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简称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简称REV)所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它禽类的一种肿瘤病,是包括急性网状组织细胞瘤、矮小综合征和漫性淋巴组织或其它组织瘤在内的一类病理性综合征。本世纪70年代国外对本病研究较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分离到一株  相似文献   

2.
在患有典型J亚群白血病肿瘤/血管瘤的34周龄商品代海兰褐产蛋鸡群中,发现1只病鸡在表现皮肤血管瘤的同时还在腹腔中出现了肉瘤样增生物,经病理组织学检测为纤维肉瘤。将该病鸡血浆及肉瘤组织研磨滤过液接种DF1细胞培养,只分离到J亚型白血病病毒(ALV-J),没有分离到A/B亚群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取肉瘤组织研磨滤过液颈部皮下人工接种16只1日龄海兰褐蛋鸡,接种后第8~11天,在接种部位全部出现同样的纤维细胞肉瘤,其中有7只鸡在腹腔内的不同部位出现了相应的肉瘤,且亦能再次分离到ALV-J。取其中8只鸡,对其颈部肿瘤的大小做连续测定,在接种后第11天,肉瘤的直径为11~16mm;第15天迅速长大,直径为23~37mm。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产蛋鸡体内的纤维肉瘤是一种与ALV-J感染相关的急性纤维肉瘤,但对诱发急性纤维肉瘤相关的ALV-J中的肿瘤基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肝脏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源性肿瘤,在人及动物中都比较少见。这一肿瘤常无可见的临床表现,通常仅在尸检时被发现。偶然情况下,可因机械性因素导致血管瘤破裂出血而死亡。有关这一肿瘤在鸡中的发生情况尚未见有详细报道。1978年3月作者在贵阳市区偶逢一例,现简要报告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对宿主的致病特征,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对A、B和C发病鸡群进行ALV感染亚群鉴定,同时根据病理形态观察资料,分析了不同亚群ALV的致瘤型。结果表明,A鸡群感染ALV-A,发生淋巴细胞性禽白血病,病变组织中成淋巴细胞恶性增生;B鸡群混合感染了ALV-A和ALV-J,发生血管瘤型禽白血病,肝血疱区域红细胞恶性增生,皮肤血疱区域表现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观察到成淋巴细胞或成髓细胞增生;C鸡群感染ALV-J,发生髓细胞瘤型禽白血病,成髓细胞恶性增生。序列分析表明,引起淋巴细胞性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A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63;引起髓细胞瘤和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ALV-J毒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976。  相似文献   

5.
肿瘤是一种人畜都能发生的疾病。家畜的肿瘤较比人的肿瘤要少的多,但也普遍存在。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过的病例就有:马棘细胞癌,猪肾胚胎瘤(肾母细胞瘤)、骡恶性黑色素瘤、牛和猪的海绵状血管瘤、猪耳硬性纤维瘤和猪子宫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等。但在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病畜的肉尸的处理上,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仅就家畜肿瘤的基础知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为β逆转录病毒家族成员,是绵羊肺腺瘤(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病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大量扩增造成肿瘤疾病。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 JSRV)是存在于动物基因组中的前病毒DNA序列,伴随宿主基因组遗传,可干扰exJSRV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exJSRV感染致瘤。本文针对exJSRV及en JSRV就其致瘤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商品代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上海地区2个规模化商品蛋鸡场疑似禽白血病病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和ELISA检测,发现发病鸡群中血管瘤占50%,纤维肉瘤占37.5%,髓细胞瘤占12.5%,J亚群禽白血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达25%和15%。血管瘤主要见于脚部和翅膀,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为海绵状血管瘤,纤维肉瘤主要见于肌肉组织内,对弥漫性肝、脾肿大的病例观察表明肿瘤组织为髓细胞瘤。证实该鸡群感染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表现为以髓细胞瘤、血管瘤和纤维肉瘤为主的多种肿瘤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陕县张村乡一只西德长毛兔,日趋消瘦,于1985年11月1日前来就诊。 临床症状 该兔精神欠佳,被毛无光,机体消瘦。体温38.5℃,呼吸65次/分,心跳110次/分,可视粘膜苍白。腹部触诊可感到腹腔内有一拳头大的较硬疙瘩,挤压时有移动,初诊为腹腔肿瘤,随以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 将兔右侧横卧保定,选择最易暴露瘤体的左腹中部为手术部位,取常规腹腔手术。逐层切开腹壁,以食指伸入腹腔探查,在前部肠系膜部摸到一有弹性的肿瘤物。用两食指将瘤体托出体外,其外观形似大脑,约150克重;瘤体外包被膜,表面较平滑,呈淡黄色,瘤体上分布有较丰富的血管,主血管连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主要引起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内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由于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和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的抗凝作用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继而形成循环功能障碍及组织坏死的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某些原因和疾病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组织损伤及红细胞和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北京市肉联厂进行肿瘤调查时采获猪恶性间皮细胞瘤一例。 剖检时在胃浆膜面上见17×14×8厘米瘤块一个,瘤块由许多拇指大肿瘤结节融合而成,外观似葡萄串状,并与大网膜粘连,瘤体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切面平滑细腻,灰白色。镜检: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属于上皮型。主要由形态大小不一的腺管样结构和少量纤维成分组成,瘤组织被结缔组织伸入分化为不规则小叶,腺管上皮呈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境界不很清楚,极性稍紊乱,胞浆粉红色细颗粒状,内有细小的空泡,核呈  相似文献   

