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16日正式签署了美国国会上周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随着国会的授权,布什政府预计不久就将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对伊新决议草案,与此同时,各国要求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从16日开始,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为期两天的公开辩论,绝大多数国家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有关各方在联合国内围绕如何解决伊拉克危机展开的争论将随着美国新决议草案的正式提交而进入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3,(1)
本刊驻伦敦记者张振安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在2003年元旦发表新年致辞时重申,如果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销毁其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他将面临英美的军事打击,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将势在必行。 自美国威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以来,英国一直是美对伊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在美国紧锣密鼓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会两院已先后通过美国和印度民用核能合作法案。此后,法案将提交给总统布什签署,并最终成为法律。在获得核供应国集团同意后,美国将向印度提供民用核技术、核设备和核燃料等。印度至今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因此,美印自今年3月签署核能合作协议以来,国际社会的争议就没有停止。在美国国会两院审议过程中也受到很多质疑和批评。批评者认  相似文献   

4.
在安理会678号决议规定的最后期限——1月15日来临的时候,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所作的努力连连受挫,美伊外长日内瓦会晤失败,联合国秘书长巴格达之行了无成果。美伊两家竞相把危机推向高潮。美国国会授权布什总统动用武力,伊拉克议会授权萨达姆总统用一切手段处理海湾危机。 不祥的战争阴影已成黑云压城之势,严重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布什1月4日表示,将在下周宣布一个新的伊拉克战略,目的是帮助伊拉克人实现建立一个能够自我治理、自我维持和自我保护的国家目标;他在对伊政策上所作出的决定,将着眼于实现美国的目标。但多方信息表明,布什的政策调整似乎很难从根本上扭转伊拉克的乱战局面,也很难摆脱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6.
美英战机 2月 16日突袭巴格达,这是自 1998年 12月以来美英首次袭击“禁飞区”以外地区,也是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对伊拉克采取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对伊拉克的这次军事打击是在伊拉克逐步加大反“禁飞区”和反制裁力度,国内国际形势趋于好转,以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即将访问中东的背景下发生的。美英此刻袭击伊拉克,目的就是要表明美国新政府的强硬立场,打击伊拉克的“气焰”,并试图通过这次军事打击来警告那些同情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布什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对伊拉克“禁飞区”以外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不足一个月,就急匆匆地对美国的老对头伊拉克发动了第一次军事打击行动。尽管他本人宣称这只是“例行的行动”,然而,这次空袭目标不在美设立的“禁飞区”,而是直指首都巴格达附近的通讯指挥中心;这次行动除直接参与的 24架美战机和 6架英战机外,还出动了 50架各种飞机参战,行动规模可谓“空前”;空袭事前得到总统批准、进行情况及时禀报总统、事后总统立即对外公开表态。仅从上述几点,人们就不难看出,这是布什新政府精心谋划的行动,决非“例行”公事。 对外炫耀武力几乎是美国历届政府的“爱好”,布什新政府…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3,(48)
事件美国总统布什21日正式结束了对英国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布什此行是20多年来美国总统首次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访英期间,布什与布莱尔重点就伊拉克局势、打击恐怖主义和谋求国际支持等问题进行了磋商。日本防卫厅22日首次制订并公布了日本自卫队“部队行动基准”,以便对派遣到伊拉克执行任务的自  相似文献   

9.
鲍申 《瞭望》2002,(4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7日在 辛辛那提举行的一个集会 上就伊拉克问题发表了态 度十分强硬的电视讲话。布什讲话 的目的是为了打消美国公众对可能 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疑虑。他 称,虽然美国并非马上就要对伊发 动军事行动,战争也并非不可避 免,但如果伊拉克不销毁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美国将率领盟国“解除 伊拉克的武装”。布什是在国会即 将讨论伊拉克问题之际和美国内 对可能对伊拉克动武颇有争议 国际社会对此也表示普遍反对的 情况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相似文献   

