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文清 《实践》2014,(1):28-28
<正>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着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提高会"说话"的能力。实际工作中,有许多党员干部不会说群众容易接受的话,特别是不会说群众善于接受的"土话",一说话就说大话、套话、空话,甚至是假话、错话、群众听不懂的话和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话。如此,群众自然不会买账。事实上,说话是领导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基本能力。党员干部要履好职负好责,还得会"说话",学会对一般群众说话。当我们与群众沟通交流时,不妨改变一些程式化的说话方式,用群众习惯的语言平等地交流,在交流中拉近距离,并把道理讲透、讲深、讲实,这样群众就容易接  相似文献   

2.
<正>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会孤立存在。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正常的交往是维系群众的纽带,也是工作的主渠道。然而,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不正当交往现象应引起高度警觉。有的交往"庸俗化",爱与溜须拍马的人交朋友;有的交往"市侩化",爱与对己有用的人交朋友;有的交往"物质化",爱与大款富人交朋友;有的交往"江湖化",喜欢"江湖义气",爱结"圈子"。从近年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看,脱离普通群众、交友不慎是腐败蜕变的加速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5,(7)
<正>新春伊始,单位召开座谈会,一位老干部谈到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时说:"共产党人也讲关系,不过讲的是与群众的关系。只有与群众的关系‘铁’了,我们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把工作做好。"他建议领导干部多拉拉"群众关系",少拉"官场关系"。这位老干部的一番话赢得了阵阵掌声。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密切与群  相似文献   

4.
<正>在基层调研时,听到有的党员干部抱怨工作难干,埋怨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把工作好做呢?抱怨和埋怨恐怕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反作用;只有主动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才能达到目的。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处理好"听群众讲"与"讲给群众听"的关系。善于"听群众讲",对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掌握就会更准确、更全面,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就会更明确,决策和举措就会更科学。当然,群众讲的有时可能是逆耳  相似文献   

5.
群众语言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习用的口头语言,是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目前,在一些干部身上因与群众的感情建得不够深、群众观点树得不够牢、群众路线走得不够坚决导致存在的讲套话、大话、官话、空话的问题,已经成了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群众语言是一门艺术,讲好群众语言更是一种群众工作方法,需要温度、厚度、弧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6.
正自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创新思路、不断强化措施,大力推行扶贫驻村"三讲透六必访"机制,促进各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顺民意、及时解民忧。各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群众拉家常、谋脱贫、促发展。"三讲透",顺民意。用群众的语言和身边的故事,讲透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之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员干部要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坚持对自己"严",对群众"实",切莫让"严"和"实"找错了对象。对自己要"严"。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思想松懈、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敷衍应付,遇到有难度的工作不敢担当、能躲就躲,对群众颐指气使讲"严格",对自己却得过且过求"实惠"。一系列的作风之垢、行为之弊致使工作停滞不前,群众怨声载道,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质变,党员干部一点点的不严格,日  相似文献   

8.
志平 《党课》2010,(4):75-76
领导干部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讲:"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这个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词汇,从此成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含金量"的重要"标尺"。人民是主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主体是人民,凸显出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讲话的受众面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两委"换届时,有的"村官"为拉群众选票,丢下工作四处"活动";有的甚至找领导,寻求工作"支持".其实,只要念好"六个一",村干部就能赢得群众心中的选票.  相似文献   

12.
辛声 《新湘评论》2020,(8):64-64
疫情检验一切,也检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效果。疫情期间,很多党员干部走向一线,开展劝导引导、测量体温、买菜送菜、物资发送等服务活动。有的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讲人情;既讲硬度,又讲温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一位同志劝导村民不要外出,既讲法律法规,又讲个人危害,让人很容易接受,被称为"贴心式劝导方式"。而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干巴巴、硬邦邦的,凡事"一刀切",不考虑实情,群众不仅不买账,还导致干群关系矛盾,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三双"工作。建"双网",搭建人大联系群众的工作网络和信息网络;促"双联",促进人大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创"双优",引导和激励代表在执行代表职务和从事本职工作中争创优异成绩,密切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探索出一条地方人大建设代表机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零距离调研"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体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或者说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有什么稀罕的呢?任何单位、任何工作都有调查研究,这和支部党建有什么关系?有一年,我们支部提出了"零距离调研"。所谓"零距离",就是在物理空间上尽可能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业务工作的调查研究不  相似文献   

15.
有位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群众脸色往往是群众情绪和意愿的'晴雨表',看群众脸色,从群众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中,可以找到改进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很在乎群众的脸色",这话说得多好啊!其实,这正是实践我们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并不在乎"群众的脸色"。有的为了获取"政绩",劳民、扰民、伤民、挖空心思搞"形象工程",不在乎群众不满甚至愤怒的脸色;有的沉湎于吃喝玩乐、往返于酒楼舞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要有效实施领导,更好地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不过,从现代社会领导工作的性质和要求看,"会说"与"会做"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应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会说",就是善于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发动、组织、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有的领导干部讲话艺术高超,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群众听后称赞佩服;而有的领导干部即席讲话枯燥无味,群众听后颇多怨言。要想成为出色的领导干部,必须掌握语言沟通的艺术,提升启人心智的思辨能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整个扶贫、脱贫工作中,绝不能是干部"一厢情愿",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服务型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构建新时期党群关系在"共享"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同心圆"。最近,在基层调研以及与干部交流时发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干部普遍  相似文献   

18.
<正>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你会在黔东南州剑河县看到这样的情景:凉亭下、花园内、小区里以及体育场中,人们聚集在一起,少则十几个,多则近百人,有的唱歌、有的听歌、有的对歌、有的录歌……山歌的语言多样、曲调丰富,唱的却都是同样的主题:赞美幸福生活、传播凡人善举、推进道德建设、弘扬核心价值。结合当地群众爱唱山歌的习俗,剑河县化"讲"为"唱",在全县机关、社区、学校、乡村、企业推动"道德歌堂"建设。由此,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被赋予新内涵,引领文化新风尚。  相似文献   

19.
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过而能省,省而能改",这是个人提高修养、取得成绩的必经之路。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起着表率作用,更要常怀"省过"之心,把群众批评当作干事创业的"镜子",经常照一照,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成"晴雨表",多去看一看,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错与过。陈云曾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反对意见是问题的"听诊器",是改进工作的"良方"。只有善于听群众"说",才  相似文献   

20.
正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有的地方织密"党群一张网",持续推进"智慧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党员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有的地方开通"政务服务入户直通车",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办事……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思想受到了洗礼、素质得到了提升,群众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