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民政》2009,(10):F0003-F0003
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服务管理中心,以落实军休干部待遇、维护军休干部利益.构建和谐家园为目标,开展“情融军休”服务品牌的创建,着力改善服务手段,使军休干部快乐休养、军休中心平安和谐。中心荣获首批全国“和谐军休家园”称号。  相似文献   

2.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10,(5):40-41
广州市荔湾区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852人,其中70岁以上的362人。近年来,全区军休安置工作以军休干部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大力实施军休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努力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万勇 《中国民政》2013,527(2):56-56
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大力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树立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一.立足“三个坚持”,满足军休干部“三大需求”。一是坚持尊重为先,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做好军休干部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实行学习引导,一方面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红安县军休所积极落实军休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打造军休文化。一是积极倡导捐资救助,奉献爱心。组织军休老干部,参与“万名干部进万村”活动,与一些困难户开展手拉手活动,结对帮扶,捐资解困。二是积极宏扬革命优良传统,发扬军休老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学雷锋活动,在学习革命老区的辉煌革命史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办以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宗旨,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把军休工作做好做实。截止日前,全区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2300多人,无军籍职工近8000人,并连续三年年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000人左右,激增的移交人数,给安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区军休办始终坚持以情铺路,用心做事,以爱感人,确保接收安置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优抚安置     
《中国民政》2009,(9):62-63
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办召开军休工作经验交流会,旨在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六个老有”目标。同时,实现重点工作有创新,难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的目标。通过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军休工作更好地开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军休服务管理中心,青岛市民政局军休五中心集聚着近干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自2008年8月由原军休八所组建以来,中心传承优良传统,着力丰富“爱心飞扬”青岛民政服务品牌的文化内涵,全力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实现了服务管理水平与军休干部满意度的双提高,2009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淀区军休办在市、区两级领导机关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规范服务求质量,科学管理求实效,营造和谐求稳定,改革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目标的同时,使海淀军休重点工作有创新,难点工作有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州坚持以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重点,以实现“六个老有”要求为目标,紧密结合贯彻落实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全力开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在社会化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较好地提升了军休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湖北省的军休工作被誉为全国军休系统的一面旗帜。探寻其成功之经验,在于他们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导,以此推动服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为军休干部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休养环境。引导军休干部实现思想转变,增强其“家”的归属感 军休干部大部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很多人下来以后产生了失落感和不适感,老年疾病也逐年增多。针对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省各级军作部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营区到社区、从军官到百姓”的思想转变,把军休所当作人生最后的驿站、最后的“家”。 1.动之以情.引导军休…  相似文献   

12.
陈惠杰 《中国民政》2013,527(2):53-53
军休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人民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北京市西城区从服务制度、军休文化和基础建设三方面人手,大力提高服务管理质量,构建和谐军休家园。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09,(11):30-31
近年来,惠州市军休所抓住惠州建设惠民之州的有利契机。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军休养老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落实优待政策的同时,注重军休干部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组建了一批以军休干部为骨干的为民服务组织,服务市民,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14.
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军休工作,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以人为本、亲情化服务是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创建和谐军休家园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性化服务这一问题谈此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06,(3):F0004-F0004
河北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办发[2004]2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不断深化安置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交接安置、服务管理社会化新途径,全省军休安置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7月31日下午,刘洪厅长率“八一”慰问团到广州市军休所慰问军休干部,召开了慰问大会并送上慰问金,上门看望了军休干部,并与他们亲切座谈,详细了解军休干部生活、医疗等情况,参观了军休所。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军休系统热烈开展的创建和谐军休活动,标志着黑龙江省军休工作深化改革迈上又一个新台阶。从1985年开始大批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至今,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成熟的保障体系,成型的政策体系。他们以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在改革开放中军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的新方法,改变服务保障方式,拓展服务工作领域,创新服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实践,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民政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座谈会。黑龙江省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开始从探索阶段向整体推进。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到实处?如何使军休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如何把军休工作和军休干部休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黑龙江省以建设和谐军休为动力,以"打造休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融入改革环境"为抓手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军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11,(4):27-28
广州市白云区军休二所成立于2003年8月,历年来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32名,现有工作人员15名。建所以来。遵循“以德建所、以和兴所”的宗旨,大力加强“双和谐”建设,全面落实“六个老有”,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军休干部的休养质量,保障军休干部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2004、2006年分别在全省军休安置工作会议上介绍军休工作经验,并被省、市确定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9.
军休文化建设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各地军休安置管理机构重视的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弘扬军休文化,对于促进军休所全面建设,更好地发挥军休工作在服务国家和军队建设大局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山东省莱州市军休所将2012年作为“军休文化建设年”,提出“突出军旅特色、实施文化引领、体现亲情关怀、打造和谐家园”的工作目标,大力探索和推进军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自民政部组织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以来,黑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和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在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在各部门和驻军单位密切配合支持下,坚持以和谐理论指导军休工作实践,把营造和谐休养氛围作为军休服务管理目标.积极开展“双和谐”创建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休关系进一步密切,休养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