11.
对用羊泰勒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的试验羊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 ,试验羊的可视黏膜苍白 ,皮下脂肪胶样水肿 ,全身淋巴结、心、肝、脾、肺和肾均有不同程度肿胀 ;实质器官组织变化的主要特征为明显的增生和巨细胞结节形成 ;淋巴结的窦内皮与网状细胞明显增生 ,甚至形成团块和条索 ;淋巴与网状内皮细胞中可见到裂殖体 ;脾还可见到坏死结节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也明显增生 ;肝窦内皮的增生特别明显 ,甚至形成细胞条索 ;与淋巴结、脾、肾一样 ,肝小叶内同样有巨细胞结节形成 ,在上述巨细胞结节中均可在细胞浆中发现裂殖体 ;大脑中主要表现血管内皮与小胶质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利用电镜技术检测了马立克氏病疫苗或其种毒复壮及传代过程中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其结果:①马立克氏病病毒是目的毒,其直径约150nm,但数量不多;②RNA肿瘤病毒(C型粒子),常见于鸡体内,我国约有90%以上的鸡体中都有此病毒;③霉形体;④细菌;⑤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样粒子,其直径约90nm,形态呈炸面圈样。在细胞原生质膜上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该病毒非常容易混入马立克氏病疫苗中,通过预防接种蔓延。  相似文献   

13.
牛白血病是由逆转录病毒科(Relroviridae)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C型肿瘤病毒群(Tgpe C oncovirus group)中的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virus)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1969年Miller等首先从白血病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短期培养物中检出C型病毒粒子。牛白血病病毒(BLV)能在牛、羊、犬、蝙蝠以及人的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不形成空斑和包涵体,这对BLV的检出造成一定的困难(Grares 1976)。Diglio和Ferrer(1976)指出,将BLV接种正常牛胎肾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如用10代以上的继代细胞则合胞体的形成能力急骤下降。故通常应用转化细胞诱发合胞体形成,如禽肉瘤病毒转  相似文献   

14.
牛精液中的病毒,可使母牛发病,影响精液的质量和公牛或母牛的繁殖能力以及胎儿的发育。从牛精液中分离的病毒,有口蹄疫、蓝舌病、牛白血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热和多瘤皮肤病等的病毒。还分离出肠道病毒、副牛痘病毒(副痘苗病毒),以及若干个尚未确定的病毒。精液中这些病毒是依据各种动物接种试验和细胞培养法来确定的。保持病毒感染性的理想条件是冷冻精液,它的广泛应用成为将病毒传播给未感染牛群和地区的重要媒介物。这就使精液的国际交往受到限制。为了提高认识和研究观实的预防方法及改进精液中病毒的检查方法,就其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管外皮细胞肉瘤(Hemangiopericytosarcoma)为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人类,血管外皮细胞肉瘤十分少见,在动物中更属罕见。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的“家畜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一书中尚未列出这一肿瘤。国内也尚未见到有关家畜血管外皮细胞肉瘤的报道。作者们在兽医临诊工作中偶遇一例,描述如下。 (一)病史 务川县环城区喻家乡下石子坝社员户养的阉黄牛。既往健康,使役力较强。1982年初畜主发现该牛右侧胸壁皮下长出一鸡蛋大小肿块 肿块基部较细,直径约1.5厘米。瘤体生长缓慢,对牛的全身状况及使役力未见明显影响。同年4月请当地兽医进行肿  相似文献   

16.
我部一匹13岁枣骝军马,1982年9月20日右后肢发生跛行,经治疗无效。半月后患肢跖部下方生出一肿瘤,生长较快。三年后,瘤体长得比蓝球还大,瘤体下垂掩盖患肢蹄部,运行时患肢不能充分离开地面,常呈拖拉状前进;瘤体下部常常与地面摩擦出血。1985年5月行手术切除,切面呈淡黄色,富有血管,流血较多,切除的脂肪块盛于盆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后瘤体生长迅速,未满月又长至原状,经  相似文献   

1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匡宝晓徐福南(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组综合征,包括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  相似文献   

18.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肉鸡腹水综合征(AS)形成中的作用,对7 只发生AS的肉鸡和7只健康肉鸡,用HE染色和Weigert间苯二酚复红染色,观察2 组肉鸡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肺血管重构;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表明,AS组肉鸡肺房中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呼吸毛细管中也可见浆液性渗出物和白细胞浸润;AS组肉鸡的90~200μm肺小动脉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之百分比及中膜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均显著(P<0.05)高于健康组;AS组肉鸡的呼吸毛细管及肺房中VEGF面密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健康组。表明,VEGF在肺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肉鸡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介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牛的先天性肿瘤报告不多。Misdorp最近复查了动物胎儿和初生动物(10天内)的先天性肿瘤和瘤样物(例如白血球增生)文献,而先天性肾真性瘤在以前(1965)没有报道过。在刊物中报道过二例牛胎儿,估计每例胎儿在第六个月流产。发现一例为多发性的肾外肿瘤,另一例为肾上单一的原发性肿瘤。牛的这两例和人的7月龄胎儿一例是文献中先天性肾真性瘤仅有报道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