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的高层越来越关注互联网发展、利用和管理的视野和进程。阐述了关于互联网的政策方略:①重视网络民意,并注意甄别和引导民意;②维护主流意识,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③探索网络管理,谨慎对待网络实名制,在兼顾平衡中有限尝试。  相似文献   

2.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明 《公安研究》2011,(6):55-59,8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舆情这一代表当今我国社情民意的声音已愈来愈强大,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引起了党政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公安机关要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牢牢掌握舆情导向,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夯实舆情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公众通过网络进行参政议政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应对网络问政,政府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应运而生,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建立。其中,广东省佛山市在网络发言人平台的建设中,探索出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模式,并取得较大成效。本文以佛山市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为例,阐述了该平台建设的背景、意义和作用;,介绍了佛山市推进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以翔实的内容和事例论述了平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平台运行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并对下一步平台建设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曾一兵  徐春峰  杨晶 《传承》2011,(5X):20-21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党建工作联系不断加强,互联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创建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网络社区提供新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平台。对近几年来高校网络党建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在高校创建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现状,提出了创建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网络社区具体实施途径。以促进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后继力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正在成为传播社会文化、实现国家利益的新型战略工具。网络空间的涌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环境;网络新媒体的运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信息化提供了新工具;网络文化的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桥梁。互联网境遇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兴发 《前沿》2004,(5):169-17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观念混乱、网络道德规范乏力和网络不道德行为泛滥。治理网络道德失范需要从观念、规范和行为这三个层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利用电子商务的无界性、便利性和隐蔽性在互联网上实施销赃犯罪的行为日益突出,网络销赃与传统的销赃犯罪活动有很大的区别,面对新型的犯罪方式,公安机关必须采取完善立法和加强普法宣传等有效措施,加强对网络销赃的控制,及时打击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0.
吴亮 《电子政务》2013,(3):54-6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依赖互联网的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阶段,网络犯罪案件调查和网络监察工作由公安机关公共信息和网络监察部门负责,但由于我国网络监察工作起步较晚、立法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许多网络违法犯罪案件无法立案或立案后打击不力的问题。笔者从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网络违法犯罪的形式入手,阐述了网络监察工作的任务,揭示出现阶段网络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网监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恐怖主义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的威胁日益增大。文章通过对我国网络恐怖主义概念、产生背景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了网络恐怖主义的特点、形式,最终提出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公益参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晴 《青年探索》2009,(1):62-6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实世界对公益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公益活动,除了现实世界的多种公益组织,各种各样的网络公益形式发展很快。本文主要研究网络公益形式产生的背景、一般特征及公民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网络接入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中心,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1)接入终端的智能化带来了网络新技术应用和网络新媒体普及,也引入了新的网络安全风险与问题。这对网络空间安全(以下简称"网安")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给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课题。国内有很多学者在网安人才培养、实战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专业建设方面,米佳教授提出了新工科视域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的理念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需要网络民意的合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意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如何对待网络民意,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网络民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提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规范网络民意合理表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组织和动员,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赌博也在我国境内迅速蔓延,极大地扰乱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败坏了社会主义风尚,同时也危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文章从网络赌博案件的特点入手,从法律法规、技术手段、部门建设、协调配合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有效地遏制网络赌博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雪嵘 《群众》2015,(2):37-38
<正>当前,互联网以开放的特性、自由互动的表达方式,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也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互联网形势发展,学习网络治理的前沿理念,开创网络宣传的新阵地,是宣传工作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太仓市积极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紧扣时代脉博,在网络问政、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造政务微博阵地,树立亲民政府形象。习总书记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我国微博用户达到3亿多人,微博这一网络自媒体,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民意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重视网民诉求,关注网络民意,集中网民智慧,已成为新形势下改进执政方式、发展民主政治的新需求。政协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政府的肯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普及,网络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并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网民也随着网络反腐机制的日趋完善,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运用网络反腐这一手段。网络反腐正由混乱无序、乱象丛生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反腐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