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每一代人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又都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遗憾。“老三届”也不例外。 数千年的文明史都逝去了,但历史上却还从来没有象“老三届”的佼佼者们那样给人留下这么大这么多的荒谬感。对于“老三届”的辉煌也罢,风流也罢,“青春无悔”也好,暗地里悔恨也好,“老三届”人的根本在于他们的荒谬。在“老三届”身上,历史的“光环”下面,在其自身荒谬的同时还有其所依附的全民信仰空零的一面。所以我想,对“老三届”进行理  相似文献   

2.
赵丽宏 《民主》2004,(5):1-1
去年春天开全国政协大会时,有记者采访我,问我对“老三届”的看法。我说“老三届”其实现在大多成了社会的困难群体。这一代人,该读书升学时,被“文革”耽误,“文革”结束后,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但绝大多数仍在社会底层。他们现在年龄五十出头,父母若在都已高龄,需要他们照顾,孩子正在上中学或者大学,需要他们花钱劳神,而这批人偏偏却轮到了“下岗”,他们的窘迫是可以想象的。我的不少同龄人,现在都处于这样的困境,和他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少雨的北方初夏,我们去寻访几位当年的“老三届”。这些曾经被人特别提起、又约略被人遗忘的一代人,再次进入我们的视线,是因为他们眼前生活的困顿和特有的坚韧。在城市行色匆匆的人流中,他们的身形已明显苍老。走近他们,谈开去,就像翻开一部部曲折人生大书  相似文献   

4.
对于每一个在大学度过四年的第四代人来说,大学生活似乎都是一场梦,而当他们告别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又都会有一种残梦依稀之感。面对着迎面扑来的纷繁的现实生活,大学梦显得纯洁,也显得美丽,使人感叹当时无论忧愁也好,烦恼也罢,都带着一股清气,而现在则是现实的重压从各个方面袭来,其重量超过了承载的能力,梦想被现实压破了。一、断裂:大学梦的开始大学梦的追根是从一种断裂开始的,这种断裂始于老三届那批大学生逐渐离开校园,大学的中心舞台被第四代人组成的大学生——按常规的升学途径进入大学的“科班”大学生——所占据的那一时刻。对于老三届大学生来说。大学并不是他们的梦园,而是人生辉煌的一站,人生之路的一个转折点。蹉跎的岁月已经使他们所有的人度过了“做梦的年纪”。现实的压力以及年岁不  相似文献   

5.
“你对美国的印象怎么样?”自从应美国明尼苏达州麦克莱斯特学院世界新闻所之邀踏上大洋彼岸的那方“新大陆”,相逢的每一位美国朋友,从新闻工作者、学者、生意人、农民到出租汽车司机,几乎都以同样的问题作为“引子”,开始我们之间的交谈.“勤劳智慧的人民,美丽清洁的环境,多姿多采的文化,繁荣富裕的社会……一言以蔽之,我喜欢这个国家.”我的回答是真诚的.我知道,就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来说,不过是应景地问问而已.作为回敬,我也常常问他们,“你了解中国吗?”  相似文献   

6.
关于“共和国的第三代”,我定义为:在1942—1958年之间出生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学的大中小学生,以“老三届”为主。这个“第三代人”的概念,主要是一个社会概念,而不是年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参加了“文化革命”造反、串联、下乡、做工,后来又以各种形式上学和参与了改革的这一代人。现在大约在38—54岁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老三届"是近年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老三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在旧社会或建国初,长在红旗下,与社会主义中国相伴同行;他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磨砺、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浇灌了中国发展的沃土。我是重庆南开中学"老三届"的一个学子。"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是我一生努力领悟与践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小兵 《团结》2001,(3):44-46
“老三届”中 的佼佼者 “老三届”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老三届”中多数人:少年失学下乡,大龄回城学徒  相似文献   

9.
凡是关注汽车的人都能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仅半年多,中国汽车市场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降价潮。 如果人们记性不差,一年前汽车厂商和一些“汽车专家”的劝告言犹在耳。针对当时汽车市场低迷的局面,他们积极鼓动消费者赶快掏钱买车,不要再等待。他们“诚恳”地帮消费者分析,中国汽车业降价空  相似文献   

