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官场有许多"惯例"。这些惯例没有明文规定,外界感觉似乎很神秘,却又被官场默认接受,大家都心照不宣,照方抓药,乐此不疲。有的惯例老百姓都可以如数家珍,生活中我们也耳熟能详,不妨在这里举几例分析一下。惯例之一:部分低级别官员给高级别官员送礼。如一个小县的县长受贿案发后,浮现出一个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给领导送钱的干部竟达近百名,仅正科级以上干部就达60多人,除纪检、组织部门外,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无一免"俗",这是谁都知道的"惯例"。惯例之二:站错"队"被淘汰出局,跟对了"人"就平  相似文献   

2.
姬建民 《前进》2014,(6):62-62
<正>不时听到一些官员私下抱怨,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甚至还有意见和抵触情绪,感到很纠结很无奈。但老百姓说起来却是,花那么多钱修建了那么多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跟我们生活急需没关系。老百姓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先别急着嗔怪老百姓"不知好歹",原因还是"民生"没有做到百姓心里。譬如,有地方地下水污染严重,百姓们得怪病而不治的很多,解决饮用水已成救命工程。但官员却忙着美化城市环境,修广场、建喷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里并没有"伤心悦目"这个条目。可现实生活中,"伤心悦目"的现象并不鲜见,且举两例:某乡领导为显示自己的"政绩",大搞"路边工程",建起了近百个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塑料大棚,全部采用不镑钢支架,每个大棚的造价都在万元以上。一眼望去,那赏心悦目的感觉,不亚于欣赏一件艺术品。于是,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接踵而至;于是,乡里的领导很快得到提拔……可当地的农民却痛心地说,他们既没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要求,又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大棚建起来几年时间,里面很少长过蔬菜,倒是杂草长了半  相似文献   

4.
罗屿  刘建华 《小康》2013,(10):48-50
夫妻角色的缺位,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饱受寂寞与压抑之苦……"临时夫妻"映射出的,是农民进城后的种种现实之痛十年前,如果有人问王艳,如何看待"临时夫妻"。她会说",想都没有想过",因为"性是耻于开口的一个词"。如今,当记者把同样的问题抛给现年38岁的她,这位从2004年便离开家乡贵州到广东打工的女人,会淡然地答道:"到广东快十年,什么没有见过,什么没有听过?"她说,自己姐妹们私下里都说"临时夫妻"那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处于黑暗状态但却可以理解。"理解的基础,源自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5.
熹微 《创造》2015,(6):68-69
<正>热闹的昆明花展事实上正陷入"自娱自乐"、墙内开花"墙内香"这样尴尬的境况。昆明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各包花卉次第盛开。以大观楼为例,春季赏郁金香,5月赏绣球花,匕八月份可以赏荷花,10月份则可赏菊花。荷花、樱花、梅花、郁金香等鲜花盛开的花期都不相同,几乎是四季有花赏,花色各不同。近年来,昆明不仅主城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按花期规划"一路一景一特色",还根据市属七大公园特色举办品牌花展活动,盘活"一园一特色",圆通樱潮、金殿茶花博览会、昙华寺牡丹  相似文献   

6.
覃爱玲 《传承》2010,(1):34-35
他为人方正严谨,极少接受别人的吃请。他从不收取患者任何礼物,一些他费尽心力治好的患者常常苦于不知如何让他接受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别的医生所犯下的手术错误,会辞去一批并无需要而"安排"在医院的干部子女。他会愤然伸手到另一位专家的口袋里,掏出病人刚塞进去的红包。还曾有人抱怨他"给领导看病不热心"。因为他的眼里只有"病",没有"人",严重的病情,他会特别关注,不管那是个多么普通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经入木三分地指出,“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官瘾很深的人,骨子里只想当官,当了小官还想要当大官,当了大官还当更大的官,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们想当官想得死去活来,连做梦都在想,为了当官可以不择手段,连脸面、良心、人格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  相似文献   

9.
王也扬 《人民论坛》2012,(21):31-32
把"以人为本"的"人"字割裂成相互对立的敌我,从而否定了"人"字本身。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里容不得它障碍七社会参与不足35.0%的受调查者选择 "社会参与不足",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七位表现:有些领导干部对民众总是不放心,连办个学习班,也要领导机关派干部来,拿着文件照本宣科,结果老百姓觉得"科学发展"是上级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症结:全能政府思维仍旧禁锢一些官员思想,充分依靠群众在现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李克强总理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简短的一句话,不但是对领导干部用权的警示,也是对正确权力观的重申。笔者以为,领导干部应谨记"有权不可任性",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那就要做到"四不"。一是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高尚,以权兴业,因权扬名,也可以使人堕落,以权谋私,因权败身。为官者如果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错误思想,任性妄为搞权力寻租,就会从公仆沦为罪人。领  相似文献   

