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文明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文明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现代性的获得不是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解构,也不是对西方现代文明形态的复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成为可能,本质上是由其独特的理论、文化与实践基础所共同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同频共振的结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必须处理好文明时间与文明空间、文明传承与文明创新、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辩证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战略工程,要回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大历史”、坚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书写新时代文化使命传承赓续的“大叙事”、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胸怀”。  相似文献   

2.
3.
中华民族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陈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  相似文献   

4.
<正>《文史哲》编辑部的同志们:你们好!来信收悉。《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一定声誉,你们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刊物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一场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抗洪斗争,自今年六月在中华大地南北两线拉开序幕,历时两个多月,终以人民群众取得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自然界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在中华大地上谱写的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丽凯歌。 ’ 98抗洪斗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当我们在欢庆胜利之际回首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报刊电视上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社会反映。反思传统文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儒、道、释”学说的有机结合,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评判民族文化,目的在于创造、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4)
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何以可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在深入考察俄国公社的基础上,初步论证了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及其条件。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落后国家率先革命的合理性、迂回过渡策略及利用资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师承马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实现了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何以可能"的最新回答。  相似文献   

8.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与世界其他主要化的重要不同在于,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主义的,不是宗教神学的,在中国历史上,官方信仰了、学信仰也间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从全局上看,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褒庇的主干和基本线索,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以安身立命的依托。虽然道教、佛中国历史上也有长久的影响,但追求彼岸不是民族化的主要传统。了解中  相似文献   

9.
孙振民 《理论导刊》2006,(11):128-12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特征鲜明、贡献杰出的伟大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品格优秀的民族精神。如果把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线描绘成一个球状结构体,其中,儒学表露于外,道统隐含于内,儒道一隐一显,和而不同,互动互补,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的形成及发展,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7)
资本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是物化为生产关系的资本矛盾运动的一种规律,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规律。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始终是和资本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限制和发挥资本逻辑之间保持一种弹性,既能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同时又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就我们当前中国国情来讲,就是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为我们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益启迪。以"共同体"的相关阐述为视角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能够进一步认识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理论基质,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现实的巨大实践价值,创新了以发展共享构建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责任共担建设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情感共鸣创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建铸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智慧新方案,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空前信心。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了中国继续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作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起源、本质、功能、发展趋势及宗教的消亡等问题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成功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之去解决中国社会的各种宗教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强势生存发展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促进、引领、推动近代中华民族追寻现代化实践的生命之根。其时代性与历史性形成了有机统一,成为表现出众多要素的复合体。中国现代化是后发外源型的,这就决定了现代化探索的曲折与艰辛。强势生存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历练和积淀,形成了其特有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意蕴,并成为中国现代化之路最终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修养论的实质是实现人际和谐。这种人际和谐是以道德自律作为修身的途径,以实现自身和谐为基础的。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人际和谐,因而,应当积极挖掘传统修养论的现代价值,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当今学界的重要课题,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发展全过程之中.研究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不仅是出于理论上的迫切需要,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在人类的共同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所蕴含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贡献莫过于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毛泽东,始于邓小平、成于邓小平。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规律作为根本依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基本规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道路所鲜明体现的认识路线、思想方法和根本立场,对于我们今天深刻把握中国道路的精髓和真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开拓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和合”精神 ,强调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这一思想贯穿中国传统文化 ,形成中国文化的重要潮流。它的基本方面符合辩证法的矛盾观 ,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特别是在提高人的素质、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研究、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共通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在中华大地生根,并实现中国化。两者的契合与互动,不仅为解决当前的信仰危机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