10.
车水马龙的北京交道口南街,有一间门面并不豪华的酒家——老三届酒家。在北京餐饮业激烈的竞争中,这个开业仅8个多月的酒家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得到了稳步发展。它的魅力所在就是“老三届”这个主题。“老三届”是指1967至1969年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城市知识青年。由于这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的知青去农村插队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后来“老三届”和“老插”也就成为知青的同义词。老三届酒家是北京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几家餐厅中的一家。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代差主要表现在老三届、后九届、平稳发育届的不同文化背景上。“老三届”(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知识分子现在基本上都在34岁以上,“文革”起始他们多在14至19岁之间。这代青年成长期曾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德、智方面),他们以自己坎坷的经历、丰富的生活阅历及真才实学,赢得了社会的普遍青睐和同情。但是,由于受历史定势的潜在掣肘,他们的新观念中夹杂的旧东西不少,走的也是传统的老路,包括热衷于对西方已成为传统的“现代理论”的拿来。他们在社会上最为得宠,除年龄与中老年人接近些外,还在于他们身上有许多易使社会容忍的东西。因之说以罗中立、高小华、陈丹青为代表的第三代画家是传统艺术一批辉煌殉葬品,是有一定根据的。老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对老伴,他们的“儿女”多得数以千计,这些“儿女”又个个尊敬“父母”,用自己的孝心慰贴着两位老人的晚年。可以说,这对老伴是世界上儿女最多的人,也是极为幸福的人。 这件新闻发生在八十年代中国的西安市。他们就是王曾吾和他的妻子。 王曾吾原籍山东,小时候随父兄逃荒到西安。虽然背井离乡,想求个温饱,但仍然衣不蔽体,食难裹腹。解放后,王曾吾一家分了地,盖了房。他还当上了商店的职员。所以尽管膝下没有子女,他和老伴  相似文献   

13.
桑柳 《党政论坛》2013,(8):29-29
1.我们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挂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当身边的这些人在我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我们在心里总会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相似文献   

14.
“老三届”是我国青年中有特殊经历的一个层次。尽管这批人现在都已三十出头甚至接近四十,但他们的特殊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对于研究今天的青年仍有参考和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读罢这则社会新闻,一个贪得无厌、以敲诈勒索为能事的“拦路虎”的典型形象,活现在人们面前,实在面目可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民们挣脱了“左”的锁链,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踏上了劳动致富的康庄大道。某些人看到农民一天天富裕起来,认为这些“泥腿子”老实可欺,总想从他们身上狠捞一把。龙江站的这个小小货运员李菊生,竟可以凭借手中的一点权  相似文献   

16.
我是老三届的尾,新三届的 头。老三届是指66、67、68 届,文革中红卫兵,上山下乡那一批人。新三届指的是77、78、79年恢复高考以后上大学的人。我是68届初中毕业,又是七七级,所以说是老三届的尾,新三届的头。老三届、新三届这是有特点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特点,青少年的时候受的传统教育比较多,特别经过文化大革命,经过上山下乡,我是69年去的内蒙古建设兵团,一去就是7年。可以说什么样的艰苦都经历过了,包括生活上的艰苦,体力上的磨难,包括政治歧视,以及国家整个的动荡不安,迷惑。但有一点值得说的是…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常识     
月前,听几个退休同志闲谈,都说不大敢看电视,因为一打开电视机,电视剧很多都是不叫做“荒诞剧”的荒诞剧,其他的节目(包括新闻)往往别字连篇,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只好走开了事。我对这些,感觉比他们更深、更久,以至有时不得不“崇洋媚外”,找几个不过于无聊的外国东西看看了事。我最怕的是放开手脚地读别字新  相似文献   

18.
“善行将会产生甜美的回忆”(法:史达尔夫人)。出访德法,过境罗马。刚步入达·芬奇机场,就有三五个青年男女迎面而来,见到黄种人就用汉语、日语讲话,格外热情。他们又是帮你推车取行李,又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他可以代办转机手续。可以送住旅馆酒店,可以引领兑换外币等等,殷勤得令人不由想起我们国内某些机场、东站上那些揽客的生意人。他们过分的亲热倒叫人感到茫然:“不知他想要吻我,还是想要咬我?”不,误会了!如同我们国家的志愿者服务大军一样,他们是真诚又真诚、义务又义务地造福社会的特殊“队伍”的成员。在德国、法国,随时可见这样的义工大军。  相似文献   

19.
张衍荣 《侨园》2014,(1):77-77
母校华工附中(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筹备校庆的消息,让我想起难忘的中学时代。说来很感慨,我们这代人的“中学时代”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盖因一是“三年自然灾害”,一是”文化大革命”。而今回头看去,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和许多“老三届”一样,我的中学时代也是分别在两所不同学校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20.
读报札记     
真是新闻天天有,今朝特别奇。当我读到《齐鲁晚报》上发表的一则新闻后,心情沉重异常。去年7月1日一早,厦门水产供销公司的十几名党员,乘车到海沧台商投资区逛“新城”,过党的生日。他们先后到厦门造船厂船坞、海沧大桥工地、国际货柜码头、翔鹭涤纶厂参观,接着有人竞提议前往海沧青礁东宫寺烧香。由于近来企业不景气,在众人怂恿下,党总支委员、公司老总进庙后,便郑重其事地烧香拜神,抽签卜卦,占问公司“前程”。随后,其他几位党员、干部也一一依样画葫芦,卜问厂运,跪地膜拜,乞求保佑。拜毕,听说还有一处新建祀殿,他们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