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2,(11):4-5
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  相似文献   

2.
《党史博采》2001,(1):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10)
<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包括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这次会议。7月30日晚,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  相似文献   

4.
高峰 《党史纵横》2003,(1):7-10
新式政党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诞生于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特殊会议.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但是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并没有制定党的章程,只制定了党纲.原因很简单,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一所住宅内召开的会议是完全秘密的,会前的准备也大多是靠书信沟通的,没有条件和足够的时间来讨论很多具体方面的问题,因而会议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不可能十分完善.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会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在这里举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场布置简朴,气氛庄重.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与李大钊因事务繁忙,未出席此次会议.7月30日,会场引起敌探的注意,在王会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的建议下,代表们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捏造并散布谣言,称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罚"军警当局还污指社会主义者和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授意右翼团体自警团恣意刑讯、屠杀朝侨。当时被地震幸存者杀害的朝侨达2613人,旅日华侨也有近200人失踪。  相似文献   

8.
正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国内各地党组织和旅日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8名党员:上海的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沈玄庐、邵力子、袁振英、林伯渠、沈雁冰、沈泽民、杨明斋、俞秀松、李启汉、李中,北京  相似文献   

9.
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捏造并散布谣言,称“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罚”,军警当局还污指社会主叉者和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授意右翼团体自警团恣意刑讯、屠杀朝侨。当时被地震幸存者杀害的朝侨达2613人,旅日华侨也有近200人失踪。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选派出13名代表出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议进行到30日时,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相似文献   

11.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二十世纪初叶,许多旅日青年、学生,如孙中山、廖仲恺、丁日昌、黄遵宪、温仲和等,成为近代中国革命、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骨干力量,这一群体中,其主要成员绝大多数为客籍人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客家革命家的巨大的"历史群落",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100年前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位代表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这其中,有5位代表是湖北人。历经革命岁月,他们在时代洪流中命运迥异。革命征程,路长且艰。唯有坚守初心,方能不负人民,在历史的天空闪耀光芒。  相似文献   

13.
吴义国 《湘潮》2021,(1):55-55
代表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党的一大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早期组织和旅日的党早期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何叔衡成为参加党的一大的湖南代表,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们追求新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兴学育才,建设祖国,是我最大的心愿。”旅日华侨吴桂显先生的赤子之情,化作矢志不渝地为振兴  相似文献   

15.
在描写敌后抗战的文艺作品中,时常出现八路军讲日语的情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八路军,是怎样熟练掌握日语,以至冒充日本兵都不会被发现呢?旅日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在新作<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对此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0,(3):1-1
<正>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政方针,但在一号文件的标题里却是首次使用;前面的6个一号文件,标题中也曾出现过"加强农业基础",这次为什么仍然将夯实基础写进主题?新时期的7个一号文件都贯穿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和方针,它们在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84年10月,旅日华侨韩洪烈给胡耀邦写信,反映他在锦州的弟弟韩仲元因父亲“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遣送农村,失去上学机会,最终犯罪并被判刑。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0,(3)
<正>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它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  相似文献   

19.
《世纪风采》2008,(3):F0004-F0004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于1980年10月由旅日爱国华侨蔡世金先生捐资创办。在无锡市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在无锡市侨办、侨联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侨谊幼儿园坚持依法办园、科学育儿、优质服务,以高品位、高质量立足教育,取信社会。  相似文献   

20.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