10.
张健 《瞭望》2003,(17)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之前,总统布什就称,伊拉克的新政权将为这个地区其他国家的自由树立榜样,并举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为例推论伊拉克。美国为什么要把伊拉克作为自由榜样的培养对象呢? 正如布什所讲,伊拉克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度,在中东国家中又有油又有水,可谓得天独厚。另外,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布什9月27日在电视上宣布大规模裁减核武器计划,同时要求苏联采取相应行动。10月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对布什倡议作出七点正式答复。美苏核裁军新建议受到各国的欢迎。 美苏在今年7月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幅度核裁军的计划,表明双方抱有加快核裁军进程的愿望。但在计划的背后双方也各有自己的打算。 从美国方面来说,布什计划首先是美国调整  相似文献   

12.
刘顺 《瞭望》2002,(Z1)
随着阿富汗战争基本结 束,种种迹象表明,美 国已把下一步打击恐怖主义的矛头对准了伊拉克,布什总统在1月底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更是把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据悉,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并制订了对伊动武计划。目前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只是个时间问题,用美国中东特使的话说,现在对美国来说不是“是否”而是“何时”对伊动武。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披露,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策划人员已向美国总统布什提交  相似文献   

13.
海湾危机是在美苏从对抗走向缓和、但新关系的格局尚未确定的时候发生的。这场危机不仅引起了海湾及中东地区各种力量的重新排列组合,也对正在变化过程中的美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海湾危机初期,苏联虽不完全赞同美国的立场和做法,但基本上采取了同美配合与合作的态度。苏联不仅毫不含糊地谴责了其昔日盟国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它从科威特无条件地撤军,还对联合国安理会的12项决议全部投了赞成票,其中包括授权用武力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的678号决议。去年9月,布什和戈  相似文献   

14.
严锋 《瞭望》2003,(25)
美国总统布什6月18日为其他受指责的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辩护,声称英国舆论有关布莱尔夸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的指控“根本不是事实”。此前,6月17日,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决定展开正式调查,以确认布莱尔首相在这个问题上是否蓄意误导议会和国民。布什自己目前也正受这一问题的困扰。美国参众两院的有关委员会均已宣布计划,准备对有关问题分别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3月20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还差40分钟之际,美国军队发射的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炸响,美英对伊作战的“斩首行动”开始,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为什么又一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6.
最近,布什在谈及伊拉克问题时多次私下表示,他对“朝鲜战争模式”很感兴趣。之后不久,白宫发言人斯诺在谈论伊拉克问题时公开引用了韩国的例子。众所周知,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并签署停战协议以来,大量美国军队迄今已在韩国驻扎了54年。布什的用意不言自明:美国正在考虑让美军在伊拉克长期驻扎下去。  相似文献   

17.
教派冲突阴云笼罩海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布什1月10日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美国政府调整对伊扭克政策。新政策中包括将向伊拉克增派2.1万多名军人,帮助伊拉克控制混乱局势。美国的增兵之策真能平息伊拉克境内愈演愈烈的暴力冲突吗,不由让人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布什的新政策更多的是战术上的变化,而非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布什11月6日在华盛顿“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对过去实行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决心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迈向民主自由”的中东新战略。布什强调,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对推动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利害攸关,因此,美国在伊拉克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布什在演讲中公开敦促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埃及推进民主改革,并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  相似文献   

19.
李洁 《瞭望》2008,(12)
这场失去理由的战争,迄今使美军付出了阵亡近4000人、伤残近3万人的代价3月17号美国副总统切尼突访伊拉克,两天后总统布什在五角大楼发表了伊拉克战争5周年讲话。尽管布什承认伊战使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重申无意改变对伊政策,并宣称,去年实施的对伊增兵计划已有所成果,因此他将继续原有政策,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近日相关报道指出,布什准备在4月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英国传统上最密切和最强有力的盟友。从冷战到反恐,再到伊拉克战争,美国均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重建进程受阻,国际社会对美英将如何走出伊拉克的困境颇为关注。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布什于本月18日至21日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