11.
周林森 《人民论坛》2012,(19):63-64
领导干部"用心讲话",才能情真意切,声声入耳、句句暖心,引起听者共鸣,才能打动人心,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常听一些领导讲,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官越来越不好当了。在网络上还曾看到一位县级领导把当官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把那些疯狂敛财的贪官描写成铤而走险。乍一听,似乎很贴切,但细琢磨,却不是那么回事。铤而走险,据词典上解释,指因无路可走或绝望而采取冒险行动。然而,事实上,真正铤而走险的贪官并不多。一方面,贪官们大多活得很"滋润",即使不大举敛财,也会比普通老百姓过得好,不会"无路可走",更不会沦落到"绝望"的境地;另一方面,贪官们的敛财之举固然有些冒险,但冒险不等于危险。对不少贪官来说,了不起只会吓出一身冷汗,有惊无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时下不少贪官"铤"倒是"铤",却并不"走险"——"铤而不走险"。有些贪官一次  相似文献   

13.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意思就是:见到德行好的人就想跟他一样。然而,见贤思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表明:1995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犯有贪污贿赂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513人,比上年同期上升26.8%,为建国以来最多。查处的厅局级干部从1994年的77人上升到1995年的百人之多。犯罪人数剧增,此事让人深思!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这些领导中的"贤者",我们的一些"不贤"之公仆却犹如"视而不见",违法乱纪的事件仍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为什么这些"不贤者"面对"贤者"不思齐、不自省呢?笔者认为其因有三:其一:法制不健全,约束监督机制不力。"官越做越大,党纪国法对我的约束力却越来越小。"这是一些"犯事"官员们的内心独白。如今无论是党内监督机制,还是群众监督机制,对某些领导干部都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本应公平、透明的用人机制却被某些干部的个人意  相似文献   

14.
正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论衡》中有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屋宇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菜根谭》中也有句话意思相似:从老百姓是否面有菜色这一点就可看出执政者的政绩。百姓的笑脸是幸福指数的试纸,也是满意度的晴雨表。群众的情绪变化和冷暖安危,大都会通过脸色反映出来。但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只看上级的"脸色",不看老百姓的"面色",往往为了  相似文献   

15.
朱新宁 《群众》2014,(6):74-74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讲过一个流传至今的"一口井"的比喻,对大臣们进行警示教育:一个人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鲁国宰相公仪休"守井"的故事,有个人了解到公仪休最爱吃鱼,便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可公仪休  相似文献   

16.
朴朗尉 《创造》2013,(8):32-33
说实在的,在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最关键的还在参与者的"公仆"意识如何.如果本身很淡薄,从没有扎下根的,那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教育活动结束也就结束. 当然,既然是一次"教育"活动,它自有其功能,比如很多地方党政机关都有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使参与者"身入"其中经受应有"磨炼",如果有人通过此加深了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带动了"公仆"意识的增强,那也是值得赞许的.干部"为群众"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受益的是老百姓,何以不赞?不过,实际情况可能没有这样简单. 这个夏天,中国好多地方都遭遇了洪涝灾害,引入注目的是很多城市包括省属大城市都几乎一夜之间成为泽国,昔日的繁华大街纷纷泡浸水里,城市的交通、运行、生活、工作、秩序一时被打乱,以致当地最高行政首长紧急召集有关研究部署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17.
一些领导干部,常常被赞美和恭维所包围。头脑清醒的,懂得这多半出于礼貌;头昏脑涨的,却是照单全收。"人苦不自知",似乎是人性的弱点,更是领导干部的软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个问题渐渐凸显出来:明明是老百姓对"四风"之弊反映强烈,一些人却不以为意;明明是群众对某些领导干部的言行啧有烦言,有的人却了无愧畏。这种主观感觉和客观评价的落差,恰表现为对标准的认识。为民务实清廉是有客观标准的,不仅见诸文字,更在老百姓心里。其实人皆有品,都摆在那里,大抵可以分出  相似文献   

18.
议题五改革共识:改什么,怎么改大多数人对"要加快改革"达成了共识,但是对"改什么"和"怎么改",仍有争议。比如,虽然人人都在说改革,但每个人对改革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国企领导嘴中的"国企改革"跟舆论期待的"国企改革",其内涵肯定是不同的。这样的讨论,反映了当下社会对改革的认知: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可对改什么、怎么改、选择怎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党员干部,无论自我感觉是否"有病",都应自觉走进基层"医院",经常请"扁鹊"们来个望、闻、问、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到了"治治病"的关键环节时,有的人觉得自己"没病"。党员干部有没有"病",不能自己说了算,谁最有发言权呢?群众!广大群众是最高明的医生。古时名医扁鹊多次好心提醒齐桓侯:"君有疾"。桓侯却坚持:"寡人无疾"。后来桓侯很快因病而亡。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往往陶醉在已有的业绩中,自我感觉不错,对作风上的"病"毫不知情;或者虽知有些毛病,却自认为是癣疥小疾,不加重视。  相似文献   

20.
袁浩 《政策》2015,(4):82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总理简短的一句话,不但是对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领导干部"用权"的警示,也是对正确权力观的重申。笔者以为,每一位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都应谨记"有权不可任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体地说,要做到"四个不"。当官不想发财。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高尚,以权兴业,因权扬名;也可以使人堕落,以权谋私,因权败身。为官者如果信奉"有权不用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