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贪官女儿的眼泪还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不久前,笔者所居城市告破了一个贪病青案,十余名厅、处级贪官被送上了审判席。他们将贪得的钱或交给亲友窝藏,或购买房产,或化名存入银行,在反贪部门的穷追猛攻下,不但将原赃全部追回,有的还追出了一大坨“不能说明来源”的财产,但也有一个副厅级贪官例外,他的赃款有几百万元没有追回。为什么?因为他把赃款交给女儿,大多数被女儿“高消费”了。  相似文献   

2.
赃款利息如何处置郭志和,杨余仁查处经济犯罪案件中,有时遇到犯罪分子退出的或者被搜查出的银行存款单,这些存款一般来源于三种情况:全部是赃款;全部是合法收入;赃款和合法收入混存在一起。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存款利息,对于贯彻执行法律,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保护罪...  相似文献   

3.
芦剑 《法学》1990,(12)
《法学》1990年第5期刊登《王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处理》一文,据案情介绍,银行会计王某将本行650万元库金,假冒其他银行名义,擅自拆借给另一银行,月息千分之九,两月为期,到期归还。王将本金还入本行,将利息占有。作者认为王某的行为属贪污罪,不属于挪用公款罪,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现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笔者认为,王某的行为不仅构成贪污罪,而且首先已构成挪用公款罪。第一,王某利用职权擅自动用银行库款,自定利息拆借外行,以非法占有利息为目的,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范围。所谓营利活动,不仅包括各种工商业经营活动,也应包括借贷经营活动,王某私自动用巨额库款借贷,从中取得巨额贷款利息并非法占有,其行为应认定为营  相似文献   

4.
《法学》1991,(3)
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实践中,常会发生追缴赃款(简称追赃)与银行扣贷(简称扣贷)相冲突的情况,其时,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是先行扣贷,然后才协助执行检察机关出具的《追缴赃款通知书》,当被告人在银行存款尚不足以赔偿银行贷款及利息时,银行就不愿协助检察机关追赃甚至是拒不执行检察机关出具的追赃通知书,这种做法在人们看来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违法的,理由是:1.按照刑事优先原则追赃应在先。从  相似文献   

5.
《法学》复刊号刊登了王树泉同志写的《赃款去路不明,能说主要犯罪事实不清吗?》(以下简称"王文")一文的观点是值得探讨的.一、犯罪事实是否清楚?"王文"说:"仅仅是赃款去向不明,不能说是'主要事实不清'".他所举的案例,赃款中有四万余元,被告拒不交待,经检察院调查,四万余元的赃款去路一时无法查清.我们认为:要研究犯罪事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根据这一司法解释,在审理这类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对挪用公款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进行确认,决定应予追缴的数额。由于对挪用公款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  相似文献   

7.
私设“银行”非法获利是否构成犯罪康东方某乡农业银行信用社主任高某,在1990年6月至1994年5月问,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每存款1000元奖励20元,付利息或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2个百分点等手段,私自截获部分农牧民原本存入该乡信用社的款。该乡信用社内部...  相似文献   

8.
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经常迁到对犯罪分子交出或被搜查出的银行存款所得利息的处理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对这部分款不认定为犯罪数额认识是一致的,但如何处理,各地执行情况并不一致。银行存款与利息的关系是原物与孽息物的关系,孽息物的归属、所有权应与原物相同。据此,凡犯罪分子因犯罪而取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中所得的利息,并不属犯罪分子所有,应按规定上缴国库或退给受害者。但是,由于人  相似文献   

9.
获取与案件有关的存单应立即冻结文珍冻结与案件有关的银行存款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职权,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定性。量刑、挽回经济损失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存单是我们办理经济罪案中搜查的重点对象之一。随着经济犯罪分子的日趋狡猾,他们在将赃款存入银行时,往...  相似文献   

10.
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以“财产保”形式取保候审时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利息是否应当退还给被取保人,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分。对此,笔者认为有探讨的必要,现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案情李某,某国有单位财务部主任。1998年9月24日,李某在单位其他人员均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以本单位名义在某银行分理处设立一帐户,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于开户当日将本单位应收公款5000万元私自存入该帐户。同年12月31日,李某又以同样的手法存入2000万元公款。1999年1月7日,李某将本金7000万元转回本单位的帐户上,将利息29.69万元全部留在私设帐户上。此后,李某分三次将该利息款提出占为己有并将该帐户撤销。二、分歧意见对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利…  相似文献   

