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模式”不是雷默提出的,而是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模式”是由大陆模式、台湾模式和港澳模式组合而成的“一国三制”.“中国模式”主要是依据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设计的,在1992年初具形态,发展至今,2004年后举世瞩目,并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显现了相对优势;“中国模式”仍须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童中贤 《理论探讨》2005,7(6):122-125
邓小平的"两手抓"是以矛盾辩证法为哲学基础,并把毛泽东的两点论、两分法运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新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领导方法.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坚持"两手抓",必须达到两手都硬起来,这是我国现代化事业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宋天和  张军 《理论探讨》2004,2(6):25-27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争论的弊端,提出了"不争论"思想.邓小平"不争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灵活运用.深入理解邓小平"不争论"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争论与不争论的界限,抓住时机、集中精力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刘文文 《党政论坛》2013,(22):62-63
纽约房地产商威廉·哈芒卖出过超过2亿美元的房子。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推销员最大的禁忌,就是与客户争论。争论就是一种竞争,而任何人都不想在竞争中失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科学的理论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它。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同志抓住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所讲的“不搞一争论”,就断言邓小平同志主张不论什么问题都不搞争论。这种态度不符合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学习邓小平理论要...  相似文献   

7.
8.
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中"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生 《理论探索》2003,2(5):17-1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关键在"求",邓小平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绍来 《学理论》2011,(12):4-5,364
自从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以来,中国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很大争议。对这些争议进行归纳与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对苏联演变原因和教训的研究,直接关系到中国应该怎样评价自己的历史以及今后的改革方向,如何分析苏联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前因后果,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苏联演变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问题上,中国的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和判断都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缘于隐藏在价值判断中的阶级立场不同。全面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区分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两个层次。中国应该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吸取教训,划清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的界限,防止中国步苏联改革演变悲惨结局的后尘。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关于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宗教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中间因素"的思想,为后人研究社会心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普列汉诺夫在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心理是居于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思想.这不仅是时恩格斯"中间因素"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王贞勤 《侨园》2014,(10):62-63
有关邓小平1946年召开"不握手会议"的内幕,有些报刊虽然已经披露过,但篇幅都过于简短,没有把此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清楚。笔者最近多方搜集资料,尽量把这个重大素材写得细一些、广一些、深一些,相信对今天的人们仍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成功开创者,邓小平在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中,使古老的东方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令西方人震惊和仰视。邓小平从战争中走来,在和平时期行过,穿过世纪风云变迁,为中国和中华民族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也在属于他的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智慧财富。求真务实的哲学智慧哲学是智慧学。邓小平的哲学智慧,是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体现着经世致用的大境界。邓小平晚年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  相似文献   

15.
唐明勇 《理论探讨》2003,3(2):108-110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 ,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实现途径及主要内容的探索有同有异。通过比较研究 ,不仅可以反映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 ,而且对今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2)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奔涌而来,我国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规避思想战线上的"精神污染"问题业已成为全党乃至全国人民都应该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把握邓小平提出的防止"精神污染"思想的背景,深入剖析其思想内容,总结其思想影响,通过探析邓小平关于防止"精神污染"的思想使之与当前思想战线工作相结合,从而力图对今天的思想战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生动而富有概括力的称谓,已成为对邓小平在新时期贡献的通行表述。关于“总设计师”这一提法的来龙去脉,曾有人作过梳理,也提及海外、国外媒体有过类似的提法,但没有具体的叙述,本文试作一些考辨。  相似文献   

19.
即将开始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利益分配、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化解这些矛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坚持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三农"论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平 《理论探索》2006,(2):98-100
邓小平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及其解决思路有诸多论述,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主要是:要始终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进一步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