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学理论》2021,(6)
老子哲学中的"慈爱"思想和墨子哲学中的"兼爱"思想都被认为是"无差别之爱"。但是二者有着深层次的区别。笔者认为,老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齐"自我""非我"于"无我",建立在人的主体性的弱化、人完全遵从"道"的规律的基础上,而墨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将"非我"纳入"自我"之中,人的主体性由此凸显。二者的无差别之爱的深层次结构性区别在于他们各自的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09,(22)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飞 《学理论》2009,(24):9-10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丹丹 《学理论》2014,(3):106-108
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变化,与当前国际局势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墨子"天志""非攻""兼相爱,交相利"等国际法思想的分析理解仍有其现代价值。从现代国际法的角度,分析了墨子思想中反映出的国家平等、反对侵略、自卫和集体安全以及合作互利等现代国际法思想,并提出在国际争端解决中要注意"非攻"的有限性和"兼爱"的广泛性,这样才能更好从现代国际法的角度诠释和运用墨子的国际法思想,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墨子兼爱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墨子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关系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术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最为显赫的是儒墨两家。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号称"祖述三代,宪章文武",墨子崇拜夏禹,自称"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实则都发端周初。孔子发扬当时当政的周公政治思想,形成以尊王攘夷、使民治民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构成了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官方哲学。墨子发扬其时虽为三公之一,但鲜为人知的召公为政思想,形成以兼爱非攻、亲民惠民为主体的墨家学说,也就是自秦汉以后逐步衰亡的平民哲学。召公思想及墨家学说的研究与宣传,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诸子学说百花齐放,其思想之迥异,也体现在他们对文献的态度上。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为贫贱者立说",故其学说获得了底层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墨家学说,成为与儒家学说并立的"显学"。而墨子对礼乐文化与典籍的态度不同于儒家的传统观点,因其思想独树一帜,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观。  相似文献   

10.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人际关系友爱和谐、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社会成果平等分享的思想精华。墨家兼爱思想,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8,(10)
墨子是中国先秦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墨子砥砺前行、安邦治国、济世利民的智慧思想和理想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为我们当代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收集近年来有关墨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和相关文献,对墨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加以梳理,对当代道德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乔娜  任龙 《学理论》2009,(25):173-174
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之际与儒家思想并称为当时的"显学"。墨子提出的"兼爱"、"修身"、"三表"等思想对当代领导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所谓"兼爱"是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所谓"修身"是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所谓"三表"是指"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这些思想都对于当今领导者的为人、为官、决策等工作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始祖。"博通古书"的墨子,对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统治者怀有极大不满,对下层百姓的疾苦抱以深切同情。墨家思想和当时的儒学同称"显学",但它与孔孟儒学又有不同。在儒家学说居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墨家长期被冷落,直到近代,墨家思想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兼爱"思想是墨家的核心观点,它的提出是为维护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阶层的利益,与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儒家"仁爱"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当代,宣传"兼爱"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的道德危机问题,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是我国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儒家民本思想影响着历代执政者的统治方略,儒家民本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将民众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这种思想更是包括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合理因素。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一种体现"重民爱民、惠民利民"精神的政治学说,对于提高当前官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仪表是指由服饰、风度、发型、面貌等所构成的人的外貌特征。仪表在人们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次接触,人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仪表就形成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人们称这种印象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往往会影响到以后相互关系的发展;要想改变它,付出的努力要比形成第一印象艰巨得多。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有怎样的仪表呢?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墨子主张“兼爱”,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显学”,也就是说,“至善”和“兼爱”的理念是当时中华文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4)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子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的理论学说的思想家。墨子的"法仪"思想体现了以法治国、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他的兼相爱理论也进一步反映了构建一个人人相爱、和谐、幸福、自由的社会的愿望,深入研究墨子的法律思想,探讨它是怎样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墨子的政治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思想史上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军事工程师。本文从墨子的国家起源说、政长选举制、贤人治国论、君主集权制等方面详尽地探讨墨子的政治思想。墨子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廉政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陆鹏飞 《学理论》2008,(24):48-49
舍勒认为,爱在人的存在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是人类认识世界并做出意识行动的前提。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舍勒"爱"的理论,一是舍勒"爱"的理论溯源。二是人命定要去"爱",舍勒认为爱是一种先验的、客观的爱,是超出了人的意志范围的爱,人命定要去"爱"。三是舍勒"爱"的魅力,舍勒认为普遍的爱的秩序是有等级的,要达到等级高的爱,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否则这种先验的普通的爱就会陷入紊乱。舍勒从价值秩序的直观中洞悉到了社会问题的症结,所以他要激发人们对上帝的无限的爱,使人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使命,在实践中重建爱的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