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一波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历程"始于毛、成于邓"是一个有待精确和阐发的命题。应当从三个层面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即"始于毛,成于邓"的层面,"成于毛,完善、应用于邓"的层面;"不始于毛、而始于邓"的层面。从发生学的意义、从政治基础、外交政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从哲学基础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于毛,完善、应用于邓";从核心内容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始于毛,而始于邓"。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全部成果的总和,军事哲学是它的分支,就起源说,又是它的优先增长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有一个形成、成熟、发展的过程,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兼军事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创立者。邓小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把这一军事哲学推进到新的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论为理论硬核、以其科学维度和人文维度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的逻辑,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架构分为:在战争的总体视域上,建立起"战争主客论";在军事实践的科学维度上,建立起"战争规律论";在军事实践的人文维度上,建立起"兵民为本论";而在两个维度的统一上,则贯彻着创新的军事辩证法。在邓小平阶段以及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在上述框架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是控制和消解政治冲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时下,我国政治文化呈现出传统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三驾并驱的态势,特点是:政治认知的主导性与杂糅性、博弈性与互动性并存;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的总体协调与局部不协调、总体均衡与局部不均衡并存。为此,从政治冲突治理的视角看,政治文化的创新性建设和转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政治立场,"革命观念"到"执政观念";政治思路,"国家观念"到"社会观念";政治观念,"人民观念"到"公民观念";政治意识,"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政治评价,"非理性"到"理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就现当代哲学"有限性"研究视域而言,认识论形态的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揭示了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海德格尔高度评价了康德在为形而上学的"有限性"规定中"第一次奠基"的价值,并建构了"此在形而上学",阐述了生存论哲学形态中"生存"的"有限性"特质,但没有触及到现实生活世界的"有限性";与此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史观真实地呈现出了现实"有限性"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6.
库恩的"范式"与"范式转换"理论开创了科技哲学的新时期。用它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的演进,无外非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批判式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核";二是对比来的借鉴,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优势方法—数学方法与博弈方法等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里;三是实践中的发展,用实验与制度的方法分析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充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28-30日,"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多元思想资源"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学者约50多人,提交论文近40篇.与眼下的"国学热"、"儒学红"相比,中国近现代哲学显得有点冷清.本次会议对这种冷清的局面多少有所改变,会议的主旨是试图以深入探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多元思想资源,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创新. "多元"主要有三层涵义:一是指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多元,不仅仅局限于儒家;二是指外来思想资源的多元,不仅仅局限于西方近代思想;三是指中国近现代哲学某一思潮、理论的思想资源的多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流派.  相似文献   

8.
正知与行及其相互关系,涉及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论与实践论,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话题,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都讨论过这个话题,从不同维度提出了不同观点。一个维度是难与易,最早的认识是《尚书》的知易行难,"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注疏:"言知之易,行之难"。宋朝程颐认为知难行亦难,"故人力行,先须要知,非特行难,知也难也"。孙中山先生提出知难行易的观点,"行之非艰,而知之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去马克思化"倾向,它具体表现为人们或者不重视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观点,或者滥用、误读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此一来,"马克思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被边缘化了。这种"去马克思化"的倾向一方面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了巨大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必然导致其理论自身合法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治理通胀"的反对者出奇的多: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8月25日表示,"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防范物价过快上涨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外储损失,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导致国内通胀,短期内抛售美债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据中国央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在8月25日的上海证券报上撰文表示,"中国应该坚决摒弃通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教育以及传统,溯源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核,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意义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典范,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形成过程中,"唯物等于进步、唯心等于反动"的教条主义观点,干扰了正常的中国哲学史研究。1957年北大哲学史会议前后,中国哲学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集中的反思与争论,推动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伯承在革命战争年代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战斗,不仅战绩彪炳军史,且有突出理论建树,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指导价值很高的军事谋略思想:以民为本,"综合群力";强势缩节,"以碫投卵";瓦解敌军,"善而养之";敌进我进,"因粮于敌";示形动敌,"乖其所之"。  相似文献   

14.
东方哲学是早熟和圆融无漏的。恒变不居,是东方哲人信守的哲学最高境,"未然性"是中国哲学打开众妙之门的口令,"自然"是他们最神圣的信仰,而这正是古典西方哲人的致命弱点。中国哲学在至高之境,往往将方法论与本体论合而为一,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特重精神的作用,这些正是我们拥有哲学自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诞生过这样一所军校,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所军校创办的目的,"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所军校把"亲爱精诚"作为校训;这所军校的大门两侧曾有一幅对联让军校师生刻骨铭心":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一千双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西式选举政治,有人说,"选举是一场热闹的政治嘉年华";有人说,"选举是一场巨型的市场营销战";有人说,"选举是一场烂泥中的透明摔跤秀";有人说,"选举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台湾地区的选举也不例外,有人说它是"民主的灯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3)
<正>现实生活中,"亲自"一词出现频率很高,而且还常常与领导干部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领导干部考虑工作——"亲自谋划";领导干部主持会议——"亲自主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亲自调研";领导干部出席某项活动——"亲自参加";领导干部检查工作——"亲自带队";领导干部阅读文件资料——"亲自审阅";领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对张载哲学的研究贯穿在其两卷本《哲学史》、《简史》、《新编》三本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中。冯友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的气本论的定性,性二元论,《西铭》的精神境界和宗教意义,"仇必和而解"的哲学精神,"横渠四句"的哲学家自我身份认同等等阐发,既是哲学史的研究,也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新原人》提出"觉解"后,《简史》就用此概念诠释张载的思想。冯友兰晚年反思历史,很重视和谐,对张载"太和"和"仇必和而解"的重视和阐发是他心路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9):61-61
从古至今,读书在咱们中国都是个微妙的事情。国家要大治,首先号召书生"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国家要大乱,书生往往成为首当其冲被迫害的对象,"焚书坑儒"使文化走向专制,"文化大革命"使全社会走向极端反智。在这样一种矛盾的逻辑氛围中,"书生气"就容易成为遭灾罹祸的"莫名之气"。一个人就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此,"三项制度"改革的推进策略也必须因时应变、因势利导。新时代,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需要实施深度盘点,绘制人力资源统筹优化"施工图";强化分类施策,培育人力资源价值增值"新动能";注重多元驱动,消除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硬梗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实施更能体现时代性、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才能不断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