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仁营 《探索》2008,1(1):148-153
生产力拜物教思想,作为资本拜物教思想的一种现实体现,在当今世界和中国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作为这种思想的哲学本体论基础,生产力决定论在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循环论证"和"自相矛盾"两个悖论;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将外化等同于客观化、颠倒因果和将特殊等同于一般三个错误;在本体论上存在着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本体论实体化为生产力决定论的严重扭曲.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走出生产力拜物教的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是「不费分文」的生产力的思想刘冠军关于自然科学是“不费分文”的生产力的论述,在马克思著作中多处可见。笔者认为,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党和...  相似文献   

3.
视科学技术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断言:"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尔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对此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并分别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尽管两人在观点的表述方式、思想的理论来源等方面有某些相同之处,但由于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意义、作用的不同理解,二者最终导致不同的理论归宿和实践指向。即便如此,他们的思想也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视科学技术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断言:“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尔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对此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并分别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尽管两人在观点的表述方式、思想的理论来源等方面有某些相同之处,但由于哈贝马斯和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意义、作用的不同理解,二者最终导致不同的理论归宿和实践指向.即便如此,他们的思想也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明 《理论学刊》2014,(2):87-91
对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的剖析构成了齐泽克重新发现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点。商品拜物教就是一种典型的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的"母题",齐泽克通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拉康式分析,解读出商品与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性,探寻商品拜物教的运作机制,进而拓展到对整个当代意识形态的拜物教性的分析上,从而逐步构建出了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幻象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的发展史上,只有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这一思想时指出:“这是小平同志对我们国家,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1975年,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汇报时,肯定了汇报《题纲》中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他说,科学技术必须走在国民经济的前面。1977年,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对科技战线的大是大非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批驳了种种错误观点,拨正了科技发展的航向。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历来的观点,早在一首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了巨大的作用。”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形势和任务》中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他曾多次谈到科  相似文献   

7.
自起源于汉语的"生产"被日本借用,赋予其经济含义,用来表示"财富的创造",以"生产"为第一词素的系列派生词逐步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概念经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那里,成为一个表示经济基础的经济哲学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在译词形式上表现为由"生产力"和"生产诸力"同时对译英文productive forces,德文Produktivekraft,最后确定"生产力"为统一定译词。这一定译词超越了"生产诸力"等译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不仅是一个经济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productive forces/Produktivekraft概念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贯彻十三大文件中,笔者发现对生产力标准问题在理解上还不很一致。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把生产力简单地归结为产值或利润,认为只要产值增了、利润多了,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生产力标准”这样一个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根本性观点,有必要把它具体化,以克服理解上的各种片面性。首先,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概念的内涵。第一,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既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又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它基本上决定了人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获得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不仅从现象上揭批了拜物教的种种危害,科学划分和区别了拜物教的三大类型,更重要的是他深刻揭示了拜物教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实质,提出了扬弃的根本路径。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运用科学批判的话语从历史主体发展的视角与观念的层面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与反人道性。它对于我们应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困惑,走出拜金主义的意识形态迷雾,重建科学的财富伦理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大的科学论断。它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概括了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且阐明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学说,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起始范畴。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产力范畴的理论指南。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即仅仅从社会历史的物质前提、基础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很少或忽视了从主体、从人的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中所蕴含的属人性,即生产力同时也是人发展自己的活动方式的方面。马克思一再指出:社会发展即是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无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它决不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意志的超历史存在物,始终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人类历史的命运。生产力只能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抖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见解,虽然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但突出了“第一”的创新意义。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些比较,从中可受到深刻的启发。 一、“第一生产力”思想与劳动者作为”首要因素”观点的关系 按照生产力的传统定义,在现实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的首要因素。马克思说过:“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恩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马克思和列宁都把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虽然他们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毕竟还没有把科学技术的作用上升到第一或者首要的位置。那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  相似文献   

14.
正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说:"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同志在阐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提出并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正确地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项松林 《唯实》2004,1(10):12-15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展示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历史思想、探求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路历程与独特视角,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的"两个开放"思想既是对当代历史必然性的整体把握,又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积极继承和发展,对这一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荣军 《探索》2006,3(6):92-96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下对科学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并最终形成了“科学是生产力”这一事实判断。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从财富增长的尺度和财富的存在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等方面对科学进行了一系列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科学由人创造并为人服务的思想。因此,马克思关于科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的思想,实际上是对科学的生产力边界的一种界划。  相似文献   

18.
李延明 《探索》2013,(1):175-17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联系紧密.没有共产主义学说,就没有五形态论.对五形态论的否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共产主义的否定,另一部分是对前四种形态的局部否定.尽管不是所有民族都经历了奴隶占有制阶段,但奴隶占有制位于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是不容置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社会概念尽管使用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的“封建”一词,但是它所要表达的却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就此而言,中国是存在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区别,是具体样式的区别,而不是有无封建社会的区别.在人类社会汇流的过程中,由于各群体的相互作用,使其中一些群体没有充分经历所有的发展阶段,并不表明社会形态的衔接顺序没有规律,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衔接顺序的观点站不住脚.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一种科学的预测.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尚未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所能容纳的限度,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还没有出现.但是,已经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上。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国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于21世纪中国的振兴和强盛,具有根本的、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技兴国”的战略,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一)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贡献、新发展。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他在…  相似文献   

20.
顾海良 《前线》2015,(3):5-8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贯通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后来,列宁从方法论上强调,"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生产力理论的新阐释,深化了对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水平"的理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