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施春生 《党史文汇》2002,(10):30-33
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出丧权辱国的中法秘密大借款1920年11月,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青年组织觉悟社创建人、天津爱国学生运动领袖周恩来,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振兴中华的宏愿,乘坐“博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3月,周恩来在北京党小组成员张申府、天津女生爱国运动领袖刘清扬夫妇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从此,周恩来把主要精力从勤工俭学转到从事革命活动中。1921年6月中旬,留法勤工俭学的王若飞同赵世炎和周恩来在闲谈中谈道: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派特使朱启钤来法国,代表徐世昌接受巴黎大学…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胡志明,一位是中国党和政府的卓越领导人,一位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们相交近50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周恩来视胡志明为自己的兄长,胡志明把周恩来当作亲弟弟。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中越友谊史上谱写了动人心弦的乐章。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和胡志明相识于法国巴黎。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大力支持胡志明的革命活动,帮助越南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1922年夏季的一天,一位中等个子、30来岁的年轻人走进了法国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执委会办公处。他就是侨居法国的越南革命领袖胡志…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邓颍超结婚是没有举行仪式的,但却为此请过客。张治中在晚年撰写回忆录时,他饶有兴趣地叙述了周恩来和邓颍超结婚的事。 周恩来由法国到广州时,是住在彭湃在思贤路的家里,并在国民党中央青年部主办的平民教育委员会内找  相似文献   

4.
王桢 《党建》2023,(5):64-65
<正>在法国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幽静的街道上,有一座并不太起眼的旅馆。旅馆临街的墙壁上用法文镌刻着6行金字:“周恩来,1898—1976,他于1922—1924年在法国期间住在这所房子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栋小楼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办公之处,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和旅欧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领导组织核心之所在。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群有志青年经常围坐在这里各抒胸臆,畅谈天下之事。  相似文献   

5.
晓音 《党史文汇》2000,(2):14-16
1950年初,法国陆海空三军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战火烧到中越边界。越南劳动党领袖胡志明在危难之中,决定到中国来找老朋友毛泽东、周恩来求援。胡志明一行穿越了原始雨林,昼夜兼程17天赶到北京时,得知毛泽东、周恩来已于此前先后去了苏联。于是,胡志明当即决定前往莫斯科,去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2月2日,胡志明一行在沈阳火车站下车后,在站台上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周恩来总理。两位朋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早在30年前,他们在法国巴黎相识相交。此刻,胡志明说:“恩兄,多年没有见到你,我心里十分想念。”“老朋友,我也…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旅欧青年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922年6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得知一个月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在广州成立,他们立即决定加入,并派李维汉回国联络。1923年1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临时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选出由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执委会,推举周恩来为书记。不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一张令人激动,催人泪下的照片(见后页)。照片上周恩来停立在雨中,没有打伞,他置雨水而不顾,深情脉脉地望着为欢送蓬皮杜(法国总统)和他而站立在雨中的群众……这又是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摄下的是周恩来最后一次亲临上海,同上海人民相见的最后一幅画面,睹物思人,我们不由地从心中升起对他的怀念之情。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一九七三年九月,当时的周思来总理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已积劳成疾,重病缠身了。但他不顾自己年迈而虚弱的身体.又一次陪同外宾──法国总统蓬皮杜从北京来到了上海,在虹桥…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的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9.
1974年,周恩来的病情恶化,癌细胞转移,身体明显消瘦。为了不使党和国家的大权落入“四人帮”手中,周恩来拖着重病之躯,仍然夜以继日地忙碌着。5829日,周恩采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这是他最后一次走进毛泽东的书房。  相似文献   

10.
陈立旭 《湘潮》2011,(3):10-14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围绕着反冒进问题出现了意见分歧。周恩来是主张反冒进的,因此受到批评,不得不违心地作检讨,甚至提交辞呈。后来的历史证明,反冒进是正确的。当年周恩来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张兵 《湘潮》2014,(9):38-40
1963年10月21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带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亲笔信,以私人身份访华。事前,他曾同我驻瑞士大使说:“此行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戴高乐。”两天后,周恩来会见了这位“特使”。  相似文献   

12.
张兵 《党史博览》2010,(12):19-20,43
“文革”爆发后,周恩来原本想让王国权留在中国驻波兰使馆,继续中美大使级会谈,不想让他回国。当然也有意保护一些老大使,让他们先避避“文革”风头。但进入1967年7月。周恩来也顶不住了。于是,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和驻波兰大使王国权相继被调回。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春 《新湘评论》2012,(20):49-49
流逝的岁月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然而周恩来总理当年“回老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和陈毅,前者是共和国总理,后者是共和国元帅。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友情可以追溯到青葱年少时异国他乡的相遇与志同道合的理想,从那时起,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们互为知心知己,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深厚的战友情谊。相识在法国五四运动时期,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怀着满腔热血,到欧洲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1919年到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者共计1700多人,其中就有周恩来和陈毅。  相似文献   

15.
李永春 《学习导报》2012,(20):49-49
流逝的岁月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然而周恩来总理当年“回老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94,(2)
周恩来拒吃“特殊菜”周恩来爱吃南方各种绿叶蔬菜,绿得越浓吃着越香。一次中央在杭州开会,当地交际处的同志知道了这一事,就在周恩来离杭的前一天,提来一筐菜。"不行,不行!"在场的工作人员几乎同时摇头摆手地说。但第二天上飞机时,工作人员成无功发现飞机上放有...  相似文献   

17.
李卫 《党史博采》2000,(2):10-10
邓小平与周恩来从20年代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开始相识并相知,以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们一直保持着亲如兄弟的革命情谊。无论在白色恐怖的上海,还是在风云变幻的江西中央苏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互相信任,亲密合作,配合默契,并肩同行,相知甚深。 周恩来非常欣赏和看重邓小  相似文献   

18.
小卫 《党史纵览》2008,(9):12-16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尊敬周恩来,依赖周恩来,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并给予邹韬奋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合影时,周恩来说:“年轻人 站前面,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   1961年 9月 18日,周恩来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陪同下,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视察。   周恩来身着一件褪了色的灰色中山装,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省交际处的负责人曾反复叮嘱大家,不要抢着与总理握手,因为总理的手在战争年代负过伤。可是当周恩来一下车,他便与八一馆每一个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还使劲地抖几下,就像电影里的那种样子,大家都十分感动。   周恩来向总指挥部旧址大楼边走边说:“南昌起义都几十年了,这房子还是老样子”,又说:“在北京时,…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瞿秋白同为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和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和戎马倥的战争年代里,两人结下的深厚友谊却鲜为人知。相识相知携手奋斗1924年夏,周恩来听从党的召唤,由法国赶回祖国,接受新的革命任务。在一次党的会议上与溜秋白相识。溜秋白给周恩来的第一印象便是:白白净净,很瘦削,鼻梁上架一副眼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生秀才,倒是全没有秀才的酸气,待人很热情。周恩来给溜秋白的第一印象便是英俊、康酒,敏捷果断,精力充沛,善于雄辩却又十分谨慎,并且很有礼貌。随后周恩来受党的派遣人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