12.
一、增加还本付息的内容立法机关和有权解释机关对挪用公款罪应增加还本付息的内容,即在退缴挪用赃款的同时,行为人必须按挪用数额支付利息。并把追缴的利息计入挪用公款的总数额内,追缴的挪用赃款和利息原则上退回原单位。  相似文献   

13.
赵增国 《人民检察》2005,(12):43-44
查找赃款,是获取罪证,挽回国家公共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一些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不择手段隐匿非法获取的赃款。研究隐匿赃款的主要手段,针对查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的对策,对执法机关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一起贪污案说开去朱立爱,邹桂芬近日,再读王桂五同志《犯赃法在,弄法法亡》一文,颇有感触,贪官犯赃法在可治,好吏弄法法亡国危。笔者不由想到某地查办的一批案件。某县公安局户政股股长万某从1991年1月至1994年1月先后利用办理“农转非”等职务之便,采...  相似文献   

15.
徐一 《法学》1993,(12)
经济犯罪大多是贪利型犯罪。经济犯罪分子犯罪后,除了将犯罪所得大肆挥霍外,大多还将一时化用不了的赃款存入银行,以供日后享受用。对经济犯罪而言,查询、停止支付被告人的银行储蓄存款,是侦查破案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手段。因此,查询、停止支付被告人的银行储蓄存款,不仅对追缴赃款,为国家,集体或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司法机关收集获取证据,运用证据制服犯罪分子。查清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刑事诉讼法对查询、停止支付被告人银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6,(9):57-58
法官: 我有一个朋友,是某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与一家公司的会计联合将该公司的款项存入该银行,但是并未入银行账户,而是由我朋友向外发放贷款了,所得贷款利息由两人平分。但是因为发放贷款审查不严,没有收回本金。前些天我朋友被银行查出,检察机关已经介入了。请问,我这个朋友的行为应该受到什么处罚?  相似文献   

17.
某农场职工周××,年三十九岁。他从一九七八年四月起,冒充采购人员,采取盗用、私自填写与伪造提货单、印章等手段,先后两次从某工业局仓库骗取紫铜一万多公斤,销售款六万六千余元。周××已到手的赃款四万二千七百八十元,人证、物证俱全。案发后,周××只供认将赃款购买物品、外借与存入银行共计一万三千五百八十余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院在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经常遇到银行将贷款利息及罚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情况。银行的依据是1995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内部传真形式下发的《关于调整各项贷款利率的通知》中第7、8条的规定。该规定与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7条不准计算复利的司法解释相悖。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复利的规定是否有法律约束力?对复利部分法院是否应予保护?李艳平同志:  我们认为,只要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其中关于利息的约定不违反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该借款合同…  相似文献   

19.
被告人陈炜昌,男,五十一岁,浙江省安吉县人,原系安吉县食品公司会计。陈利用职务之便,于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六年间,采取涂改会计报表和银行对帐单,假立帐户,虚转帐目,毁灭及伪制票据等手段,先后贪污上交利润,移交资金等项公款,计五万六千零三十六元九角。因部分赃款经存银行,又从中非法获取利息七千三百三十七元零六分。一九八○年九月查帐时,陈感到罪行要败露,即与其妻韩金娣(另案处理)密谋,曾先后三次企图用赃款收买查帐人员未逞,遂于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携带部分赃款畏罪潜逃,化名李寿山、李明,流窜于广州、成都等地。后又三次窜到杭州,从银行支取大量赃款,并以此款为本钱,倒卖麝香一千九百十四克,虫草五  相似文献   

20.
占经济合同纠纷绝大部分的欠款纠纷中,债权人起诉时通常会提出由债务人赔偿其利息(往往以贷款利率计算)做为损失补偿的问题,那么,这种利息与债务人延期付款有无直接因果联系?是否属于赔偿范围呢?《经济合同纠纷中债权人赔偿贷款利息损失的请求不能维护》一文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人民法院不应维护债权人的这一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