五年最富传奇色彩。突出地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养。老虎桥监狱那十平方米的牢房不仅成了他的研究室,而且成了他的“战壕”。“老虎桥”监狱在哪里这许多年,全国史学界为研究陈独秀(人称“陈  相似文献   

8.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  相似文献   

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不能求立竿见影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的古字是,左边上下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个手,拿着树枝。左边代表孩子看着长辈画第一个叉,便模仿着画第二个叉,意为“上行下效”,代表身教。右边一只手拿着树枝,代表教育孩子要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家长的社会地位与孩子的座 位挂上了钩。家长的地位越高,孩子的座位越靠 前。因此,竟出现了家长乱加“长”、假戴乌纱帽的 现象。 最近。听说有个小学生回家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什么‘长’?老师要我填表格。”他的爸爸深知自己的地位与教子的座位间的利害关系,为不使孩子在老师面前黯然无光,便对孩子说:“你就填我是公司董事长,你妈妈是工厂人事科长吧!”家长戴此乌纱帽,孩子的座位自然往前靠,不用在角落里远眺黑板了。 岂料,事隔不久,班主任向这个孩子布置了两道“家长作业”:“回去叫你爸爸帮我弄点……叫你妈妈替我把……”孩子的爸爸、  相似文献   

11.
趣味概念     
◎躲虎理论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谈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时,讲了一个故事:甲乙两人郊游,遇到了老虎。甲赶忙换上跑鞋准备逃跑,乙说,你跑不过老虎。甲说,我并不想快过老虎,只想比你跑得快。乙没有惊慌,脱掉鞋子爬到了树上。由于老虎不会上树,所以最终把穿上跑鞋逃跑的甲吃掉了。 厉以宁说,经济生活中类似于遇到老虎这样的大风大浪在所难免,因此企业不能总想逃避,关键是要有对手没有的绝招,“一招鲜,吃遍天”,就像乙拥有老虎不具备的爬树本领。他说,对于企业或国家来说,拥有别人没有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就是克敌制胜的绝招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1):64-64
朋友喜得贵子。儿子刚学说话时,他天天对儿子说:“叫爸爸。”儿子跟着学,也说:“叫爸爸。”久而久之,儿子养成习惯,见了他便说:“叫爸爸。”他没办法,开始纠正.现在天天对儿子说:“爸爸。”  相似文献   

13.
刘斯琪同学:你好!很高兴接到你寄给我们的稿子《爸爸的老邮册》。对每一个孩子来说,爸爸,都是个不可替代的人,他的感情、追求乃至爱好,都会给你很大的影响。你显然想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爸爸的老邮册“这个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写出你的爸爸,和他对你的影响,这,无论从你给文章的命题还是文章的结尾,都能看得出。但是,命题只体现了你的愿望,结尾也不可能代替全文——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本文的明显缺憾。文学是“人“学,人是鲜活生动的,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文学的创作,便是去描绘这鲜活生动的人,去表现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人常说西北人直,西北人强,然而你可曾知道西北人还有草原一样的胸怀,他秀丽、粗犷;有天山青松一样的品格,他坚毅、顽强。你可曾听说于无声处听惊雷?你可曾知道“隅院出奇才”?在新疆、在天山北坡、在浩瀚的戈壁上闪烁着一颗明珠——他就是奎屯市一个人称“画痴”的人,我们的“主人翁”——聋人青年胡雪民。 胡雪民出生在文革时期一个生活拮据的工人家庭,一家5口拥  相似文献   

15.
老虎要飞     
他姓虎(虎柏枝),是只地道的“东北虎”(原籍吉林)。只可惜9个月的虎崽,下肢就残了、软了、撑不起身子了。好不容易学会走路,身子拧成麻花,被起了外号“S”,——这不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么?  相似文献   

16.
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写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砚台上刻下的铭文,但是,6月30日凌晨,这位大师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很多市民认识启功书法,可能都是从许多挂在室外的题字认识的,其实启功先生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做得一手好诗词、画得一手好画,他还精通语言文字学和训诂学,同时还是我国知名的古书画鉴定家,对碑帖学深有研究。“启功体”独树一帜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与他…  相似文献   

17.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34):43-43
“李某某一审说睡着了,二审说接电话去了。”——19日,李某某等五人涉强奸案二审。李某某一直坚持只是嫖娼不是强奸,且自己压根儿没参与,一审时他称自己喝醉了、睡着了。二审他又称一进房间就接到妈妈电话,  相似文献   

18.
风扬 《民主与法制》2010,(11):52-54
浙江省宁海县有一个“睡美人”,她会流泪,会睁开眼睛,听得到别人说话,但就是没有任何反应。她在床上一睡就是13年,专家们费尽周折也找不到病因。一位热心的摄影师来到姑娘的家,循着姑娘“睡着”前的生活印迹,“走进”了姑娘13年前的“生活圈子”;他将姑娘13年前的生活片段连成一张地图,他相信,这张地图一定能唤醒“睡美人”。  相似文献   

19.
彝族撒尼人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早在公元2世纪,滇池一带就是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公元3世纪,逐渐扩展到了滇东北、滇南、贵州、广西一带,与其他族群杂居融合,形成了众多的支系,其中,居住在云南石林、丘北一带的彝族多为撒尼人。撒尼人非常崇尚老虎,在撒尼语里“罗”是虎,“倮”是龙,因此也自称为“罗倮”,意思是像龙和虎一样勇猛而不可战胜。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爸爸常给我讲故事听。记得有一次,讲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故事,讲完后,我好奇地问爸爸:“项羽有那么惊人的力气,那样高超的武功,为什么打不过刘邦呢?”爸爸感慨地说:“‘满招损,谦受益’呀!”“什么叫‘满招损,谨受益’啊?”我又问。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学了《青少年修养》第十三课——“诚实谦虚”以后,我终于对“满招损,谦受益”这个格言有了深刻的认识——骄傲自满带来损败,谦虚谨慎受到益处。一骄傲,就不可能再去积极进取,也会错估别人,还会听不进忠告,使自己游离同志和集体之外;相反,谦虚了,就能正确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