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灵华 《法制与社会》2010,(14):103-103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原因有:经济主体多元性,企业经营自主性,市场经济竞争性,经济关系契约性,市场经济开放性,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合同经济、是竞争经济、是主体地位平等的经济,因此是法制经济。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及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运行机制。法制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丽 《政法论丛》2001,(4):38-38
市场经济是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体制来实现资源优化及经济运行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不仅需要科学完备的经济立法 ,更重要的是 ,它要求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本文拟就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对于法律的要求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主体法律意识的建构与确立问题。由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需要法律来界定和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及经济主体的地位也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确认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需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确实发生了误读——与李昌庚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经济法、民商法、行政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入手,探讨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经济法、民商法和行政法所扮演的角色,并论证“转轨经济法”提出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基础,对反驳“转轨经济法”的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正本清源,明确“转轨经济法”之所以在中国现阶段取代“市场经济法”来构建中国市场经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马新  白萍红 《法制与社会》2012,(31):132-133
马新白萍红摘要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治经济,是从法律的角度上对经济进行描述,它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核心思想。,市场经济必须在法制建设基础上运行,如果法治不健全,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国际上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治建设都很完善。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一起产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就是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晓 《法制与社会》2013,(15):18-19
政府通过经济法对经济实施宏观的调节和控制,管理一切公共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发挥着许多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法有利于正常高效及时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和调节市场经济活动,约束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营造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的金融市场,保护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合理分配不同的经济利益,以及各个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互动.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法律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经济法产生于市场经济基础上,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新兴法律部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内在需要一种法律上的支持。作为国家干预经济基本形式的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然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解决市场经济内在的弊端。本文试图论证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从而一步探讨经济法对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论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要解决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作者指出,计划经济的本质是权力经济,是人治的土壤;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权利经济,需要靠法治——法律规范来调整,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限制权力经济,发展权利经济,变“审批经济”为“自主经济”,变人治为法治。市场经济必须有序,其法治化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重视和完善有关程序化的法律规范。市场经济是极活跃的因素,因而立法应处理好法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加强立法的预见性。市场经济法律必须首先服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而不能过份强调法律的意志性。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逐步从原有的主体立法转变为行为立法,即依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内容来制定不同的法律,而不应依主体法律地位的不同适用不同的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9.
党的14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型经济。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问题,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市场经济的法制是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反映。首先,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化的经济。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只有对这些复杂的经济关系加以法律规范,使各自的权、责、利明晰化,才能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前提。其次,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只有通过法律形式才能有效地确立并贯彻下去。第三,市场经济是契约化的经济。各种合同、信用,只有得到法律的确认,成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才能有效地实现;第四,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的经济。调控的手段尽管多种多样,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突破了现行经济法律所依托的原有经济体系,改变现行经济法律落后于经济实践的状况,避免经济法律与市场经济的偏差、失衡,尤其是不断完善经济立法,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已成为当前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杨克佃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法制经济,没有法制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和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用以干预、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行政成为市场经济时代行政...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要靠法治保障吴恒友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成熟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必须是法治经济。没有法律保障的市场经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立法史告诉我们:制定经济法规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经济立法要随着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刘云亮 《法治研究》2012,(12):36-41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直朝着法治经济方向努力,不断强化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规范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强调经济民主、经济秩序和经济法制,更重要的还是科学规范、协调和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权限关系。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需要最大化调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管理、监管、调控等方面的职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法运行。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行政立法走向赵祥生,傅刚一、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行政法律属性市场经济的特点,众说纷坛。可归为五点:1.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化的经济。所谓多元化的经济,即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国有、集体、私营、个体、“三资”五大经济形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些...  相似文献   

16.
吴茂见 《现代法学》2008,30(1):173-178
市场经济作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行为场,是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转型,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国目前经济领域中的信用缺失,存在制度性和系统性的双重原因。要建立我国市场经济领域的良好信用秩序,德法兼治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十个方面对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意识误区作了述评。这十个方面是:(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经济,而是法治经济;(二)市场经济不是泛商业经济,不意味着要搞全民经商,使一切社会关系都商品化、市场化;(三)市场经济不是唯利是图,崇利废义的经济,以效益为中心不等于搞拜金主义,也不等于搞利己主义;(四)市场经济也不是享乐主义经济,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消费要以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为前提和后盾;(五)市场经济不是寡头经济、豪门经济,而应着眼于广大群众在改革中普遍受益;(六)市场经济不是地缘、人缘经济,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七)市场经济不是浅文化,俗文化,更不是反文化、毁弃文化泛滥的经济,而应是高雅文化艺术、严肃文学勃兴繁荣的经济;(八)市场经济不是非理性、反理性经济,而应崇尚理性和理智;(九)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出现腐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是反腐败的根木条件;(十)市场经济不具有至上性,也并非万能。  相似文献   

18.
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基础是竞争性市场机制,没有健全市场体系和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建立,就不可能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经济发展的合理有效原则,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政府,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就不可能使社会经济活动纳入符合大经济观念要求的法治轨道,实现由统制经济转向以市场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准则要求是法治,没有利益机制和法治原则的确立,就不可能形成市场活动的利益动机和市场秩序的规则制度,实现依法约束和保障市场主体达成经济目标的方式的自由选择。这些共同经验表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经过的历史轨迹一样,也必将是一个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关系法律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进程。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弱点和局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吸收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克服了市场经济的痼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融合起来,让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基础作用、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以建立充分取长补短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接互补的市场经济。这种开放性的市场经济要求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这种开放性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