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体现,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量化不明确、社会调查制度不完备、监督主体单一等因素,导致检察机关自由裁量和任意裁量的风险较大。应从办案主体、社会调查制度、适用条件以及内外部监督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充分发挥刑事诉讼解决纠纷、恢复社会关系、警示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不起诉制度是刑罚理论由惩罚论到目的论转化的产物,是刑事起诉便宜主义的具体体现。1996年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定罪免刑"的免于起诉制度,通过规定酌定不起诉保留了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自由裁量权,增设证据不足不起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安机关由于证据不足超期羁押的现象。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司法实践,我国不起诉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法定不起诉立法范围过窄、相对不起诉的自由裁量空间有限、证据不足的可以不起诉违反了疑罪从无的精神。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就要通过扩大法定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范围来发挥其便宜主义的功能、实行暂缓起诉制度在被害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本质上,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暂时不予起诉,体现了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作为一项新的诉讼制度,应当从罪和刑的两方面合理界定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适用范围,最大程度发挥其适用效果:建立客观、具体的适用条件,保证附条件不起诉的正确适用;进一步明确所附加的义务,促使对犯罪嫌疑人的考察落在实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作出,应取得犯罪嫌疑人的同意;应当建立附条件不起诉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4.
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形式,属于审前程序处理。2012年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该制度的确立,能够扩大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促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提高诉讼效率。然而,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在适用范围、程序启动、听证等方面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自由裁量权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刑事不起诉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欲通过分析我国的不起诉裁量权,借鉴国外的立法,在矛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修改法律的角度完善我国刑事不起诉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能动地运用检察权,可以适应社会情势的不断变化,更好地解决刑事纠纷,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能动检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基本目的和自由裁量权方面,和能动检察有着相当的契合.目的刑论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正当基础之一.总结司法实践,可以从适用条件和附加条件两方面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加以构建.为了防范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有必要从决定程序和救济程序的角度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7.
附条件不起诉是程序性的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弥补现行不起诉的局限性。附条件不起诉作为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新制度,不仅涉及到理论问题,也涉及到实践问题。分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设立的背景和意义,反思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权的一种延伸,是检察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必然要求。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是起诉便宜主义、恢复性司法和刑罚个别化思想。它符合国际上"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趋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使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以贯彻,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完善。目前,附条件不起诉存在着法律依据缺失,司法标准各异,考察机制缺失等问题,有必要构建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吸收相关法律规定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犯罪案件的一系列特殊方针、程序和制度予以了明确,并在立法上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程序独立出来,这既为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公诉部门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文中笔者结合贯彻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公诉环节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酌定不起诉为何被隐性的退回公安机关处理所规避和替代?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权力对比、程序规定的成本、被害人因素的考虑。解决酌定不起诉被规避和替代的现象,应壮大司法权,改变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权力比。同时,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以更好地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起诉裁量权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起诉裁量权是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随着诉讼的激增,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该项权力,我国立法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范围过于狭窄,以及配套机制的不完善,使得该权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当兼采两大法系在此问题上的做法,采取有效措施,以补现行制度之缺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不起诉中被害人救济之主要途径的探讨,阐释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诣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之保护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不断交锋、交迭、变更,造成了我国司法自由裁量权运作中大量的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完善: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培训法官,提高法官素质;改进司法裁判文书,加强判例指导;开展对司法自由裁量问题的理论研究,从法理学上为司法自由裁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包括鉴定人制度、鉴定结论的质疑制度和鉴定结论的认证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善,这导致法官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应改革司法鉴定制度,约束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5.
严格规范主义与自由裁量主义的有机结合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法理基础 ,而行政法所具有的成文法局限性使行政自由裁量因素的介入成为可能。我国立法中给予行政主体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限 ,易导致行政主体滥用职权和裁量的不合理性。因此 ,应健全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制约机制 ,确立合理性原则作为法治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从原则上进行控制 ;完善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 ,从规则上进行控制 ;建立行政公开制度、参照先例制度等 ,从制度上实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江勇 《青年探索》2020,(2):87-98
社会支持机制之建构及健全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率、适用成效等诸多方面。本文从社会支持概念入手,对我国社会支持机制研究脉络、附条件不起诉社会支持机制内容及经验模式进行梳理,认为当前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社会支持机制存在社会支持机制的体系建设不健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的意识不高、社会支持的专业化程度不强、社会转介机构的数量不足等问题,继而从完善社会支持机制工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建构、增强社会支持机制专业化建设、加强社会支持体系中转介机构建设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由此结束了我国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于法无据的现状,彰显了我国法制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新刑诉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相对不起诉制度存在某些内容的重合,但在适用条件、适用对象与法律后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应具体准确地把握其适用条件。即使法条规定了明确的适用条件,立法缺陷也容易导致适用困境,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综合考量其涉嫌犯罪的事实和人身危险性以及公共利益,暂时对其不提起公诉,而是设定一定的考验期,责令其在该期间内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在该期间内履行了相应的义务并且没有发生法定的撤销的情形,期限届满就不再提起公诉,否则就将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和"要求解决的是民生问题,"谐"要求解决的是民主问题。而检察机关在行使不起诉裁量权(相对不起诉)过程中,既可能会涉及到民生问题,也可能会涉及到民主问题。因此,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时,必须重新审视不起诉裁量权行使的现状,从转  相似文献   

20.
陈文辉 《新东方》2002,(3):50-52
现代行政主要表现为自由裁量行政,在自由裁量权膨胀条件下,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